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偉 王浩 錢 銳 趙志遠 吳永斌
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450000)
道路工程施工存在病害,不僅會浪費社會公共資源,同時還會有較大的安全問題,危害性非常大。所以當前重中之重是明確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問題,制訂防治措施,使施工質量病害得到最大程度控制乃至消除。這樣就能建造出質量有保障的道路,讓城市道路運行更為安全,服務于城市發展。
市政道路工程在不斷增多,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狀況,讓出行變得更為方便。近年來市政道路建設新工藝比較多,施工技術也有很大提升,但是工程質量問題卻一直存在,而且沒有在施工工藝和技術水平發展中有明顯改善。道路由于質量不過關,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出現沉陷、路面損壞等病害,運行安全性難以保障,同時道路維護成本直線上升,社會公共資源被浪費情況嚴重。文章分析了市政道路建設中存在的主要施工質量問題。
市政道路施工有很多環節,路基施工建設是重點,因為其與道路結構穩固性關聯密切。路基施工質量一旦沒有達到標準要求,道路在投入運營后會在荷載力的作用下,出現沉陷的現象,從而給行使安全帶來非常大的威脅。路基是道路施工中最為基礎的部分,道路生命周期在很大程度上由路基決定,當這個部分施工質量有問題,將影響整個道路建設質量。市政道路的路基下面一般會埋設管道,如供暖管道、給排水管道等,同時也會有線路。這些部分施工中經常會出現問題,如回填土不符合要求,含水量超出標準,存在過高的問題;回填過程中土層過于厚,超出標準;回填方法存在不規范問題;碾壓過程中一些重要工序不符合標準,如密實度[1]。這些問題均會使路基施工質量出現病害,最終導致這個環節施工質量不合格,路基缺乏穩定性,在反復荷載力作用下發生沉陷。車輛行駛在這樣道路上,容易發生跳車,行駛安全隱患大,所以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市政道路建設中路面也是質量病害重災區,在投入使用一段時間后,常常會出現路面開裂,或者是路面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從實際情況看,路面開裂常見于管溝位置和管井部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施工處理不到位,施工質量沒有達到標準要求。管道施工建設的過程中,回填是關鍵,在施工壓實中過度碾壓和壓實度不夠,都會給工程帶來質量病害。一般情況下,回填壓實度與設計不相符,達不到要求,在使用中就會因為車輛不斷碾壓所產生的力,對管溝處帶來影響,導致路面沉陷和開裂。市政道路施工如果為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問題通常會因為選擇水泥有問題、彎沉與要求不符、基層缺乏強度等,從而使道路在使用后開裂,亦或者沉陷。市政道路是混凝土路面,材料影響施工質量,一般會由于配比不合理、攪拌不均勻等,使路面在使用中出現病害。除了材料以外,施工操作也會給路面質量帶來很大影響,路面沒有按照要求壓光,不夠光滑,在投入使用后磨損比較嚴重,也容易開裂。另外,混凝土路面施工存在不規范,接縫處理、水熱化、縮縫切割、養護不及時和不到位等[2],這些都是路面開裂和損壞的主要原因。
路基沉陷是常見道路質量問題,也是影響道路使用安全關鍵因素,故而要強化這類質量問題的防治措施。首先,施工之前要根據市政道路建設要求,合理設計,并要組織專家與工程師、技術人員會審,優化設計,最終確定路基施工標準和要求。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路基施工人員必須明確回填厚度及對壓實要求等,并要求在路基施工中嚴格執行這些標準。只有對這些關鍵性內容提出明確要求,施工人員才能將施工質量標準落實到施工中,否則所提出的要求是虛空的。施工前對參與路基施工的所有人員有針對性培訓,使其掌握路基施工要點,清楚各項標準,掌握路基施工各個部分技術和工藝。另外,培訓中要提高施工人員質量意識,使其明白嚴格執行質量標準重要性,在施工中嚴格要求自己。市政道路路基建設過程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施工方案,合理的選擇路基施工技術。施工中回填極為重要,在此過程中要將體積過大的石塊挑揀出來,同時要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確保壓實度與設計一致,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有效防治路基沉陷。管井部位也容易發生沉陷,施工中要注意井背寬度,寬度不同,選擇的回填材料也要做出調整,必須是最為合適的。管井位置的路基回填夯實要掌握好力度,不要過度碾壓,但是也不能力度太小,應與設計對這個部位壓實要求相符[3]。市政道路建設中,針對管道和線路回填影響路基質量,可選擇地下統一建設管廊的方法,以減少在道路施工的開挖和回填。路基施工每道工序都要檢測,不滿足要求要勒令施工隊采取補救措施,直到各項指標都符合設計與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標準。
道路路面開裂與路基施工有很大關系,所以在路基施工中加強對管井與管溝處質量控制,尤其是要確保回填施工規范性,達到技術標準,這樣就能讓路面開裂得到一定的控制。道路施工中如果路面為混凝土,在施工中首要任務就是選擇好材料,水泥等級、骨料等都要達到標準,同時配比要在實驗室進行,經過反復試驗確定各種比例,如水灰比、配合比等,所配出來混凝土要符合路面施工質量要求[4]。混凝土攪拌在現場進行,或者是用泵車直接運到現場,必須保證攪拌均勻。混凝土澆筑過程要規范,每道工序都要按照流程進行,不能隨意更改。混凝土澆筑厚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應堅持連續澆筑的原則,在澆筑前鋪設好下層,控制好厚度,清理所有的雜物。混凝土澆筑振搗是重中之重,振實密度、強度等要在標準范圍內,瀝青路面要保證彎沉度合理。混凝土路面養護不到位,路面開裂病害就會比較嚴重,在車輛碾壓下容易損壞。因此要及時養護路面,先在上面鋪設草簾,然后在上面灑水。路面施工排水也很重要,因為積水會給路面質量帶來很大影響,故而應加強排水建設。路面接縫處易于出現病害,接縫施工方式要合適,縮縫切割要規范,這樣才能延長道路使用壽命,有效防止路面開裂。
市政道路施工要真正解決質量問題,就需要完善的質量管控體系作為保障。首先要針對道路施工制訂管理制度,要滿足施工管理實際需求,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施工質量管理制度能夠規范施工行為,對各個施工隊伍起到約束的作用,這是確保道路施工質量的根本。市政道路施工要公開招標,在所有投標企業中,選擇道路建設經驗豐富,施工隊伍整體素質高,施工質量有保障的建筑企業合作,這樣既能有效預防由于施工企業不專業或者是施工能力低下帶來質量問題,且能合理的控制道路造價。加強對道路施工過程中質量監控,明確影響施工質量的因素,然后密切關注,安排人員進行監管,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部分,如施工材料、施工技術、施工設計、施工勘察等。道路施工質量管控做到權責利一體,明確質量管理主體和責任,并落實監督與懲罰機制。嚴格執行路基、路面、回填等施工質量標準,同時還要加強對施工過程監管,以便及時發現道路施工質量問題并采取治理措施。道路施工建設中針對質量部分,應明確管理內容和質量標準,還要規范程序和方法。施工、質量監管、道路檢測等都要按照規范要求操作,以確保施工質量合格。
綜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建設想要控制質量問題,就要在明確常見質量病害基礎上,通過改進施工技術、規范施工過程、加強關鍵工序質量管控等手段,提高質量問題防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