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遠華
摘?要:縱觀目前農村中小學校以班級單元開展“鄉土紅色教育”的策略,還存在著諸多不如人意的“缺失”。這些“缺失”的存在,極大制約了班級德育教育的途徑拓展與內容的補充,抑制了“鄉土紅色教育”在班級中的存在感。雖然“鄉土紅色教育”較廣義的紅色教育涵蓋面小,但它是教育農村中小學生更愛自己家鄉和人民的活生生的德育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對班級沿著正能量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鄉土紅色教育;促發展;意義與策略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觀點的核心概念是“鄉土紅色教育”“植根班級”和“班級發展”,其中“鄉土”是專指家鄉本土的意思,“鄉土紅色教育”它是指利用家鄉本土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對班級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精品補充,其中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遺址蹤跡類紅色文化資源、建筑與設施類紅色文化資源、重要革命歷史文物、重要文藝作品、重要的英烈事跡、重要的紀念地或紀念碑;“植根班級”是指在班級中以班會課、園地、讀本、實踐活動(講故事或參觀或寫體會心德等常態化形式開展活動);“促發展”是指的是在“鄉土紅色教育”為精品德育教育的引領下沿著“不忘鄉土英雄”,讓學生在這種背景下成長有根、發展有魂和成事有德做祖國未來的主人。
二、國內外現狀
1.國內現狀
關于班級形式進行紅色教育的做法,經過網絡查新,在研究方向和內容方面,目前研究較多和較具體的是:校園式的紅色文化教育、教育基地建設和活動方案居多,并且這些內容往往只是浮表于校園性的一些集會、宣傳欄等活動,而班級單元化教育幾乎為零,這就成為了“鄉土紅色教育”植根班級的“短板”。
2.國外現狀
通過查證,日本中小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富有特色,成效顯著,手段是通過各學科滲透、校園活動、實踐活動、班級建設等多種途徑進行愛國教育。在俄羅斯,不但注校園的愛國教育途徑的研究,而且更重視農村中小學班級的建制作為鄉土愛國教育的主陣地,無論是哪一所農村中小學學校,班級中都有與眾不同、形式多樣的杰出的鄉土民族英雄的宣傳窗口或閱讀校本讀物等;朝鮮的農村中小學校愛國教育,注重途徑的研究和實施,師生把鄉土英雄事跡撰寫成小冊,并且作為班級的必修課和學生必讀本。綜合表明,國外農村中小學班級鄉土英雄事跡宣傳的研究是很重視和很到位,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去借鑒和推行。
綜上所述,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先立德后樹人,首先要培養孩子們對黨有信仰、對國家要忠誠、對人民要熱愛、對社會要有責任和擔當、對社會和親人要學會感恩和對自己負責等。為了不讓目前這種班級單元化鄉土紅色教育的缺失狀況在校園繼續下去,很有必要研究它的意義和策略措施。
三、“鄉土紅色教育”班級單元化意義
1.正確引導廣大農村中小學師生提高認識,把“鄉土紅色教育”植根班級單元化,讓“鄉土紅色教育”貫穿于班風學風之中來,成為學生成長之根、發展之魂,作為紅色教育的精品補充。
2.鄉土紅色教育班級單元化是對農村中小學生高尚品德培養的無價之舉,是孩子們相伴成長的無寶所比,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的陽光之路,是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踐行鄉土紅色教育肩負起的一份負責和擔當。
3.反思目前農村中小學鄉土紅色教育班級單元化的“缺失”成因所在,從而探索出改進的措施,真正讓鄉土紅色教育出現或“重返”在班級里,讓鄉土紅色教育在班級中活起來。
4.不忘國恥,重溫歷史,牢記使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引導農村中小學生加深對鄉土紅色歷史的認識,使學生感受到家鄉光榮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英雄歷史文化內涵。厚載家鄉英烈的精神,學會感恩,努力學習,以紅色文化和英烈的事跡作為學生啟航人生的動力,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的形成。
5.通過弘揚鄉土紅色文化,學生能夠認識到家鄉的繁榮昌盛是由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后繼和英勇犧牲換來的,更能夠增強愛國意識。
6.把鄉土紅色記憶和英烈精神揉入學生的德育心田,化作孩子們人生啟航引擎,增強孩子們追求理想和百折不撓戰勝困難的信心。
四、策略與措施
1.抓重視:從班主任到學科教師,合力齊心,心里都要裝有鄉土紅色教育這根弦,班主任重視,實行班本實施和人人參與。
2.促落實:班級建設計劃中要體現鄉土紅色教育的意識、步驟和實施方案,對照計劃、步驟和實施方案進行逐一落實。
3.踐行動:踐行動是多元化的,要堅持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從好到精和逐步完善的發展過程,這樣再不能讓鄉土紅色教育在班級里重現“缺失”現象。以班級作為鄉土紅色教育的主陣地和堡壘,把鄉土紅色教育化作成一種可觸、可讀和可思的三可模式,把有聲與無聲的教育融成一體。因地制宜,開展活動:
(1)班主任組織同班師生編寫鄉土紅色教育班本課程,做到班級有存書,生生有讀本。
(2)期刊或月刊出版鄉土紅色教育學習專欄,運用班級媒體進行小視頻觀看資料,做到天天有故事。
(3)打造具有鄉土紅色教育“味道”的開放式班級圖書角。
(4)開展靈活多樣的班級鄉土紅色教育實踐活動,比如開展講故事比賽和寫心德體會征文比賽等。
(5)多學科溝通滲透,做到“學科思政”模式為主途徑,并且常抓不懈。
4.呈效果:通過踏實開展鄉土紅色教育活動之后,可以觀察班風、學風和孩子們的精神面貌是否良好,考核學生對鄉土英烈的認知度和收獲率。
總而言之,農村中小學鄉土紅色教育班級單元化的措施要做到“實、活、靈、效”四
綜合,其中“實”就是實實在在地開展活動,不要搞形式主義;“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靈”就是因地制宜、靈活多變開展活動;“效”就是注重開展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措施有落實、教育有效果。
★ 注:(作者是課題組成員之一,本文系2020年梧州市立項常規課題《農村中小學鄉土紅色教育缺失成因與對策的研究》課題階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