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總

眼下正是貢柑上市的季節。
午后果園,一名男子信步閑庭地走著,邊走邊查看枝頭上一枚枚貢柑的長勢,偶爾摘一枚剝開來放進嘴里試味兒,柑橘類水果的清香便隨著縈繞在空氣中,與隱隱約約的桂花香交織了起來……
“今年的果比往年的長勢更好,收成應該能翻倍呢!去年收了25萬斤,今年恐怕會突破50萬斤咯。”果樹下正在除草的男子名叫陳康,是德慶縣官圩鎮人,這一片100畝左右的果園是他在2014年承租下來的,到今年已進入第七個年頭。
而在7年前,被譽為“中國柑王”的德慶貢柑,卻也是經歷了一番風雨。如今德慶貢柑“王者歸來”,到底是誰給它的勇氣和底氣?
果園中的陳康一手握住一枚貢柑,“差不多60、63的果兒。”他口中念叨,,另一只手中的剪刀準確地找到果實上方的枝條剪下去,圓滾滾的果子便離開了枝丫到了他手上。
60、63,指的是果子的直徑毫米數,按相關標準,54-60屬二級果,58-65屬一級果,65以上屬特級果,但果實大小僅是衡量果品等級的其中一個方面,果品品相及糖度指標等也都是品級的考量標準。
德慶貢柑最大的特點就是脆甜多汁、爽口化渣,平均糖度達到11左右,而且不管是青果還是黃果,都只是皮色不同而不影響甜爽的口感。
說起秋冬季當令水果,柑橘類是當仁不讓的水果大類,屬蕓香科柑橘亞科共17個種分為6個屬的大家族,包括我們熟悉的橘子、柑子、枸櫞、甜橙、酸橙、金橘、檸檬等,都屬于柑橘大家族,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的9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以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為源起中心,是世界水果王國當中最不缺存在感的一類。
廣東自古就是柑橘類水果的“天下”,大致切分為粵東、粵中、粵西和粵北四大柑橘主產區,潮汕地區的椪柑、蕉柑;梅州大埔的蜜柚、金柚;平遠的臍橙、紫金的春甜桔、四會的砂糖桔、陽春的馬水橘、湛江的紅江橙、韶關的溫州蜜柑、德慶的皇帝柑——是不是看得有點凌亂?這些柑橘類水果在廣東省的種植面積超過300萬畝,每年出產200多萬噸。
來自廣東肇慶的德慶貢柑,曾經是“中國柑王”,橙與橘的自然雜交品種,在德慶當地種植歷史超過1300年,始于唐,興于宋。據《肇慶市地方志辦·德慶貢柑》,宋紹興年間,宋高宗到德慶府,品嘗了德慶的特產柑桔后,連連稱贊,此后德慶柑桔被尊為御用貢品,“貢柑”之稱由此而來,2004年,德慶貢柑被納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誰也沒想到,市場上大受好評的貢柑在7年前幾乎經歷過一場“滅頂之災”——2014年前后,柑橘類水果最懼怕的黃龍病侵蝕了德慶,一度讓這里成為黃龍病的“重災區”,全縣貢柑的種植面積銳減,農人們不得不放棄掉自家的果園,選擇外出打工賺錢……
而今,重新從“黃龍病”的陰霾中走出來的德慶貢柑,究竟經歷了什么?
