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準公共物品理論,以肇慶市的新型閱讀空間建設為例,探討新型閱讀空間作為準公共物品的供給方式,認為目前肇慶市新型閱讀空間建設屬于多元合作供給,實踐成效明顯,但也存在準公共物品的資源利用率低、公共性被局部弱化等問題,對此,文章提出了完善多元化供給網絡、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等優化策略。
關鍵詞:準公共物品;多元合作供給;新型閱讀空間
1 文獻綜述與問題提出
以“新型閱讀空間”為主題詞在知網中進行中文文獻搜索,截止2021年7月30日共獲得文獻85篇,其中:學術期刊論文55篇、學位論文20篇、會議文章1篇、報紙4篇、特色期刊5篇。2015年以來,“新型閱讀空間”逐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研究熱點集中在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公共閱讀空間建構、新型閱讀空間對促進全民閱讀的重要意義等方面。
“新型閱讀空間”研究目前主要觀點包括:李祝啟以安徽省合肥市為例,從政府因素、模式的合理應用、可持續發展等角度提出了政社合作供給與運營優化路徑[1];付婷、周旖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廣東省“粵書吧”建設過程中積累的品牌基礎和不足之處,提出品牌化發展策略并搭建工作機制框架[2];尹璐琪基于悠·圖書館、風度書房、好心書屋比價新型公共閱讀空間促進全民閱讀的效用[3];程訓敏等認為在新型閱讀空間的建設進程中融入復合空間的建設理念,可以顯著提升閱讀空間的吸引力、利用率[4];董麗晶、謝志遠基于協同治理理論,提出建立“四中心”城市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協同治理理論模型[5];翟榮兵、黃奇杰基于ISO9001認證理念,設計新型閱讀空間建設的準入標準[6];鄧馨悅 陸和建從文化空間規劃的角度探討我國城市閱讀空間布局優化策略。[7]
肇慶市近年進行了新型閱讀空間建設探索實踐,新型閱讀空間作為準公共物品,其供給方式包含政府或事業單位供給、市場供給、社會非盈利機構供給等多種渠道,本文探討肇慶市新型閱讀空間建設的多元合作供給模式、實踐成效、作為準公共物品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設優化策略。
2 作為準公共物品的新型閱讀空間
1954年薩繆爾森發表《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一文,在文中他指明了公共物品所持有的性質:“全體化會成員所共同享有的集體消費品,它在消費者中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個人的公共消費都不影響其他人的使用效用。”此后,公共物品進一步被分類,其中,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被稱為“純公共物品”,不同時滿足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或者二者表現不充分,但具有顯著外部性的公共物品被稱為“準公共物品”。
肇慶市以“硯都書房”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為代表的新型閱讀空間建設,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衡供給、打通全民閱讀“最后一公里”為目的,旨在建設與肇慶城市發展相適應、相配套的現代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通過打造一批高質量的書房、書吧,將圖書館資源、服務、閱讀推廣活動延伸到基層、社區、景區,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全方位、全覆蓋地推進全民閱讀。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不充分,卻具有顯著外部性的公共物品,因此為“準公共物品”。
3 肇慶市新型閱讀空間建設中的多元合作供給實踐
3.1建設目標多元:硯都書房+N書吧
堅持“走出去”戰略,以1書房+N書吧的建設模式,即硯都書房+黨建(群)書吧/粵書吧/硯童書吧,在全市景區、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村鎮等地,打造肇慶特色城市文化閱讀品牌“硯都書房”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目前共建設新型閱讀空間27家。
秉持分類分眾閱讀推廣理念,針對不同受眾讀者建設不同類型書吧,力求“一房(吧)一特色”。在黨建工作卓有成效、學習氛圍濃厚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群服務中心等場所打造黨建主題閱讀空間“黨建(群)書吧”,目前已在肇慶市行政服務中心、肇慶市總工會等單位建成“黨建書吧”或“黨群書吧”共6家;在旅游景區、酒店、民宿和旅游交通集散地等旅游經營單位建設文旅融合閱讀空間“粵書吧”,目前已在中游國際房車露營基地、星湖攬月宋文化酒店等地建設“粵書吧” 6家;在學校、培訓機構、兒童游樂場等地打造未成年人閱讀空間“硯童書吧”,目前已在肇慶市龍禧小學、盛景豪庭幼兒園等單位建成“硯童書吧”5家;在全市閱讀需求旺盛的人才驛站、公益單位、社區等單位建設“硯都書房”,目前已在智聯科創夢工場、公益服務促進中心等建成“硯都書房”10家。肇慶市圖書館為每家書房(吧)配置專題圖書1000冊以上。
3.2推進主體多元:1中心+8個縣(市、區)
