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瀅潔
摘要:職業意識貫穿于個人職業發展的整個過程,是每一位職業人員應遵守和自我約束的思想意識。財務管理既是組織開展內部管理的基礎,又是實現組織與外部交往的橋梁。財務人員的職業意識直接影響著財會人員的職業行為,影響著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進而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本文從財務人員作為職業人應具有的共性意識和身份意識的角度對財務從業意識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務人員 ? ? 職業意識 ? ?共性意識 ? ?身份意識
一、職業意識的重要性
職業意識是一名職業人應具有的意識,是每一位職業人員應遵守和自我約束的思想意識,它貫穿于個人職業發展的整個過程。職業意識既具有社會各行業應有的共性意識,也有不同行業應有的個性意識,它涵蓋了社會各個行業共同認可和遵守的意識,也包括特定行業所具有的身份意識。
財務管理工作涉及資本、資金的管理及運作,貫穿于組織的一切經濟活動,既是組織開展內部管理工作的基礎,又是實現組織與外部交往的橋梁。而財務人員的職業意識直接影響著財務人員的職業行為,影響著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進而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
樹立良好的財務人員職業意識不僅是提升從業者競爭力的基本要求,更是發揮財務管理工作在組織管理中重要作用,實現組織目標的要求。財務從業人員只有樹立良好的行業意識才能自覺的規范自己的行為,不斷強化財務人員應有的行業意識,才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并為實現組織目標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二、財務人員應具備的職業意識
(一) ?財務人員應具備強烈的法律紅線意識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財務人員在組織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經濟活動中,所有的組織和財務人員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和法規,嚴格按照國家法律及會計法允許的范疇進行行為,把握財經紀律紅線。由于財務人員能接觸大量的資金、資產、資源流動,有的財務人員由于法律意識淡薄,為了謀取自己的私利,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弄虛作假,做假賬,隱瞞收入,偷稅漏稅,明知違法,卻觸犯國家的法律法規,產生違法行為,給社會、組織、個人造成嚴重危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散財,行之有道。為避免觸碰法律,給組織和個人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法律紅線意識是財務人員最重要的意識要求。
(二)財務人員應具備誠信意識
立身處世應以誠信為本。誠信不僅是個人的優良品德,也是全社會應堅守的行為準則。誠信意識是財務人員的最基本的意識要求。市場經濟不僅是法治經濟而且是信用經濟。財務人員應樹立誠信意識,清楚的意識到如果誠信缺失,財務信息失真,將會影響決策者對整個形勢的分析和判斷,造成決策的失誤,為組織的發展帶來危機;會計信息的失真不僅會造成決策的失誤,而且將導致管理的混亂,腐敗的產生,違法行為的發生,成為影響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會計信息的失真,可能誤導投資者,損害其利益,引發經濟糾紛,甚至帶來社會的動蕩。因此,財務人員應樹立誠信意識,以誠實守信的行為對投資者、決策層、社會組織、社會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促進組織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三) 財務人員應具備大局意識
財務部門是一個組織的核心部門,它起到一個承上啟下,銜接內外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經營活動中,財務必須按照大盤整體需求,合理合規調配及整合相關資源,及時做出預測、預算及管控調整,確保經營效益最大化。專業部門考核是部門重點,但專業考核在面對全盤大局時,必須確保大盤的優先地位。財務人員只有樹立大局意識,自覺的從大局出發,把財務工作放在大局中去定位、思考,才能處理好全局和局部的關系,有力的推動整個組織的工作。
(四) 財務人員應具備參謀意識
組織的財務人員的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要當好領導的參謀,從專業的角度,為組織的發展提供咨詢建議,積極主動地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的、合法的、具有前瞻性的意見。組織的負責人有帶領組織依法依規開展經濟活動的責任,但很多組織的領導又不可能全面準確的掌握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不熟悉財務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因此,財務人員有義務當好組織領導者的參謀,從專業的角度嚴格按照法律和國家政策的要求做好組織的相關工作,一方面杜絕違法和腐敗行為的產生,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專業素質,通過對各項財務指標和相關資料的分析,發現組織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及時協助領導解決問題,引導組織的理性投資,合理配置組織資源,更好的實現組織的經營目標。
(五) 財務人員應具備參與意識
參與組織管理不僅是財務人員的義務,也是一種責任。每一位財務人員只有將自己放在組織管理參與者的位置,才能扮演好自己在組織中的角色。只有當財務人員具備了參與意識,才能發揮主動性、積極性,更好的以主人翁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華為任正非有一句經典名言,“在公司管控上,財務應向前推進一公里”,能夠深入業務前端,明確業務路徑,熟悉業務流程,精準測算業務效益,能有效做好業務事前測算,事中管控,事后分析回溯是財務對組織業務的最大支撐,也是財務人員價值貢獻的最大體現。現今社會中,不缺少會計從業人員,缺少的是優秀的預算管理人員,能對組織提供有效預測路徑,籌謀精準到位的預算管控,能夠把握組織經營節奏,才能為組織帶來最大化利益,從而實現自身效益與效能的最大化體現。
(六) 財務人員應具備風險意識
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不可避免。從資金的籌集到資金的運用、積累和分配;從會計科目的運用到成本費用的歸屬;從資產資源的使用到效能的實際運用;從業務方案的推廣到效益最后呈現,各個環節都存在著財務風險。由于組織的環境條件復雜多變,這也導致了組織的財務風險時有發生,因此,財務人員必須具備風險意識,提升自己對宏觀環境的適應和應變能力,敏銳的發現財務管理過程中的各類危險信息,及時防范和排除財務風險,盡可能的避免和化解危機。在提高組織競爭力的同時也提升財務人員自身的競爭力。
(七) 財務人員應具備信息意識
信息社會下,任何組織的生存和發展都與信息息息相關。獲取信息是發現問題,評判局勢、制定計劃、作出科學決策的前提。誰能及時、有效、準確的獲得信息,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財務人員一方面應自覺地收集、整理、分析與組織有關的各種信息,當好領導的參謀,為組織的科學決策提供咨詢和建議,另一方面在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基礎上,將相關資訊運用到組織運行的各個環節,成為組織制定目標策略的依據,促使組織依法生產,合法經營。
(八) 財務人員應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經濟發展日趨多元化和復雜化的今天,社會的發展給財務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行業競爭更趨激烈。財務人員不僅要掌握深厚的理論知識,嫻熟的實務技能,能熟練的運用各種相關軟件,而且還應熟諳各種法律法規,了解國際國內的相關信息。在當今社會,經濟運行處于激烈的競爭和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只有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及時了解社會發展的要求,領會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與時代的要求接軌,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管理模式和新的技能和技術,更好的發揮財務人員在財務管理和組織管理中的作用,優化組織目標的實現。
財務人員只有牢固樹立誠信意識、風險意識、法律紅線意識、參謀意識等財務行業意識,才能發揮表率作用,提升執行力和自身的競爭力,更好的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正之. 21世紀職業意識內涵研究評述[J] 教育與職業,2010.15.0019
[2]陳正國. 職業意識淺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0018.0009
[3] 劉書源. 強化資金管理、降低財務費用的分析與研究[J],(2021)09-0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