秋冬季節是柑橘類水果大量上市的時間節點,德慶貢柑作為一個相對還比較小眾的品類,在經過研發后,比傳統種植方法提前了1個多月上市——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來自沃柑、砂糖桔和贛南橙這些量大、知名度相對較高的品類的沖擊。
進入采收季,康康果園每天會雇上幾十名本地的工人幫忙采收,陳康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同時他也是2018年8月啟動的廣東首批1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之一的“德慶貢柑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供應商,不僅被優先采購貢柑,更關鍵的是德慶貢柑現代農業產業園還免費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尤其是針對黃龍病的綜合防控防治,全面提質德慶貢柑的標準化種植。
德慶貢柑現代農業產業園坐落在一條帶狀山谷當中,2018年選址時,已充分考慮到山谷中的自然生態條件,兩面環山,如兩道天然屏障防護病害;交通便利,從產業園到鎮上不過幾公里;沙性土壤和早晚溫差大的風土,對提升水果的糖度有益……
在帶狀山谷一側的無病毒苗圃基地大棚里,扎根農業20多年的產業園生產技術總監黃會明正聚精會神地“貓”在植株前檢查著他的“寶貝們”——“黃龍病必須要綜合防治,統防統治。”談到專業問題,黃會明非常嚴肅。
國內目前對黃龍病的防治,最常見的不外是從種苗脫毒入手、從嚴防柑橘木虱傳播入手和徹底砍掉得病的果樹這“三板斧”。
如果把德慶貢柑現代農業產業園看成是一個“人”,那么黃會明精心看顧的培育砧木的玻璃溫室、培育嫁接用母本樹的采穗圃、培育脫毒容器苗的育苗溫室及水肥一體化管控的滴灌設施中控房——這些簡易大棚當中的“神秘”力量,就好比人體“免疫系統”,強健有力的“心臟”源源不斷地泵著“血漿”,“大腦中樞”持續發布著相關指令,通過起壟栽培、寬行密植、地布覆蓋、機械化作業、精準施肥、精準滴灌、自然生草栽培、以蟲治蟲達到持續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和黃龍病的統防統治……

“柑枝玉葉”(左),蒸鴨扎(右)。
不顯山不露水,把以德慶貢柑為主要核心的柑橘類水果的行業標準帶上了新高。
像陳康這樣的果農,產業園從成立到現在已經在全德慶縣范圍內帶動了100多戶,粗估聯動種植面積達一萬多畝。陳康在2014年貢柑大面積爆發黃龍病的時候盤下了這個果園,如今已經碩果累累。
通常來說,柑橘類水果從第7年樹齡到第20年左右可以看作“壯年期”,果子的品質會比較好,處于相對平穩的生長狀態。
從2018年,康康果園開始在種植上的技術問題,基本被黃總監包辦了。以黃會明帶頭的“黃總監們”不時到陳康們的果園進行免費指導,告訴他們什么時間施肥、施什么肥、什么時候打藥、打多少,“果園產量翻倍,種植方面的知識也增加了許多。”說到黃總監,陳康也是贊不絕口。
德慶貢柑現代農業產業園自建成至今,獲得了多項認證,同時也是國家現代農業(柑橘)產業技術體系技術示范基地和華中農業大學“世界一流園藝學科建設園藝智慧化生產合作基地”,并成為2020年首批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和2020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金獎(柑橘類)得主。產業園從技術力量、人才儲備、育苗種植、采收包裝、銷售物流等維度為高品質貢柑的生產提供了保障,也給德慶貢柑樹立起新的行業標桿。
眼下正是德慶貢柑上市旺季,在果園里摘果子的人多了,本地自駕游也被帶旺了起來,盤龍峽、三元塔、德慶學宮這些原本就是德慶地標式的目的地景點,也成了德慶之旅的聯游打卡地。
美食的加持少不了,像德慶竹篙粉、黃瓜榨、雞扎、鴨扎這些鄉土氣息濃郁的本地特色美食必須安排上。
竹篙粉是德慶很特色的食品,“竹篙”顧名思義這粉是放置在竹篙上晾掛得來——蒸好的熱河粉晾在簕竹篙上,攤涼了切來加上或肉或素的配料來吃,一傳十、十傳百的,也就乘著自駕游的東風火了起來。
雞扎、鴨扎這種小吃就更鄉土了,把雞雜或肉類烹熟,酸姜、酸筍、酸蕎頭等切成小長條。燙軟之后,用一條韭菜葉捆扎,淋上醬汁吃,酸酸咸咸的十分開胃。
最出彩的自然是以德慶貢柑入饌的貢柑宴,可以在德慶官圩鄉村振興綜合體(碧舍鄉里德慶店)的中餐廳里吃到,它是德慶縣政府與企業聯手打造的鄉村振興示范文旅項目。
這幾道菜建議不要錯過,第一道首推柑戟陳皮骨:柑戟中的柑是德慶貢柑;柑戟中的戟,是本地的巴戟,巴戟、杜仲、牛大力,這是你隨時隨地可以在德慶本地美食中發現它們身影的幾位。“柑枝玉葉”這道菜有點類似粵菜中的小炒皇,難得的是把德慶貢柑挖成一枚提籃的模樣,作為碧綠蝦仁小炒皇的容器,既別致又吸引。
還有“手打貢柑茶”,清清爽爽的滋味,非常解渴。眼下只能在當地嘗到,不知道茶飲店們會否開發做“網紅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