成立“硯都書房”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管理中心,中心設在肇慶市圖書館,依托肇慶區域圖書館管理系統搭建的工作平臺統籌協調體系運作。端州區、高要區等肇慶市8個縣(市、區)在肇慶市文廣旅體局的統籌下,參照肇慶市圖書館書房(吧)的建設經驗,在當地探索建設硯都書房和各類書吧。目前,高要區、鼎湖區、懷集縣、德慶縣等6個縣(市、區)建成“硯都書房”7家。所有“硯都書房”納入市圖書館總分館制總體規劃,以智能化、規范化打造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以期形成輻射全市的公共文化閱讀圈。
3.3管理者多元:圖書館+社會力量
以“圖書館+”理念,通過合作共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建設。通過協調有關單位(場所)合作共建,或面向社會發布招募公告,有需求的單位自愿申報,從中優選場所設施條件良好、積極性高的單位作為建設單位,雙方簽署合作協議,由肇慶市圖書館提供圖書資源及配套統一的標識、裝飾,并負責圖書統一編目及人員培訓,合作單位負責書房(吧)的場地建設、運營維護、書籍管理、人員管理等日常工作。
3.4活動培育多元:統一組織+自主開展
以統一發動與自主開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硯都書房”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的活動培育,打造特色品牌活動如少兒周末故事會、演講大賽等,通過統一發動“硯都書房”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內所有書房(吧)共同參與,在全市范圍內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舉辦全市性大型閱讀推廣活動8場次,參與受眾近10萬人次,其中,“2021年共讀半小時”一場活動全市便有近3萬人次參與。
除統一發動外,肇慶市圖書館針對不同特色的書房(吧)策劃開展不同主題的閱讀推廣活動。如黨建(群)書吧已舉辦“黨史學習主題讀書會”、“毛澤東詩詞讀書分享會”等30多場形式多樣的黨建主題活動,3000多人次參加活動,激勵廣大黨員群眾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硯童書吧”已開展形式多樣的“掃黃打非”、“綠書簽”進校園宣傳活動和少兒閱讀推廣活動20多場次,5000多人次參加;“硯都書房”、“粵書吧”已舉辦主題朗誦會、主題圖書會、主題繪畫等各類閱讀推廣活動近40場,4000人次參加。
4 新型閱讀空間多元供給建設成效
4.1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市聯動
新型閱讀空間建設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公共文化建設原則,由政府把方向、提要求,肇慶市圖書館定規范、立標準,探索社會力量參與新型閱讀空間的多元路徑,在全市范圍內聯動推廣,建立本市特色的閱讀服務體系。
4.2一體管理,多元個性,協同發展
由肇慶市圖書館實行集中一體化管理,促進體系高效率運作,實現六個統一,即統一建設標準、統一服務規范、統一服務標識、統一資源供應、統一管理平臺、統一考核標準。同時,堅持多元化發展策略,各書房(吧)結合自身特色建設,實施高質量精準服務配送策略,滿足讀者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4.3業務融合,地方特色,自創標識
結合“掃黃打非”“綠書簽行動”,每間硯童書吧建設主體自主營造不同特色的“護苗”宣傳氛圍,開展“掃黃打非”、“綠書簽”主題活動,引導少年兒童學法、明理,增強少年兒童的法治意識、維權意識,營造綠色閱讀氛圍。與此同時,肇慶市圖書館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以“黨建+閱讀”的模式打造“黨建書吧”,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開展。同時,“硯都書房”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內所有書房(吧)標識,除“粵書吧”外,均由肇慶市圖書館自創設計。以“黨建書吧”標識為例,自主設計以荷花(肇慶市花)+黨徽(代表黨建)+圖書(代表閱讀)作為標識的主要元素,黨建書吧四個字選用毛澤東字體,簡潔、大方、美觀,全市“黨建書吧”均統一使用該標識 。
4.4推動文旅融合,樹立城市文化閱讀品牌
肇慶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旅游資源豐厚,“硯都書房”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的各類新型閱讀空間成為構建文旅融合體驗新場景的重要載體,實現“詩和遠方”有效結合,為肇慶的旅游景點添上最亮麗的文化風景。肇慶有“硯都”的美譽,“硯都書房”一名由此而來。各書房(吧)通過自主設計的logo、標識,均凸顯肇慶文化底蘊與內涵。肇慶市圖書館作為廣東省第二批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試點,通過文創產品的設計、制作,并在旅游景點進行展示,彰顯肇慶文化特色。
5 新型閱讀空間多元合作供給存在的主要問題
5.1準公共物品的資源利用率低
目前,已建成的肇慶市新型閱讀空間資源利用率偏低,年書刊借閱量約占總藏量的20%。其中,景區(民宿)類書刊借閱數量最低,機關企事業單位其次,學校書刊借閱率最高。這與準公共物品的直接受眾的借閱需求息息相關,對知識需求旺盛且迫切的群體借閱率高,反之則低,利用率低的準公共物品則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狀態。
