李晨旭
摘要:隨著國家對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的不斷投入,中國農業也開始進入觀念革新、機制創新、結構升級、產業擴大的關鍵時期,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也成為國家乃至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高原特色產業這幾年來不斷發展和壯大,在不斷的進行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后,高原特色農業已經成為的支柱產業,高原特色農業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對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帶頭作用,但是高原特色農業在不同地區的發展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本文從理塘縣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狀況和存在問題出發,針對理塘縣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提出利于理塘縣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理塘縣;高原特色農業;農業產業化
1 前言
四川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氣候及人文資源優勢,而且四川的農業科技相比于其他省份也比較發達,所以在國內占有很好的優勢,但四川特色農業還處在一個緩慢發展的階段,但是甘孜州理塘縣作為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地區之一,理塘縣高原地特色的農業經濟發展迅速,貫徹落實習近平綠色生態、科技創新發展思想,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生態工作優先道路,逐漸以市場為導向,各市場部門積極提供農業基礎服務,為農產品銷售加工營造良好的市場交易秩序。
理塘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理塘縣,平均海拔4300m,是純牧業縣,同時也是四川省草原畜牧業重點縣。當前理塘縣有集休閑、觀光和開發為一體的濯?,F代特色農業園區,也是甘孜州首個農業園區。截止2020年,高原蘿卜、小蕃茄、木耳香菇總產量達6萬多t,綜合產值1.2億元。但是如何在全縣集中發展,規模發展還有較長的路將要走,當前,如何使不完整的理塘縣高原特色農業體系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擴大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規模,用科技的力量帶動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找到適合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是本文探討的問題。
近年來高原特色農產品大多數仍處于更低水平的發展階段,不僅需要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還要解決農民生產力分散及種植水平低等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將高原特色農產品打入市場,吸引廣大的消費者購買,提高特色農產品效益。總體而言,理塘縣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將隨著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國家大力扶持而逐步變得更加完善,不過目前理塘縣的高原特色農業還仍然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去進行探索和發展,它還要滿足消費者多樣性的需求,所以高原特色農業更加看重技術的創新性,區域的整體性,品牌的特色性。
2 理塘縣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以來甘孜州地區具有特色的農業市場主要包括農業部門、發改委等多個部門,而且并沒有統一的行政管理組織機構和其它相應的法律法規,也沒有統一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體系的發展計劃,各個部門從不同的方面對其進行了治理和引領,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項目建設缺乏資金,整合困難等。
2.1 農業市場體系不完善
高原民族特色優勢農產品市場是由有錢有地的民族私營企業主和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共同建立的,存在著經濟發展不平衡,結構變化不合理,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再加上當地政府進行了沒有計劃性的市場總體規劃,導致了市場改造的重復性建設,高原民族特色優勢大多相差無幾,大部分地區還是作為城鄉農貿市場,專業化的批發商品市場較少,另外就是理塘縣的高原地區特色新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還沒有完全形成通過招標競價拍賣方式交易,沒有形成統一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價格體系和線上交易系統。同時,高原特色勞動者的素質偏低,高原特色農業基礎設施落后,發展緩慢,管理化制度體系還沒有從傳統的增產管理轉變為提高質量管理,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合作共享制度,沒有以加快推進高原特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要任務,沒有建立健全現代化高原特色農業的生產制度、企業管理制度、經營制度、管理制度,而且農業補貼金額較少,難以帶動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
2.2 農業專業化分工不明確
