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偉
摘要目的:探討標準化病人(TSP)結合案例教學法(CBL)在臨床醫學生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以本院2020級2個臨床醫學專業的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分別作為普通班、實驗班,2個班級均有學生50人。普通班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實驗班采用TSP結合CBL教學。對比2個班級的教學效果,評價標準為期末考試、問卷調查。結果:期末考試中實驗班理論考試、臨床技能考試成績均高于普通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問卷調查顯示實驗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課堂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對教學方案認同情況評分均高于普通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TSP聯合案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生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情況良好,對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掌握臨床醫學知識體系有重要促進作用。
關鍵詞 標準化病人 案例教學法 臨床醫學 教學 高校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34
Effect Analysis of Standardized Patient Combined Case Pedagogy for Classroom Teaching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MA Dongwei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4)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thevalueofstandardizedpatient(TSP)combinedwithcasepedagogy(CBL)inclinical to student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2020 classes of two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ies in our institution, which were set up as general class, experimental class, respectively, with 50 students in each of the two classes. Conventional didactic teaching was used in the general class, while TSP combined with CBL teaching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etween the 2 classes was made, an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were the final examination,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oretical tests and clinical skills tests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t the end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rdinary clas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had higher spontaneous learning ability,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classroom learning ability,knowledge mastery, and recognition of the teaching program than those in the ordinary clas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SP combined with case pedagogy to classroom teaching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in good condition will be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clinical medicine.
Keywordsstandardization of patients; case pedagogy; clinical medicine; teach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高校醫學專業的課程繁多,知識體系復雜,不僅需要學習理論知識,還需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技能,因此培養一名合格的醫學專業人才的難度極大。[1]臨床醫學課程是以培養學員實踐能力的一門學科,作用是銜接理論知識與臨床能力,屬于醫學生的重點課程。該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基礎,在既往的教學中多有臨床真實病例的加入,但近年來受到個人隱私的影響,難以繼續以真實病例作為臨床教學的主要對象;此外真實病例典型性不足,且穩定性差,無法隨時隨地滿足教學需求。[2-3]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TSP)是指將參與培訓的“特殊病人”用于教學的一種方式,特殊病人是經系統性培訓,能穩定、持續、準確的對臨床癥狀、病史等進行描述的健康人。[4]TSP教學的優勢是作為一種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同時也能夠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設置,使學生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學習。[5]案例教學法(CBL)則是通過真實病例開展教學,為學生理論與實踐架設連接的橋梁。本次研究為探討TSP結合CBL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以2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開展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學生資料
以本院2020級2個臨床醫學專業的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分別作為普通班、實驗班,2個班級均有學生50人,分班時以2個班進校成績作為分組依據,控制2個班的平均分保持基本一致。分班后普通班中:男28名,女22名,年齡19~22歲,平均(20.65±1.20)歲。實驗班中:男27名,女23名,年齡19~23歲,平均(20.71±1.24)歲。2個班學生性別、年齡對比(p>0.05)。
1.2教學方法
1.2.1普通班
普通班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完成臨床醫學的課堂教學內容,教師依據臨床醫學的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授課。授課后留置問題給學生,鼓勵獨立自主解決留置問題,在下次課堂教學中再次對留置問題進行討論,評價學生對問題解決情況。
1.2.2實驗班
實驗班采用TSP結合CBL教學模式,其實施如下:(1)招募標準化病人(SP),之后依據臨床醫學教學中的課時安排進行SP的培訓,確保SP能夠重復、完整、一致地描述自身癥狀、病史等。SP培訓完成后由2名教師對其進行問診,確保SP合格后方能參與到教學中。(2)將SP應用于臨床醫學的課堂教學中,再進行一般課堂教學時首先由教師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之后按照小組問診的方式,由學生對SP進行問診,通過模擬問診、查體進行互動式學習。(3)在學生對SP進行問診后,教師補充SP的實驗室診斷資料、影像學資料等,為學生構建完整的虛構病例信息。(4)學員以小組的方式對問診資料、臨床診斷資料進行回顧,以討論或是自學等方式完成對SP的診斷,之后學生給出自己的診斷結果。最后教師對學生問診過程、診斷過程、診斷結果進行評價,點評其中不足、優點。在TSP教學結束后,教師將與該名SP相近的真實病例信息發放給學生,指導學生對比SP與真實病例,找出可印證或相悖之處。(5)教師對SP與真實病例的進行評價,幫助學生靈活掌握臨床醫學的知識體系。(6)隨教學內容的變化,SP也進行相應培訓以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
