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倩玉

金毛狗蕨,因其根狀莖平臥、粗大,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黃色茸毛,如同趴伏在地的金毛狗頭而得名。
得知金毛狗蕨背后的真相,家住佛山的90后女孩糯糯“感覺自己做了壞事。
今年3月,糯糯的新家開始進行軟裝。此時,她常用的社交平臺“適時宜”地向她推送家居博主、軟裝指南,在精美的圖片中,糯糯發現一種出鏡率極高的植物——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長得很美:極為獨特的塊根長滿了金色的茸毛,巨大的葉片優雅地伸展開來……糯糯瞬間被這種網紅植物“種草”“蕨類植物簡直自帶仙氣,又有南國風情。”
可直到把金毛狗蕨買回去之后,糯糯才發現,這樣的植物,根本不應該出現在自己的家里……
隨著人們對品質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購置獨特、亮眼的綠植為家裝增色成為常態。而眼下金毛狗蕨、桫欏、觀音座蓮蕨等“網紅植物”的流行,究竟是人的需求帶來了流量,還是一些人為了流量,去創造那些本不應該存在的需求?
糯糯在今年3月前后被博主“種草”,開始在購物平臺檢索“金毛狗蕨”。她發現許多店家都有銷售,并且根據植株大小不同和造型差異,價格從幾十到幾百元不等。
她決定先花20來元買一個10厘米左右的塊根試養一下,如果好成活再入手大的。看到評論中都在說“很有藝術感”“特別好”“新鮮”,她對此還頗為期待。收到快遞后,糯糯很快按照賣家的說法把金毛狗蕨種上,可塊根卻遲遲沒有發芽,讓她很焦急。
為了弄清楚原因,糯糯開始從網上學習蕨類的功課,“怎么養護,怎么澆水之類的。”搜著搜著,卻突然看到了一篇植物科普的帖子,“就說金毛狗蕨是保護植物。”而順著這些關鍵詞查下去,糯糯有些吃驚。帖子中提到,金毛狗蕨(也有賣家稱“金絲猴蕨”“網紅蕨”“猴毛頭”等)起源于侏羅紀時代,是原始森林中輩分最高的“活化石”。
植株高度可達3米的金毛狗蕨,因其根狀莖平臥、粗大,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黃色茸毛,如同趴伏在地的金毛狗頭而得名。早在1999年,它就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屬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也是國際保護公約規定的保護物種。
盡管2021年8月7日正式施行的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在原《名錄》的基礎上進行部分調整,但金毛狗科金毛狗屬(所有種)仍然被納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當中。
經濟利益驅動下的過度采集,給許多物種的野生種群帶來了嚴重威脅,有的物種已經到了野外滅絕的邊緣。而被列入“保護名錄”“保護植物”的物種,它真正的作用是“執法依據”。在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條“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中明確,違反國家規定,非法采伐、毀壞珍貴樹木或者國家重點保護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加工、出售珍貴樹木或者國家重點保護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因此,一些網友也將名錄中的珍貴植物形象地稱為“牢底坐穿花”“牢底坐穿蕨”……
買個“網紅植物”居然買到了“牢底坐穿蕨”?事實上,和糯糯一樣莫名其妙購入保護植物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在網絡平臺中,至今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博主、帖子在分享金毛狗蕨的水培種植方法、推薦,甚至將其納入“家居必備的網紅綠植”當中。
得知真相后的糯糯陷入尷尬,已經買了的金毛狗蕨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家居博主害我。現在每次看見(金毛狗蕨)都覺得自己在做壞事。”
對于金毛狗蕨,也有不少網友存在困惑:保護野生保護植物,那購買人工繁殖的金毛狗蕨也不行嗎?
此前,記者也在電商平臺中看到,一些商家銷售的金毛狗蕨聲稱“拒絕盜挖,人工繁育”“一棵一碼,許可售賣”。這樣的表述看上去都有出處、源頭,合格合規,然而植物達人“為花而忙”向南都周刊記者直言,“號稱自己種的,實際上全是假的,全是(盜挖)野生的。”
“為花而忙”關注金毛狗蕨、桫欏等保護植物的盜挖、銷售問題已有多年時間。近年來,在與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CWPCA)合作開展的植物保護工作中,他觀察到,早年間多是一些景區將金毛狗蕨作為工藝品、藥品售賣;到了2012年,在武漢的花鳥市場中就有金毛狗蕨在售了,后續更是頻頻出現在花店、網絡之中。
據其介紹,“常見的金毛狗蕨銷售渠道是從福建、廣東、廣西、云南、江西、湖南南部的野生環境中盜挖,集中發往廣東、福建的大型花卉市場,再由此銷往全國;而隨著網購途徑發展,現在更多是從各產地盜挖后直接經由網絡渠道銷往全國。”
早在1999年,它就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屬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也是國際保護公約規定的保護物種。

野外的金毛狗蕨。(攝影_董仕勇)

金毛狗蕨的孢子。(攝影_董仕勇)

