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婷 李鵬緋 郭丹丹
摘要:用缽育擺栽和常規育苗插秧對比,結果發現缽育秧苗在苗床的用土量和用種量相對于常規育秧能節約1/2左右。缽育水稻能夠培育大苗壯苗,與常規育秧比較,可以在插秧時達到“四葉一心一蘗”,做到帶蘗下地苗期易育出大苗、壯苗,可帶蘗下地,而且移栽后基本不存在緩苗期;也就提前了水稻的整體生育期,早分蘗,早成熟,保證了大穗的成熟度,但是插秧基本苗少,影響了分蘗,造成了平方米穗數明顯減少,最終降低產量5%。
關鍵詞:水稻;缽苗;缽育擺栽;缽苗機插;缽育擺栽機
前言
水稻缽苗擺栽是繼水稻拋秧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發展進化而來的,水稻缽育技術是一種培育壯苗的技術手段,缽苗具有以下多個特點。水稻缽育擺栽技術是將缽育壯苗技術和缽育擺栽機械兩者的優點結合,然后應用在在水稻生產上,在保留了以上缽育壯苗優勢的基礎上,解決了缽苗需要人工插秧的技術難題,提高了工作效率,為缽育壯苗的在實際生產中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持。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 品種:國審北作1號
1.1.2 材料:毯式秧盤 常規插秧機 擺栽機配套秧盤 缽育擺栽機及配套播種一體機。
1.2 試驗設計
處理:配套缽盤利用缽育擺栽機配套一體機播種后育秧,成苗后利用缽育擺栽機插秧。
對照:常規毯式盤育秧后利用常規插秧機機插。
2 結果與分析
2.1苗床調查
記錄兩個處理的播種期、出苗時間、成苗率;秧齡30天調查秧苗素質。經調查,今年缽苗相對于常規育苗出苗期晚3天、成苗率低15%、株高小0.5cm、總根數多0.9條、莖基寬大0.45mm、百株地上鮮重大0.39g、百株地上干重大0.28g、百株地下鮮重大0.69g、百株地下干重大0.58g、移栽前葉齡大0.6。雖然缽苗的出苗時間較晚,但插秧前缽苗的秧苗素質明顯優于常規秧苗,調查時缽苗部分秧苗已經有分蘗產生,可以做到帶蘗下地。
2.2本田調查
插秧后調查兩種處理的基本苗數、返青后開始葉齡跟蹤,經調查,缽育秧苗的基本苗數為5棵/穴,常規秧苗為6.7棵/穴,通過以上數據對比,缽育秧苗相對于常規秧苗,整個生育進程同一時期的株高較高,分蘗較低,葉齡較大,分蘗率較高。由分蘗率數據可見缽育擺栽的低位分蘗早,后期成大穗的株數較多。
由表1可見,缽育擺栽的水稻在整個生育進程中均早于常規種植的水稻。
2.3產量構成調查
調查水稻黃熟后不同處理的定型株高、穗長、平方米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結實率、理論產量。各項調查詳見2。
由2可見,缽育擺栽相對于常規種植的水稻,平均穴分蘗數少2個,株高大1.3厘米,穗長大1.4厘米,平方米有效穗數少65株,穗粒數多9.2粒/穗,千粒重大0.3克,結實率大0.8%,核算理論產量上缽育擺栽比常規種植少19.2公斤/畝,平方米實割實測值缽育擺栽比常規種植少32.5公斤/畝。
2.4成本效益分析
從育秧成本(、插秧成本及綜合成本對比(詳見表3)三方面進行分析。
由表3可見,缽苗比常規苗每棟棚大約節約2073元左右,但平均到每盤后的育秧成本,缽苗育秧比常規育秧多0.76元/盤。
本次試驗數據中所用到一棟大棚內所用物資價格參考標準括號內為折舊年限:
種子:10元/公斤;常規大棚篩好的苗床土:800元/棟;壯秧劑:400元/棟;防立枯病精甲惡霉靈:150元/棟;除草藥劑:30元/棚;固體酸80元/棟;二次防病瑞苗青:200/棟;二次調酸80元/棟;大棚全套(骨架4000元/棟;燕尾槽520元/棟;卷簾器加頭:500元/棟)(6年);大棚膜:1200元/棟(3年);二膜:160元/棟;地膜:80元/兩棟;澆苗汽油80元/棟;清棚扣棚人工:360元/棟;置床:400元/棟;擺盤:400元/棟;播種400元/棟;缽苗擺盤播種900元/棟;大棚管護(大約):1500元/棟;常規秧盤:0.4元/盤(2年);硬質秧盤:14元/盤(10年)經調查,缽苗擺栽在插秧階段缽苗比常規苗每畝多18.7元左右。
(缽苗擺栽插秧量35-40畝/天、按37.5畝/天計算;常規插秧45-55畝/天、按50畝/天計算,插秧人工:挑苗兩人1000元,開插秧機一人500元,站插秧機一人500,補苗兩人800元,合計一天2800元。)
經調查,除去本田相同投入費用之外的綜合費用缽苗比常規多103.7元/畝,缽苗比常規畝收入少40.5元,所以可以得出缽苗比常規的純收入少144.2元/畝。
(缽苗擺栽秧盤用量42-50盤/畝、按46盤/畝計算;常規插秧30-35盤/畝、按35盤/計算;畝收入為實割實測產量×3元/公斤。)
3 結論
3.1 缽育秧苗在苗床的用土量和用種量相對于常規育秧能節約1/2左右。
3.2 缽育水稻能夠培育大苗壯苗,與常規育秧比較,可以在插秧時達到“四葉一心一蘗”,做到帶蘗下地苗期易育出大苗、壯苗,可帶蘗下地。
3.3 缽育苗在移栽過程中是帶缽帶土下地,移栽后基本不存在緩苗期;
3.4 水稻缽育可以提前育苗,較少緩苗期,也就提前了水稻的整體生育期,早分蘗,早成熟,保證了大穗的成熟度。
3.5 插秧基本苗少,影響了分蘗,造成了平方米穗數明顯減少,最終降低產量5%。
4 討論
4.1 育苗過程中對置床標準要求高,播種時苗床土濕度要求高,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濕。播種時用長粒品種無法保證每缽的種子數量達標。
4.2 本田使用中,插秧深度在部分地塊調到最淺還是插得過深,讓秧苗分蘗無法存活。因為秧苗不是直接插到泥里, 如果本田有水容易造成漂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