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年底爆發以來,迅速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至今日,仍然持蔓延的態勢。在陰云籠罩的疫情下,人類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而作為社會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教育也不免受到沖擊和影響,其中海外華文教學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就疫情下菲律賓華文教學所遇到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并對未來的華文教育的前景做出一些展望。
關鍵詞:華文教學;疫情;線上教學
隨著中國商人定居菲律賓,漢語學習開始成為一種社會需求。1899年,第一所華僑學校——大清中西學堂(今菲律賓中西學院)成立,標志著菲律賓華文教育的開始,至今已有100余年的歷史。依托菲律賓教育部和中國漢辦的支持,早在2001年菲律賓高等教育委員會就已鼓勵將漢語列入大學和博士畢業班的選修課程,更是于2006年開始,以菲律賓和中國高校共建優勢為依托,先后建立了雅典耀大學孔子學院、布拉卡大學孔子學院、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和菲律賓大學孔子學院四所孔子學院。
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各行各業幾近陷入癱瘓狀態,教育方面,尤其是華文教學的開展同樣遭受了強烈的沖擊。面對如今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海外華文教學勢必要順應發展趨勢,謀求更有利的發展前景,一場轟轟烈烈的線上教學模式就此拉開帷幕。雖然早在2008年長城漢語就推出了漢語學習平臺的概念和資源,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線上的學習資源從輔助變成了“剛需”(馬晨)。
一、華文教育在線教學的問題
1、學生方面
疫情嚴重之時,多數學生足不出戶,在家里進行線上學習。線上的網絡課堂缺少教室上課的整體氛圍,同學之間的相互鼓勵、相互學習作用難以發揮。且學生之間缺少用漢語進行交流的環境,大部分學生只有上課時才接觸到漢語,課后依舊是母語的大環境,很難形成沉浸式學習環境,不利于培養其中文思維。
從另一方面來說,網絡學習質量難以保障。網絡課堂要求學生高度自律。漢語絕不是只在上網課的時候學學而已就能學會的,事實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是這樣。線上課程難免要通過手機、電腦學習,然而許多學生難以從頭至尾保持集中的注意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線上學習,學生之間的差距開始逐步變大。
2、教師方面
菲律賓的漢語教師主要包括兩部分——菲律賓的本土教師和中國派出的教師。對于菲律賓本土漢語教師而言,他們曾經在菲律賓華文中學學習,畢業之后從事漢語教學,大部分都是非專業人士,中文水平并不高。
其次,在疫情之下,孔子學院暫停了招募漢語教師志愿者的計劃、原本滯留在菲律賓的志愿者們和外派的教師們大多也先后回到國內,漢語教師十分緊缺。
二、華文教育在線教學的對策
1、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與傳統的面授課堂不同,網絡課堂教與學時空分離,因此,實際教學中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等都需發生相應的改變。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漢語課堂不是老師單純地在電腦的另一端講,而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讓學生開口說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把時空分離的劣勢變為優勢。例如,結合實際,利用學習的詞語、句型等內容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變化,并將變化拍成照片或拍一個小視頻,指導學生用中文敘述,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他們的作品,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發揮漢語在線學習平臺線上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漢語成為重要的語言工具,“漢語熱”風靡全球,漢語在線學習平臺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截至目前,有些平臺已經建設得日臻完善,例如網絡孔子學院(www.chinesecio.com),囊括了中國傳統文化、基礎漢語、HSK輔導等課程;全球中文學習平臺(www.ChineseTearning.cn)借助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長城漢語(www.greatwaachinese.net)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智能教學工具、輔助學習工具等。
作為教師,需道術結合,從中選擇合適的視頻課程插入到網絡課堂中,使這些平臺及資源真正發揮其作用,成為教師們進行遠程教學的好幫手。
3、加大漢語教師的培養
漢語學習人數的增加,也對菲律賓華文教師提出了數量還有質量上的要求。一方面,培養更多的中文專業人才。借助中國“文化走出去工程”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設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同時提高華文教師待遇吸引就業。另一方面,對在職教師進行有效的培訓,聘請專家、學者進行指導、示范,幫助其在漢語本體、教學技巧上得到很好的提升。
除此之外,疫情之下的線上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術水平。線上教學除了教師必有的專業素養以外,還要能熟練掌握網絡平臺的應用。從最初的如何制作教學課件到如今情勢下的如何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更加有效的授課。因此各學校還需要對教師們進行網絡教學平臺的培訓。網絡直播課平臺如釘釘、騰訊會議、zoom等等,每一個都有很強大的功能。以釘釘為例,除了滿足日常上課的需求,釘釘中的家校本、白板、連麥等功能十分有用。家校本便于老師們布置作業,學生們完成作業之后上傳,老師可以及時批改;白板就相當于黑板的功能;連麥能夠即時地與學生交流。因此,老師們需要盡可能地去挖掘所使用的某個平臺的“隱藏”功能,最大化地去利用在線教學平臺。
三、疫情后華文教育的展望
1、政策支持
在特殊的形勢之下,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菲律賓作為中國的友好近鄰,歷史上就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如今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在國際上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漢語在國際上的關注度日益提高的形勢之下,在在“一帶一路”政策是支持與引導下,菲律賓官方也越來越重視漢語在其國內的推廣。
2、華語教學新模式
在新冠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的態勢之下,可以預期,后疫情時代的華文教學模式不再是傳統的線下面授的模式,面授+網絡學習很有可能成為華語教學新模式。網上教學資源、情景化漢語教學、輔助學習工具等必將成為今后華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菲律賓華文教育源遠流長,隨著兩國交流合作的不斷加深,漢語在菲律賓的地位必將逐步提高。面對新形勢、新環境,學習者和教師應當共克時艱,華文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搭乘“一帶一路”的快車,促進新時期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洪學輝:后疫情時代教育對外開放與華文教育發展路徑;繼續教育研究 2021,(04),135-138
[2]黃端銘:危機中謀轉機,變局中創新局 疫情下菲律賓華文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J].世界華文教學(第九輯)
[3]王淑慧: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在線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世界華文教學,2021(1)
[4]羅慶銘、王巖:“一帶一路”視域下菲律賓漢語師資問題探析[J].北華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9,20(03)
[5]徐麗麗、余可華:“一帶一路”新形勢下菲律賓漢語教學發展策略探析[J].海外教學動態
[6]馬晨:國際中文在線教育及相關思考[J].海外華文教育,2020(3)
作者簡介:
朱文堂,(1994-08),女,漢,山東省泰安市,助教,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