金毛狗蕨全貌。
如何認定消費者購買到的金毛狗蕨“全是盜挖”?“為花而忙”分析,“雖然金毛狗蕨人工繁殖的技術已經具備,但問題在于金毛狗蕨的生長極為緩慢,商家會選擇直接去山中盜挖野生種。”他介紹,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典型的“洗白蕨”,是指先去野外盜挖,進入苗圃中種植幾個月或者一年時間后再行售賣,佯裝成“人工繁殖”。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蕨類植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紅色名錄專業委員會委員董仕勇向南都周刊記者提及,“金毛狗蕨從種子萌發到生長成大型成株需要時間推測在10-20年以上,人工培育的時間周期和經濟成本較高。從目前掌握的有限案例來看,市場上銷售的金毛狗蕨都是野外盜挖而得,沒有人工繁殖的。”
此前,在公安機關打擊盜賣保護植物的行動當中,涉案人員辯稱自己的一批金毛狗蕨是人工培育的。董仕勇受公安機關邀請后,委托當地的同事現場查看其“種植基地”進行鑒別。最后得出的結果是“人工培育金毛狗蕨從種子、小苗到成株,必須要有專業的程序,有必要的設備,有各個年齡段的苗……盜挖回來的金毛狗蕨根本不具備這些要素,可以判斷根本并非人工繁殖。”
而拿盜挖冒充人工的違法分子,并不能逍遙法外。2020年11月,江蘇常州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和天寧公安分局偵辦了常州首例非法出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金毛狗蕨案。
案情通報顯示,“起初涉案人員堅稱出售的金毛狗蕨是收購的當地農民培育的人工植物。而民警經過大量學習,確定金毛狗蕨這種蕨類植物,光是組培、硬化就至少需要兩年時間,而且最快兩年也就是小苗,變成植株還需要更長時間,目前市場上都是野外挖掘后分株。同時金毛狗蕨是2019年才開始在市場上流行,不可能這么快就有人工培育的成株……”通過縝密的訊問、偵查,涉案人員最終承認其出售的金毛狗蕨來自老家漳州的山上。
“為花而忙”告訴記者,金毛狗蕨起源古老,具備重要的科研價值。它們原本在野外的分布廣泛,長江以南的省份都有分布。但又因為其植株較為高大、形態十分優美,所以吸引了一些人想要將它們種植在自家的花園或者室內。眼下經濟利益驅動的猖狂盜挖和販賣行為,已對其造成嚴重的破壞,在野外變少的趨勢強烈。
他建議,“對于消費者而言,如果無法判斷,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去購買一些稀奇古怪且價格昂貴的植物。至于已經購買了金毛狗蕨等保護植物的消費者,最好送往當地植物園。金毛狗蕨在家里很難養,即使長出葉子也多是靠儲存的營養茍延殘喘。如果不方便送往植物園,也應該做到不展示、不炫耀,并盡力勸誡他人不要購買。”
南都周刊記者了解到,在多個部門、平臺開展相關舉措之后,加上不少科普作者、博主和業界也在各種平臺紛紛呼吁“不要購買”“有判頭”,目前包括金毛狗蕨等野生保護植物的買賣問題已經引起重視。
“為花而忙”告訴記者,2020年疫情之后,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開始嚴厲打擊網絡販賣保護野生植物活動,并面向全社會征集保護植物在電商平臺中售賣時的名稱、別名或者黑話,進行關鍵詞屏蔽。
在此之后,在電商平臺中以“金毛狗蕨”“金絲猴蕨”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漸漸已經很難看到在售的金毛狗蕨。近日,記者以買家身份嘗試詢問時,一些此前在售金毛狗蕨的商家也表示“沒貨”。
但與此同時,部分商家卻在通過“更新黑話”的方式進行售賣,“網紅蕨”“一葉蕨”成為常用“馬甲”,“在9月份,用金貴蕨做關鍵詞還是能搜到。”“為花而忙”發現。
現如今,隨著越來越多買賣瀕危珍稀植物相關案件的破獲,也提醒商家切莫抱有僥幸心理,“為花而忙”分析,“國家現在對野生植物保護的力度逐漸加大,絕不會運動式的一陣就過去。”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金毛狗蕨買賣受到嚴厲打擊的當下,網購平臺中銷售觀音座蓮蕨、桫欏、鹿角蕨的商家仍不在少數。
因這些蕨類植物同樣美麗、上鏡,在社交網絡平臺上仍有博主、商家在向消費者推薦。絲毫不顧忌在2021年8月7日正式批準并向社會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觀音座蓮屬(所有種)、桫欏科(所有種,小黑桫欏和粗齒桫欏除外)、鹿角蕨均已被納入保護范圍。董仕勇提醒,保護名錄中的蕨類植物均不可盜挖、銷售、購買。
隨著越來越多買賣瀕危珍奇植物相關案件的破獲,也提醒商家切莫抱有僥幸心理,“為花而忙”分析,“國家現在對野生植物保護的力度逐漸加大,絕不會運動式的一陣就過去。”
董仕勇向記者介紹,目前被納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的蕨類,部分具備較強的經濟價值,部分具備較強的科研價值,“就經濟價值而言,一些蕨類的觀賞性強或是具備藥用價值、食用價值,若不加以保護,受社會需求和市場驅動,很快這些蕨類植物就會被大量盜挖甚至消失。就科研價值而言,一些在野外稀少的蕨類,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而言,我們也務必加以保護。”
“為花而忙”同時提到,消費者如果發現網絡平臺上危害保護植物的現象,可直接通過該平臺投訴/舉報;并保存證據通過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的公眾號(微信號:wppaofchina)以及網站進行舉報;如果發現危害行為是在本地,也可以直接通過110或森林公安進行舉報。
(應受訪者要求,糯糯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