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倩/廣西南寧市興寧區五塘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30215
1.1 飼養成本低在生態養雞過程中,一般選擇牧草以及槽草籽作為雞飼料,這種養殖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雞群與自然環境的接觸,在降低雞病發生概率的同時可以促進雞只的生長發育[1]。與此同時,與傳統的養雞模式相比,生態雞養殖模式所需養殖成本較低,可以幫助養殖戶獲取更高經濟效益。
1.2 提高生態維護力度生態雞養殖模式的積極運用,能夠實現水土流失問題的有效緩解,不斷優化生態環境。在生態養殖過程中,林下養雞是較為重要的一種模式,通過林下種草養雞,不僅可以為雞提供優質飼料,同時能夠建立草養雞—肥催草這一良性養雞模式,在使雞群獲得良好生長空間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極大改善。
2.1 養殖區域選擇在養殖區域選擇過程中,必須科學調查所選擇區域,盡可能選擇具備充足光照、便利供水條件、地表水含量低、無污染同時植物生長旺盛的地區。所選擇區域應當遠離大型生產工廠以及化學工廠,為生態雞營造一個原始的生活環境。另外,還需保障所選擇養殖區域具備一個相對平緩的坡度。
2.1.1 山地山地森林區域昆蟲及草木豐富,在此地飼養生態雞能夠保證雞群獲取充足食物。將雞群在此處自由放養,能夠提升生物多樣性,同時能夠使雞味道更為鮮美,拓展生態雞的傾銷空間。
2.1.2 草地草地是生態雞較為常見的養殖區域。草地資源不僅可以使雞群獲取無污染的食物,同時能夠為雞群營造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從而節約養雞成本。
2.1.3 果園果園是非常適宜的一個生態雞養殖區域。在果園里養殖生態雞,雞會吃掉地上的一些草籽以及小蟲子,在減少雜草以及蟲害問題的同時幫助雞豐富營養。生態雞的糞便排入果園后,不僅可以節省肥料的使用,同時能夠促進果樹的生長。此外,果園通常位置偏遠,空氣清新,可以為生態雞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2.1.4 竹園竹園內存在較多的雜草、昆蟲以及腐質,可以為生態雞提供一個良好的養殖自然環境。在竹園內放養生態雞不僅可以減少病蟲害,同時能夠達到肥沃土地的目的。
2.2 雞舍搭建將雞舍高度設置為2m,屋頂材料選擇石棉等預制防水材料。在雞舍內部設置飼草、飲水槽等。由雞群的數量確定雞舍的面積,一般養殖密度為5 只/m2。嚴格把控雞舍質量,保證其堅固耐用以抵御雨雪及風寒。大型養殖場內,還需建造圍欄隔離雞群并實現其有效保護。
2.3 科學選種生態雞品種選擇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著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決定著養雞業能否實現長遠發展。在選擇生態雞品種前,首先需全面開展市場考察以掌握市場情況,一般需要選取體型較小、體格健壯、覓食能力較強、行動敏捷、抗病能力強同時適應性能良好的品種。若飼養肉雞,應綜合考慮品種的性格雞及生長速度,通常選擇上述性能優良的雜交品種。必須對雞種的來源進行嚴格把控,避免選擇嚴重疾病地區的農場;其次,及時剔除病雞以及弱雞。
2.4 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在生態雞養殖過程中,必須對養殖密度進行合理控制。雞群的活動范圍不得超過200m的半徑,保證8 成雞群活動范圍在150m 半徑范圍內,7 成雞群在100m半徑范圍內。將雞群間保持450m 以上的距離。雞群規模過大會對植被的生長造成嚴重的破壞,在污染土壤的同時使自然環境受到影響。而規模過小會降低生態雞的養殖經濟效益。因而需嚴格把控雞群規模,在半徑150m的雞場內,最為適宜的養雞數量為1500 只。
2.5 養殖管理在雛雞培育階段,需要對小雞仔細照顧,一方面為其提供充足的飲水以及飼料,另一方面對其進行科學的訓練,使其逐漸掌握進食昆蟲以及草料的能力。其次,做好飼料管理工作,將適量鈣、磷等元素加入到飼料當中,保證飼料營養均衡;結合氣候條件、溫濕度環境、生態雞年齡確定放養時間。為提高生態雞質量,需保證其飲用水源清潔、不存在任何污染。結合雞出欄時間確定其飼養時間,通常情況下生態雞在7 個月出欄。此外,還需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對雞舍定期消毒,對病死雞、糞便及相關污染物及時處理,為雞群營造良好生活環境。結合疫病流行特點做好雞群疫苗接種工作,避免生態雞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