5.2準公共物品的公共性被局部弱化
新型閱讀空間主要由公共圖書館主導建設,公共圖書館由財政全額撥款,而政府供給公共物品的支出主要來源于稅收所得,即新型閱讀空間內的所有圖書資源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公共性。但在各類旅游景點、民宿(酒店)建設的新型閱讀空間限制了非旅客的進入,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的新型閱讀空間同樣限制特定人群的進入,作為準公共物品的公共性被局部弱化。
6 優化策略探討
6.1完善多元化供給網絡
新型閱讀空間的建設選點受眾人群應盡可能多、準入門檻應盡可能低,始終堅持公益、均等化原則,在探索社會力量參與新型閱讀空間建設中秉持服務大眾理念,平等對待受眾群體的閱讀需求,合理統籌公共資源,完善多元化供給網絡,適時更新與升級,及時補充或調整公共資源的數量與內容,充分體現公共物品的公共性、提高資源利用率。
6.2加強品牌宣傳推廣
新型閱讀空間的建設后資源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宣傳推廣不夠,受眾群的不了解,信息的不對稱,造成公共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對此,閱讀空間建設的多元合作主體應加強宣傳推廣,明確目標定位,樹立品牌意識與品牌戰略,通過實地調研,暢通溝通渠道,制定相應的宣傳推廣路線,擴大品牌知曉率。
6.3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
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可以準確把握準公共物品的公共屬性、資源配置方式、資源利用效率等核心問題,以評估為契機,以評估促進新型閱讀空間建設,通過對各個合作建設主體的綜合考察,發現不足及時規范、及時改進,以評估促進新型閱讀空間多元合作供給的可持續發展,向廣大受眾展示專業化、規范化,進而贏得受眾信任和認可。
6.4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
在多元合作供給實踐中,還需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該機制包含多個層面的監督,首先,政府層面,政府作為主導力量,理應對其他供給主體給予監管和調控。其次,合作供給主體相互間也需監督與約束。再次,服務受眾、社會公眾等的外部監督。在新型閱讀空間建設,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實際環境中,只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才能加強社會對準公共物品供給中的決策、方式和效果進行監控,同時起到約束和糾偏作用。
7 結語
肇慶市新型閱讀空間建設作為準公共物品,主要解決公共圖書館基層服務體系建設難題,有效填補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盲區,解決公共圖書館陣地服務局限等問題,通過智慧化的圖書網絡,延伸公共文化服務觸角,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衡供給,傳遞公益、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務理念,其多元化合作供給模式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在探索建設過程中還需完善競爭、對話、監督、評估、決策機制等來協調各方,實現各主體和諧共處共存,促進多元合作供給可持續發展,充分保障準公共物品的公共性。
參考文獻
[1]李祝啟.公共文化產品服務政社合作供給與運營機制創新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1,43(06):22-28.
[2]付婷,周旖.公共文化空間品牌建設研究——以廣東省“粵書吧”為例[J].圖書館論壇,2021.
[3]尹璐琪.新型公共閱讀空間促進全民閱讀的效用研究——基于悠·圖書館、風度書房、好心書屋的比較分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41(05):133-137.
[4]程訓敏,張妍,陳曉霜.復合空間視角下高職圖書館新型閱讀空間的構建[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0,38(06):97-100.
[5]董麗晶,謝志遠.協同治理視角下城市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建設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20(01):74-77+45.
[6]翟榮兵,黃奇杰.社會參與新型閱讀空間建設準入機制研究——基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視角[J].中國出版,2020(01):48-53.
[7]鄧馨悅,陸和建.文化空間規劃下我國城市閱讀空間布局優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0(12):74-81.
作者簡介
董蕾,單位:肇慶市圖書館,職稱: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地方文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