理塘縣高原特色農產品產區都還是以個人為單位在進行農產品的生產和制作,然后這些個體生產戶也沒有良好的衛生條件和豐富的資金導致一個區域內的高原特色農場品質量參差不齊,區域中的高原特色農產品質量低下。由于市場導向不明顯,理塘縣高原特色農場品在市場上沒有全面開拓,市場功能和信息也不完善,所以銷售渠道較少,高原特色的農產品也無法真正走出州外,面向全省。由于工農生產關系失衡和協調,農業生產效益較低,與其它產業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矛盾更加尖銳,農民參與生產的積極性下降,投入嚴重失衡,農民收入同比增長速度緩慢,農業發展受到制約。生產經營集群化建設是實現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其中的生產基地、加工廠企業只有發展到相當大的規模,才可以實現全縣對于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建設的要求,才能夠增強其覆蓋能力、帶動效應和市場競爭能力,起到擴大規模帶來效益的作用,但現在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產業集群,理塘縣的高原特色優勢農產品的加工都比較分散且不專業,大多以初級農產品機械加工為主,各個部門之間的內部聯系比較落后,集群內部的基礎設施仍然需要建立和完善,然而集群的規模右比較小,資金也比較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導致其阻礙了整個產業集群的進步。
2.3 農業科研開發能力不強
理塘縣高原特色農產品還在向精細加工轉變,加工技術普遍落后于其他市縣,就導致像野生菌、青稞、藜麥等這些需要精細加工的高原特色農產品質量也就一般,沒有體現出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優勢。理塘縣高原特色農業耕地面積占30%以上,因為低產量農田占地面積較廣,施肥的科學水平達不到規定標準,所以施肥方法還需要改進。在一些干旱的地區只能用有限灌溉的方式來緩解干旱,但是這種灌溉方式卻不能讓農作物更好的生長,而且也沒有找到更合適的灌溉技術,對一些地區的特色農作物生長帶來了極大困擾。理塘縣高原特色的農業技術雖然在這些年已經有初步的發展,但是卻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農業技術科研體系,如沒有建立農產品科技創新交流平臺,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廠家沒有和其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進行更好的對接和協調合作,導致高原特色農產品過于單一。
2.4 產業集群化不完善
生產經營集群化建設是實現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其中的生產基地、加工廠企業只有發展到相當大的規模,才可以實現對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建設的要求,才能夠增強其覆蓋能力、帶動效應和市場競爭能力,起到擴大規模帶來效益的作用,但理塘縣現在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產業集群,大多數的高原特色優勢農產品的加工都比較分散且不專業,大多以初級農產品機械加工為主,各個部門之間的內部聯系比較落后,集群內部的基礎設施仍然需要建立和完善,然而集群的規模右比較小,資金也比較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導致其阻礙了整個產業集群的進步。
3 理塘縣高原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理塘縣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需要貫徹新型思維,新型方法,新型理念,要發掘生態環境和高原特色農業的共通之處,根據理塘縣自然資源、氣候、地形等方面來提出綠色的,有利于高原特色農業持續發展的對策。
3.1 增強市場競爭力,形成市場主導的高原特色農業體系
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最終應該以市場為農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單一的農業經營管理模式也應該逐漸實現機械化轉變,這樣才能適應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需求。其次是積極開展農產品跨境貿易,吸引國內外知名認證機構駐地,推行農業科學規范、有機產品認證這一制度,設立起高原特色農產品的省內銷售渠道,開通一批高原特色農產品快速過檢“綠色通道”,構建全面開放的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模式,使理塘縣高原特色農場品形成自己的價格體系和品牌標識。
3.2 加強高原特色農業的專業化分工,形成產業集群化發展
首先必須得實施科學化的生產,構建一個科學化的生產體系,發展一個高級、優秀、節能、良好的綠色高原特色現代化農產品產業鏈,全面落實健康生產,節能加工,快捷物流的生產模式;其次要進一步實施規?;?,標準化的農業生產經營體系,推動理塘縣高原民族特色現代農業和經濟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建設;最后理塘縣高原民族特色現代農產品必須要以環保、獨特、做為主要核心的競爭力,建設一個機械化、科學化、市場化的高原民族特色現代農產品和經營生產基地,不斷提高特色農產品認證能力。
3.3 加強高原特色農業科研技術開發,走技術與特色農業相結合的道路
科技創新是一個可以有效地幫助理塘縣高原特色農業不斷發展和推動其進步的戰略總方針,要進一步加強科技研究對于高原特色農業的科研投入。首先可以設立對理塘縣高原特色農業科學研究的專項資金,加大對特色農業科學研究和創新技術的穩定扶持,把資金重點投入高新領域,綜合領域,關鍵開發領域;其次要進一步構建和完善符合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系統,加強引入國內外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結合自身的情況,形成對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有利于自主創新的農業科學技術;最后縣委、縣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要對農業科技領域的科技創新進行帶頭,聯合全州、乃至全省和全國的特色農業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增強理塘縣高原地區特色農業的核心技術轉變,促進地區性高原特色產品和農業實現了轉型升級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委龍,曾志峰.特色農業發展的過程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學報,2020,32(4):448-455
[2] 朱英.四川多措并舉發展高原特色農業[N].四川日報,2019-8-22(002).
[3] 向麗紅,胡先奇.四川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9(16):3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