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玥
摘要“電路”單元借助導線、燈泡、電池等電器元件和許多有趣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構電路概念:知道電路是包括電源在內的閉合回路,電路的通斷可以被控制;有的材料容易導電,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電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時也具有危害性,知道安全用電的常識。試教后發現,整個單元結構縝密,探究活動豐富,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教材這樣設計,既讓學生有一個愉快的學習經歷,又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電路 試教目的 實施步驟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05.017
Analysis of Trial Teaching of“Circuit”Unit
TIAN Yue
(Heping District Nanjing Street No.9 Primary School, Shenyang, Liaoning 110002)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wires, bulbs, batteries and other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many interesting in? quiry activities, the "circuit" unit helps students construct the concept of circuit: knowing that the circuit is a closed circuit including power supply, and the on-off of the circuit can be controlled; Some materials conduct electricity easily, while others do not; Electricity is an important energy source, but sometimes it is also harm? ful. We should know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 use of electricity. After the trial teach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whole unit structure is meticulous, the inquiry activities are rich, and it has strong logic. This design of teach? ing materials not only makes students have a pleasant learning experience, but also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ir lifelong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circuit; the purpose of trial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teps
“電路”單元借助導線、燈泡、電池等電器元件和許多有趣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構電路概念:知道電路是包括電源在內的閉合回路,電路的通斷可以被控制;有的材料容易導電,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電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時也具有危害性,知道安全用電的常識。試教后發現,整個單元結構縝密,探究活動豐富,具有較強的邏輯性。
試教目的及實施步驟
1.試教目的
(1)教學內容是否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以科學概念的轉變、建構、發展為線索展開教學過程。
(2)檢測教材中設計的教學模塊是否給學生了提供足夠的觀察、討論的機會,以逐步加深他們對科學概念的理解。
(3)評估學生在連貫的單元學習后,哪些方面得到了發展。
2.實施過程
試教過程中,一位教師主講,一位教師跟蹤觀察。主要步驟有:
(1)對學生進行前概念調查,主要考查他們對常見電現象的了解情況。
(2)對前測結果進行分析,較為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對電相關概念的知曉情況。
(3)按照教材內容和教學思路進行教學,撰寫教學反思。
(4)對被試教的學生進行后測,了解他們學習后的概念掌握情況,如概念認知水平的發展、學習中存在的難點、教學方法是否有效等。
3.前、后測查方法
(1)測試內容
我們針對生活中用電安全、電現象及電路等問題,設計了一份試卷,先對45名學生進行前測,了解他們學習前的認知水平。試教后對他們進行后測,探查他們經過教學干預后的概念認知水平。試題如下:
試題1:小明在家中做實驗,他希望利用電池使小燈泡亮起來。下圖中哪種方法是可行的?

試題2:小華去商場買了一個利用干電池供電的玩具小熊,他把電池放進電池盒內,小熊卻不能動,你有辦法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嗎?
試題3:我們必須注意安全用電。以下哪些做法是危險的?
A.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插排千萬不可以任意插很多電器。
B.用濕抹布擦電視上的灰塵。
C.如發現電線的絕緣材料破損,一定不要接觸破損面。
其中,試題1是教學中出現的較高難度的實例,考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層次;試題2是教學中沒有出現過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在不同情境中分析應用概念的能力;試題3是教學中提供的范例,考查學生對概念的記憶和認識層次。
(2)制訂評估量表
測試卷中每個試題的測評分為4個等級,從A到D依次降低(見表1)。
試教效果分析
1.教材能夠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
教材體現了課程標準中的物質科學領域提出的有關電的學習目標,以不同的途徑,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出發組織教學內容。技術與工程領域的學習內容通過專門一課(第8課)來落實。
2.教材能夠指導學生圍繞科學大概念開展連續性的科學探究

通過試教發現,學生在識別、理解和應用等方面的認知水平都有相應的提高,尤其在理解和分析應用層次上有顯著表現(見表2)。
3.教材板塊設置合理,主題鮮明
教材設計了聚焦、探索、研討和拓展等環節,既有利于結構化整理學習內容,也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聚焦環節能夠提供明晰和足夠的背景信息,暴露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他們之前對一些概念的理解,能夠幫助教師關注學生在概念的建構過程中的思維變化,作出正確的教學判斷。
探索環節設計了合適的探究活動,明確了完成某些項目需要提供的特殊設備和器材,提供了觀察、討論的機會和合適的記錄方式,逐步加深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教材注重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科學圖畫等進行記錄。
研討環節利用關鍵語引導學生對探究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分析數據、歸納結論和使用推理模型。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觀察對象的屬性、結構、功能、關系等方面的特點,這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研討環節設置的問題分層效果明顯,能夠幫助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幫助他們在觀察、描述的基礎上理解實驗現象隱藏的科學本質。這些研討問題也是教師組織教學的得力抓手。
拓展環節引導學生有效應用所學電路知識,在延伸拓展的思考和探究中,更加瑰麗的科學殿堂向學生打開了大門。

4.教材能夠促進學生建構科學概念
在“電路”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在一次次使小燈泡亮起來的實驗中,會提出更具挑戰性的任務,并嘗試用更多的連接方法使小燈泡亮起來。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使用,使他們連接的電路更加穩定,并便于操作。為了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學生積極探索不同的電路連接方式。在電路中,如果某個地方連接不好或者某個電器元件出了問題,就可能導致燈泡不亮。學生在尋找電路故障的過程中,將自制的電路檢測器作為重要的檢測工具。在這些探究過程中,學生形成了關于電的一些重要概念,如“電是一種能源,它能使物體發光、發熱”“要使小燈泡發光,電必須流經包括電池在內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連接不同的電路”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導體和絕緣體,使學生對身邊物質性質的認識得到發展,也加深了他們對電相關知識的理解。如《做個小開關》一課,學生根據電路概念的理解,設計制作了一個可以控制的電路,深化了對導體和絕緣體的認識。
5.教材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材設計了適合不同發展情況的學生的探究活動,許多活動要求學生以團隊形式共同解決問題,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例如,《電路出故障了》一課引導學生制訂計劃,掌握測試電路的技能,探查一個簡單電路出現的問題,這些解決問題的技巧和策略也適用其他情境。教材這樣設計,既讓學生有一個愉快的學習經歷,又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