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摘要:甘蔗種植產業是隴川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優勢培植起來的優秀傳統農業,至今已經有五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大量數據顯示,甘蔗產業已成為隴川規模最大、覆蓋率最高、農民收入來源。但是,每年一到收割季節,大量的甘蔗秸稈難以處理,百姓通常利用燃燒的方式對之處理,于是空氣污染嚴重。因此,為了緩解大氣污染問題,同時也為了提高秸稈的使用率,當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本文正是通過對政府政策對傳統農業方式的影響進一步的闡述。
關鍵詞:政府政策;傳統農業經濟;焚燒污染
一、傳統農業經濟
隴川縣隸屬云南省德宏州,位于中國西南邊陲,有國境線50.99公里,全縣國土面積1931平方公里,有耕地48.6萬畝,森林覆蓋率61.3%;隴川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不明顯,干濕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9℃,年均降雨量1750毫米,無霜期296~336 天,常年水溫16-24℃。正是氣候所帶來的的優勢,有利于甘蔗的種植,并且產量還不錯,同時蔗糖產業得到發展。甘蔗種植是隴川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優勢培植起來的優勢傳統產業,至今已有50 多年的發展歷史。除了氣候的原因,當地政府注重甘蔗產量,所以會加強對蔗農的種植技術培養,還會對甘蔗種植產量高的蔗農進行獎勵,這也大大的增強的百姓種植甘蔗的熱情和信心。
甘蔗是隴川規模最大、覆蓋率最高、農民收入來源最集中的產業。但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對甘蔗的秸稈處理存在很大的問題。蔗農們針對這些殘留物主要的做法是焚燒和存一部分喂養牲畜。針對甘蔗秸稈的焚燒,主要采用的焚燒方法是露天焚燒。露天焚燒的危害非常嚴重,焚燒產生的煙霧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秸稈焚燒時,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污染指數將達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平時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比平時高出3倍。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黏膜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重則將導致突發支氣管炎,加重肺炎等病癥,另外,秸稈露天焚燒不僅污染環境導致火災事故頻頻發生,對交通安全也構成威脅,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濃煙,直接影響人們的出行,對交通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同時滾滾的濃煙還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例如:在2020年4月份,隴川縣發生了一起特大森林火災案件。經當地森林公安局初步查明,2020年4月4日07時,邵某某、楊某某夫妻二人駕車到自家承包甘蔗地內違規用火進行甘蔗葉燒除作業,誤認為火熄滅,于2020年4月4日10時許離開現場,由于采取防火隔離措施不當加之無人看守,致使甘蔗地火源蔓延至有林地內,于2020年4月4日15時許引發森林火災,過火面積為45.1091公頃(676.6畝)。涉嫌過失引發森林火災,構成失火罪。此次火災造成大片林地被燒毀,同時也使得火災附近的空氣質量下降,周邊村民家里布滿了灰塵。
因此,針對甘蔗種植這一傳統農業的秸稈焚燒,政府相關部門針對甘蔗秸稈焚燒出臺了相應的措施,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對傳統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幫助,同時也減少了露天焚燒甘蔗秸稈所造成的大氣污染程度、森林火災的發生。
二、政府政策實施
社會政策是指國家運用立法、行政手段制定的基本方針或行動準則。比如:人口政策、勞動就業政策、社會保險政策、環境保護政策等等。其目的就是在于加強社會保障,改善社會福利,穩定社會秩序,使社會各組成部分之間協調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社會政策可說是解決或對付社會問題的基本原則或方針。社會政策在現代政治中之所以日益重要,是因為現代的社會問題愈來愈多,有的且愈來愈嚴重,如果沒有社會政策,社會問題將得不到適當或合理的解決,個人與團體的安全和福利,也得不到合法的保障,社會將難以保持穩定。
社會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個領域,旨在政府在某種社會性價值的指導下,為了達到某種社會性的目標而采取的社會性行動。其中社會性價值指的是能夠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而社會性的目標不再僅限于經濟發展與物質水平提高,而是更多的著眼于社會公平,旨在更多的關注弱勢群體,緩解由于社會變革所帶來的巨大階層差異,實現社會的相對公平,帶來社會的的和諧與穩定。這對于緩解社會矛盾,從整體上提升我國社會的福利水平具有意義。并且,社會政策更多強調的是全民性的參與,而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因此,一項社會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必然需要經過整體性的觀察與計劃,由點到面的實施以及不斷的動態預測和完善,才能最大程度滿足社會需求,推動社會良性發展。所以,正因為其對我們有用,國家加強對社會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從2000年9月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法開始實施,各個省就開始重視大氣污染的治理。云南省也不例外,德宏州環境保護局轉云南省的大氣污染防治的要求,高度重視,因此在全縣轄區范圍內組織開展調查研究。隴川縣2013年以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情況報告中指出,根據《德宏州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和州、縣人民政府簽定的《隴川縣人民政府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2014-2017年)》要求,到2017年底,隴川縣環境空氣質量逐年改善,穩定達到環境空氣質量國家二級標準。2015年底前隴川縣環境空氣質量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評價,2016年開始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隴川縣2016年、2017年大氣環境質量相對較好,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完成了年度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但是,治理大氣污染還存在秸稈焚燒時有發生的情況,并且未能得到有效制止。再根據資料的查閱,隴川縣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要抓好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疏堵結合,全面抓好秸稈還田、秸稈制肥、秸稈飼料化、秸稈能源化利用等綜合利用工作,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2020年2月份,召開了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會,會議指出,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從抓好揚塵污染整治、加強垃圾和秸稈露天焚燒管控、加快推進城市餐飲業油煙污染整治、嚴格管控煙花爆竹燃放、加大工業污染治理監管力度等方面著手,按照《隴川縣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隴川縣2019-2020年今冬明春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不斷加強部門協調,在歷年工作基礎上進一步采取強有力措施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確保我縣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以上的這些資料,可以清晰看出政府這幾年對甘蔗秸稈禁止焚燒的重視。
