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嬌 李延德 陳萍 趙麗洲
摘要: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培養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使他們畢業后盡快完成從學生到優質的專業的物流管理人才的角色轉換,滿足物流企業的人才需求,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本文從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現狀、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意義、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思路幾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分析,力爭為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效率提供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物流管理;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時代的發展,移動互聯網經濟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并且已經成為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當中最有活力的一股力量。“互聯網+”時代下的創新思維積極推動著一些全新的產業和理念大大加速了對傳統的產業和管理理念的轉型與升級。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度發展以及互聯網經濟的加速促進,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極大的促進了全世界各國之間在經濟上的合作和其他各行各業的發展。
1.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高校大約有60所已經設立了物流管理專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對其教學模式尤其是在教學場地設備的投入與使用。在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上雖然采用了理論教學與實踐實驗操作應用相結合的方式,但是書本理論知識的教學比例仍然遠高于實際動手進行的實驗操作,在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和輸出特別是高精端的專業型人才的教育培養方面與時下“互聯網+”時代下社會物流企業的專業人才需求還存在著很大差距。總體來說,目前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育教學模式陳舊,創新不夠。
目前,高速發展的物流經濟促使對物流管理專業要求的更有針對性,要具備很高的實際操作能力,然而高校現階段的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還大多停留在以往的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太過于強調了對所學專業書本知識的學習,往往忽視了學生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2)教學環節重物流、輕電商,學習動力不足。
“互聯網+”時代,國內的物流行業得到了井噴式發展,各個行業的融合發展也已經成為了時下社會產業發展的全新趨勢和重要模式,然而,目前我國高校針對物流管理專業在校大學生所設置的相應的電子商務課程較少,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與時俱進的將電子商務的專業知識與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知識相互融合,導致學生們知識結構不完整,知識的整合與應用能力薄弱。
(3)理論教學偏重于專業課。
“互聯網+”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對綜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已經成為制約現階段各個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更多的側重于教授物流管理的專業課程,而忽視如計算機、供應鏈、自動化控制、物流英語等實際工具課程的學習,導致高校大學生雖然對物流專業課程理論精通,但到了企業進行設備操控時,實際操作動手能力較差,所學理論無法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最終無法適應現代化的社會需求而喪失很多就業機會。
2.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意義
2.1有助于實現國家戰略目標
高校大學生作為走在時代前列的支柱型人才,一定要提高對高校大學生在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的培養,而“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蓬勃發展的物流行業恰恰為廣大高校在校生提供了充足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機會,各高校應該積極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不斷完善在校大學生的能力培養以積極推動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
2.2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
物流行業的特點促使他們對實際操作技能與工作經驗的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很多物流企業在對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進行招聘時,往往考慮應屆畢業生剛到工作崗位無法馬上進入角色為企業創造價值,所以更愿意招聘那些有一定物流管理經驗的社會人員,這些客觀上使得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較大,就業困難。
2.3有助于學生的發展
針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積極開展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培養廣大在校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物流管理專業綜合素養與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進而在就業后快速適應企業環境,為企業創造價值。
3.“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思路
“互聯網+”背景下,對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同時也為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和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契機,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3.1樹立全新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理念
“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的智能化是未來幾年整個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為適應“互聯網+”背景下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借助當前的互聯網思維,以樹立全新的教學模式理念,加強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與管理技術、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等的教學深度,并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積極拓展與社會企業之間進行真實的案例相結合等方式。
3.2創新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環節
“互聯網+”時代,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必須以高校的教學環節的不斷創新為載體,創建和實現“互聯網+物流管理教學”新型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最初的教學設計環節積極引導學生適應和熟練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去處理物流管理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而使整個物流管理運作流程得到優化。
3.3推進跨界教學融合
物流管理與電子商務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可以極大的促進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型人才的培養。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應充分考慮到社會企業的這一需求,不斷開發和創建二者之間的跨界教學模式的融合,建立學生對社會物流企業和電子商務網絡同步學習課程教學模式,積極培養學生的物流管理專業知識與電子商務的操作功能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的綜合應用能力。
5.結語
總之,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現代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一定要應充分結合當前社會物流企業對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通過不斷改革與創新自身的實踐教學模式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未來智能物流、網絡物流的發展,使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要更加重視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型、應用型的能力的培養。電子商務的興起與迅猛發展,帶動了我國物流行業的高速發展,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因此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成就,僅僅憑借所學的理論專業知識顯然不夠,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與“互聯網+”時代背景相聯系,使自己成為物流管理領域的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勇.“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才智,2017(2) 70
[2]林世昌,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9):70.
[3]黃新濤.“互聯網+”時代下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思考[J]亞太教育,2016(12):11-111
[4]姜顯亮.淺談移動互聯網時代物流經濟地理教學一體化[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94-96.
[5]李超,張騫,閆葳,鈕小靜. “互聯網+”時代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展望, 2017, 27(14). 348.
[6]于婷辭.“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模塊化教學探究[J],中國成人教青,2018,437(0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