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瑤
摘?要:《禮記·學記》載:“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小學是人一生中形成思想道德觀念和自身行為規范的黃金期,小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是人安之基石、家諧之核心、國立之根本。本文將以瀘溪縣白沙小學為例,論述該校如何落實“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在該模式下取得的德育教育成果,進而論證“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以茲同行探討。
關鍵詞:“三全育人”;小學德育;養正教育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召開,習總書記對新時代教育工作提出了系列新理念。其中,指出立德樹人是目前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標,積極推進“三全育人”刻不容緩。該模式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效整合資源,提高教育質量,發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扎實推進“三全育人”,實現德育目標,白沙小學做好思想引領工作,打好“共識”攻堅戰,多措并舉,整體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三全育人”主要舉措
(一)思想引領,打好“共識”攻堅戰
學校高度重視“三全育人”工作,提高認識站位,增強責任擔當,切實履行“三全育人”主體責任,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戰略,穩抓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三個根本性問題,強化和落實“三全育人”理念。
全校教職工、家長以及學生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是“三全育人”的前提。為落實“三全育人”,學校成立領導小組,負責“三全育人”推進工作,明確任務分工,理順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統一思想,提升育人工作的思想站位和工作站位,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學生成長成才各個環節,在全校形成了“三全育人”的濃厚氛圍,使育人工作更有溫度、人才培養更有厚度、立德樹人更有成效。
(二)多措并舉,整體推進
1.全員育人
第一,不斷調動教育主力軍積極性。為了調動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積極性,瀘溪縣白沙小學舉辦“幸福校園、優質教育”——愛的故事活動,通過活動建立班主任工作交流溝通橋梁,合力商討解決班級管理問題,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氛圍。第二,特殊問題特殊處理。在外務工學生家長在我校學生家長總占比中較大,子女教育問題因距離無暇顧及的情況普遍。因此,為了調動務工家長育人積極性,提升家長育人校園參與度。最后,整合社會資源,發揮社會教育功能。與涉江樓、浦市等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加強合作,組織學生前往參觀紅色主題陳列,組織學生前往烈士公園掃墓,利用沉浸式教育手段,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2.全程育人
教育非一蹴而就,德育需要教育者不斷監督跟進。為終身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更要在學生教育的各個階段實現教師、家長、社會監督機制,完成“全程育人”目標。白沙小學落實“三全育人”,突出教育過程的不間斷性,通過全程跟蹤,抓住小學德育育的關鍵點“養正”習慣培養,上下聯動、有的放矢,讓小學生德育教育時間無間斷,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針對不同年級小學生德育迷茫點,重點突破難點,讓小學生輕松學習,獲得教育樂趣,實現身心健康成長。我校以責任為德育目標,人人都參與活動,注重過程監督,促進學生身心發展。1
3.全方位育人
首先,舉辦各類校園育人活動。2021年9月,為進一步營造校園文化氣息和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發揮環境熏陶的育人作用,擴大“全方位育人”方式方法,學校舉辦“班級文化布置評比活動”以及一、二年級課堂常規比賽,把對學生的“養正”教育滲透在班級文化中的各個環節,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習慣,提高課堂效率,創設文明、和諧、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樹立優良的班風、學風、校風。其次,創新育人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更是改變并創新了教育手段。疫情期間,網課已經成為一種面對疫情時的常態化教育手段;通過網絡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分享,不僅沒有因為疫情耽誤教育教學,反而擴大了學生接收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
二、“三全育人”小學養正教育研究
自“三全育人”工作開展以來,瀘溪縣白沙小學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積極落實各項政策,以“三全育人”管理模式為依托,在德育工作中精計劃、重過程、講實效,細化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隊伍建設,整合家校教育資源,秉承規范辦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戰略,在和諧德育和素質教育上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2021年9-11月,瀘溪縣白沙小學“基于三全教育背景的學生‘養正’行為-規范化教育研究”課題小組采取發放調查問卷、隨機課堂測試等多種方式驗證“三全育人”教育成果。調查結果顯示,通過運用“三全育人”管理模式,教師、家長、社會等更積極參與教育。通過不斷總結、反思和改進最終形成一套適合學校發展、具備學校特色的“三全育人”管理模式,學生道德觀念進一步加強,綜合素質不斷提升,達成小學生求知、健體、做人的終極教育目的。
三、存在的問題
“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依然存在問題。第一,如何穩固“三全育人”教育成果。第二,如何使“三全育人”教育模式長效化。“三全育人”是基于目前存在的教育問題所提出的教育模式,但是德育是教育根本,如果因為未來德育問題得到緩解而不再重視“三全育人”,那么當今教育界存在的德育問題將會卷土重來。所以如何使“三全育人”教育模式長效化,成為教育的一種基本手段,是當今應重點思考的問題。第三,“三全育人”模式是否只適用于德育?是否其他類教育同樣可借鑒此模式?教育目標各有不同,但是教育手段可相互借鑒。美育、智育、體育同樣可采取“三全育人”模式,使之融入進美育、智育、體育過程中。
四、結束語
學校開展“三全育人”已有年余,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實踐證明“三全育人”模式雖然仍然存在不少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但是該教育模式能促進學生正確道德觀念的養成,提高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因此,本文認為“三全育人”模式在育人方面是具備可行性的。
參考文獻:
[1]沈雪珺.小學“三全育人”德育教育模式研究[J].名師在線,2018(04):40-41.
★ 本論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規劃課題德育課題《基于三全教育背景的學生“養正”行為規范化教育研究》(立項編號為ND205744)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