政府政策大力宣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大氣污染,維護公共安全,提升人居環境,積極推行甘蔗秸稈還田,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水平,堅決捍衛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隴川縣人民政府對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工作要求,要實現“不見煙霧、不見火光”的工作目標。主要的政策有:
一是加強宣傳、落實責任,各單位要廣泛宣傳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的意義和政策,要做到家喻戶曉,提高廣大職工群眾對此項工作的思想覺悟。讓百姓們充分認識秸稈焚燒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站在講政治高度來認識秸稈禁燒問題,而不是簡單地應付了事。還要站在為子孫后代造福的高度看問題、認識問題。除此之外,還要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秸稈禁燒宣傳教育,告知村民禁止秸稈焚燒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主動與村民溝通協調,堅決禁止秸稈焚燒,提倡秸稈綜合利用,對不聽勸阻的,將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二是抓好全面禁燒,認真貫徹落實巡查制度,嚴厲打擊焚燒秸稈污染環境的行為,確保禁燒目標落到實處,實現“不見煙霧、不見火光”的工作目標。巡查的必不可少的,因為一項好的政策落實,需要監督到位。同時,利用國家政策補貼優勢,繼續加大對秸稈還田綜合利用工作的宣傳引導,切實提高廣大職工群眾生態環境意識,積極摸索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將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有機結合,疏堵并舉。
三是積極謀劃、穩步推進,積極開展甘蔗秸稈綜合利用,抓好政策落實。根據2019/2020榨季資料統計,甘蔗秸稈綜合利用主要是蔗葉機械粉碎還田,還有部分是未粉碎直接還田,另外一部分的處理由隴川縣鴻昌牧業有限公司收購、其它養殖場收購及蔗農撿拾部分蔗梢作飼料。開展甘蔗秸稈綜合利用有利于隴川縣秸桿禁燒工作的開展,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大氣環境,保護人民身體健康;有利于促進冬春甘蔗種植,促進農戶增收,推動全縣蔗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通過對政府政策在傳統農業甘蔗秸稈處理的政策了解,我們可以看到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僅對政府,而且最主要的對于老百姓們來說,甘蔗秸稈露天焚燒的問題,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每到甘蔗收成,開榨的季節,收割完甘蔗,田間里非常多的甘蔗秸稈,對秸稈的處理,最原始的做法就是焚燒和部分用來喂養牲畜。但是,由于量多,焚燒所造成的的污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比如:道路上能見度下降,焚燒所產生的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對人體是有害的。因此,政府政策的實施,有助于改善人們生活的環境質量,也大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環境意識,讓大家在一個好的環境健康生活。
三、政府政策對傳統農業的影響
隨著政府政府的貫徹和落實,對當地傳統農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水平,甘蔗秸稈綜合利用。隴川是農業大縣,每年都要大量的農作物秸稈剩余,長期秸稈的利用率較低,大部分秸稈被棄之于田頭地角,或曬干后焚燒,或雨淋水浸后任其腐爛,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如果能夠合理認真收貯利用,即可變廢為寶,為草食畜提供廣闊的飼料來源。當地政府也看到此情況,開始引進企業,提高對秸稈的利用。很大一部分的秸稈充分得到利用,有利于隴川秸桿禁燒工作的開展,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大氣環境,保護人民身體健康;有利于促進冬春甘蔗種植,促進農戶增收,推動全縣蔗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露天焚燒得到有效控制,減少了大氣污染。正是因為甘蔗秸稈綜合的利用,使得隴川縣政府堅決把藍天保衛戰打好,讓老百姓有更多的藍天幸福感。2019年隴川縣空氣質量等級統計有效天數351天,優良天數342天,優良率為97.4%,較去年同期明顯提高。在各個單位小組的積極監督之下,露天焚燒甘蔗秸稈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四、總結
環境,是我們人類生存于天地間必不可分的重要因素之一,保護環境其實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命,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在政府政策的影響下,隴川縣傳統農業經濟的發展得到了影響,不僅提高了甘蔗秸稈的綜合利用率,而且也減少了露天焚燒,提高了空氣質量。隴川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提升環境質量,努力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生態隴川綠色家園”。
參考文獻
[1]隴川縣2013年以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情況報告[Z].隴川縣環境保護局,2017.
[2]隴川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隴川縣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Z].隴川縣人民政府辦公室,2019.
[3]隴川縣召開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會[Z].彭勝武,2020.
[4]隴川農場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Z].隴川農場,2018.
[5]隴川縣滬滇扶貧農業協作工作重點及建議[Z].隴川縣農業農村局,2020.
[6]藍天白云任重道遠 綠水青山砥礪前行[Z].張勇,段宗智,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