1.3觀察指標
(1)通過期末考核的方式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總分設置為100分,由理論成績、臨床技能考試成績組成,分別占比50%。在理論考試中以筆試為主,考查學生對臨床醫學知識體系的掌握程度;在臨床技能考試成績對,主要考核學生的臨床應用專業技能的能力。
(2)向學生發放教學質量評價調查問卷,問卷對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課堂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對教學方案認同情況進行調查,采用0~10分的11級評價方式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說明學生對該部分內容越為認同。
1.4統計學方法
2結果
2.1不同班級學生考核成績對比
期末考試中實驗班理論考試、臨床技能考試成績均高于普通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不同班級學生教學質量調查問卷得分對比
問卷調查顯示實驗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課堂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教學方案認同情況評分均高于普通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醫學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更強調培養學生的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因而在高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中,更多的強調如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更為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鉆研學習的能力。[6]在既往臨床專業學生的教學中,為幫助學員掌握臨床技能多應用課堂教學與臨床床邊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但近年個人隱私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加之為避免醫患矛盾,已減少臨床床邊教學的使用。[7]而臨床專業學生的專業目標要求需要在校掌握更多的臨床技能,因此教學矛盾日益凸顯。
TSP是為解決真實病例不足或空間受限發展而來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由健康人扮演假設“特殊病人”模擬醫學教學中的真實病人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8]TSP模式符合當前醫學專業中的教學需要,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可供學習的真實病例不足的問題。另外TSP相較于真實病例更具穩定性,能夠保持教學一致性,避免不同時期病例的個體差異對教學目標、質量的影響。對TSP教學效果影響最大的因素是SP是否合格,通常SP由招募的健康人進行扮演,因而未達到預期效果需要在開展TSP前對SP進行專業的培訓,為SP制定腳本、話術、癥狀表達等。[9]在本次研究中為保障SP符合教學目標需要,在培訓SP后還經教師的親自問診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既往教師為保障教學質量,需要花許多精力進行真實病例的選取,并且由于教學課時的變化,需要不斷尋找真實病例,這極大的占用教師有限的精力。在采用TSP教學模式后可解放教師尋找真實病例的占用,使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或科研攻關之中。[10]
CBL需要將真實病例應用于教學中,但目前真實病例難以獲取,因而在本次教學改革中將CBL與TSP結合。通過將既往收集病例信息告知學生,然后與SP的情況進行對比,掌握真實病例與SP的差異,提升教學質量,從而形成新的教學方式。兩種教學方式的結合,可形成互補效應,通常而言TSP由于是通過腳本、話術培訓而成的特殊病人,因此與真實病例尚存在一定差異,而在本次教改中將TSP與CBL進行有機結合,便于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結合。
本次教學改革的結果顯示,實驗班期末考核成績在理論部分、臨床技能部分表現均好于普通班(p<0.05),提示以TSP結合CBL的教學方式使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價值也更高。在通過調查問卷了解教學情況后,實驗班的學生也更為認同采用TSP結合CBL的教學模式。對本次教改情況進行總結,不難發現TSP結合CBL的教學模式極大的降低了可供學習病例的獲取難度,對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要有極大意義,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學資源短缺與學生數量眾多的矛盾。此外TSP與CBL教學模式的結合,也是虛擬教學與臨床教學的結合,對培養學生的臨床能力、獨立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核心能力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TSP結合CBL的教學模式在臨床醫學學生教學中獲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值得推廣。值得注意的是該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是SP的培訓或設定,因而為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確保SP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一致性。
參考文獻
[1]陳捷,李會芳,樂小婧,等.教師標準化病人聯合案例教學法在醫患溝通技能提升中的研究[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20,41 (2): 158-162.
[2]王歷花,儲真真,趙進喜,等.學生標準化病人結合病案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現代中醫臨床,2020,27(2):57-60.
[3]史宏濤,劉達瑾,段麗琴,等.基于問題學習結合學生標準化病人在臨床實踐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 2019,39(5): 353-356.
[4]李帥,王一村,王宇軒,等.學生標準化病人情景模擬聯合MOOC教學法在臨床基本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 2020,21 (10): 92-94.
[5]馬木提江·阿巴拜克熱,帕爾哈提·阿布都熱衣木,阿不都外力·吾守爾,等.以案例為基礎結合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在高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醫藥, 2019,23 (9): 1898-1901.
[6]李娟,周蘭姝,張曉云,等.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健康評估》課程中的應用與評價[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2):76-78.
[7]厲蓓,高越,王曉楠,等.原位模擬結合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在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19(10):947-949.
[8]郭清奎,鄭敏,徐燁,等.微信平臺翻轉課堂聯合基于問題式學習和基于案例式學習在胸外科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上海醫學,2020,43(7):424-428.
[9]郭飛,陳志祥,居來提·艾尼瓦爾,等.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結合情景模擬劇在急診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醫藥,2019,23(4):843-845.
[10]王建交,武志超,李洋,等.基于精準教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神經外科臨床實踐教學中的設計應用[J].中國醫刊, 2020,55 (5): 57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