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越 劉思彤
【摘要】:本項目致力于提供時間規劃管理的群體互動自律打卡平臺,通過對用戶目標及時間規劃,為管理過程提供新方式,對用戶進行學習或工作習慣測試,根據用戶的目標與習慣,智能安排學習計劃,并為具有相同學習計劃與工作目標的用戶結成自律小組,開啟協同工作模式,互幫互助,相互監督、相互促進,進而引導用戶進行自我管理。
【關鍵詞】:自律 時間規劃 工作模式 學習習慣
一、引言
由于學生時代課余時間緊張,大家長期處在被規劃、被管理的環境中,因而造成了自我管理能力不強。隨著“線上打卡”類活動的不斷涌現,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而“拾光”自律打卡與群體互動項目旨在提倡一種新興的網絡打卡形式,即以互聯網為平臺的自我監督手段,幫助用戶建立自我管理意識,合理規劃空閑時間,做到自我學習、自我協調、自我控制和自我監督,以獲得個人自我實現和全面發展為價值訴求的主體活動。這對使用者度過充實的空閑時間乃至整個人生規劃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二、項目的可行性分析
隨著網絡的迅速普及,人們與手機密不可分。大數據的自律打卡與群體互動軟件整合了傳統的打卡模式,在模式創新的基礎上,強化了以往打卡軟件的功能,更精準、高效、便捷的服務大眾?!笆肮狻弊月纱蚩ㄅc群體互動項目讓群體學習成為現實,打卡不再是一個人的戰斗,首次實現群體互動打卡,可以以任何數量的人進行組合,創新了協同工作模式,改變了人際交往方式,高效的工作與學習可以使用戶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從整體來看,該項目涵蓋范圍廣,實用性強,貼近人們日常生活。其中,“自律人生”功能齊全,圖標簡潔,便于人們操作,具有使用方便,費用較低,下載便利,便于推廣的優勢。同時,軟件所占內存空間較小,有效的緩解了人們內存空間不足的壓力。
三、“拾光”自律打卡項目建設存在問題分析
1.品牌知名度低,競爭壓力較大
近年來,有諸多相似類型的產品相繼問世,手機軟件的種類繁多,前期產品吸引力不高,競爭壓力加大。然而,項目處于初創期,資源有限,資金較少,對軟件的推廣較為欠缺,品牌缺乏知名度,無法達到口耳相傳。目前,釘釘、番茄自律等APP廣受大眾的喜愛,由此可見該行業未來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2.資金儲備不足,監督效果下降
由于軟件尚處于研發階段,對發展資金需求大、頻率高,同時軟件后續研發需要有充足的資金作保障,但是現階段公司尚未能夠引進投資資金,進而造成了資金儲備嚴重不足。軟件是存在于手機之內的,當手機一旦終止操作是無法進行全面監督的,所以導致監督效果下降,讓使用者認為軟件達不到預期的功能而卸載軟件,造成使用者數量逐漸減少,顧客群體流失。
3.植入系統困難,造成使用者反感
如若想要全面監督,嚴防死守使用者不去利用手機進行游戲、娛樂活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向手機內部植入操作系統。當用戶想要使用某個軟件進行游戲時,訪問的軟件被事先植入的操作系統強制攔截,以達到阻止、控制用戶的操作行為。此外,向手機植入過大的系統,占用內存空間,造成使用者反感,并且會擔心植入的系統是否存在病毒和廣告等影響用戶使用手機的安全性。
四.優化“拾光”自律打卡項目對策研究
1.提高知名度,增強競爭優勢
由于項目剛剛起步,難免知名度較低,所以營銷仍需加強。本公司可在線上建立搜索詞條、開通官方微博、論壇、SNS 等媒介,在電臺、電視臺等媒體適當投放廣告;在線下利用圖書館、學校等地張貼宣傳海報,制作宣傳片,策劃有獎競猜活動等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對于軟件的同質化是難以避免的,市面上的打卡APP主要以記錄數據功能為主,對用戶的約束、激勵、促進、監督等功能還有待提升,打卡互助的核心作用并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因此,“拾光”自律打卡項目應突出產品特性,增強其競爭優勢。
2.拉動各方投資,促進持續發展
企業根據戰略需求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對籌資進行合理搭配,采用不同的籌資方式進行最佳組合,以構筑既體現戰略要求又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籌資戰略結構。募集資金的方式主要有貸款、貼現、貿易融資、信用證、融資租賃等,團隊主創人員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采用多種融資方式,拉動社會各方投資,以保證資金充足且良性周轉,促進項目穩定且持續向前發展。
3.優化系統升級,完善監督功能
為了實現對軟件使用者進行全面的監督,應對植入系統進行進一步優化升級,完善監督功能,研發既占用內存較少,又可以對用戶使用軟件期間行為進行全面監督的新型系統,并且不需要植入廣告就可以進行安裝使用,完成整個系統的全面優化升級,大大提升用戶的使用感和體驗感。
五、結束語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自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養成自律的良好習慣,但自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律打卡與群體互動類軟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然而市面上大多數此類軟件功能有限,用途較為單一,用戶使用感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希望“拾光”自律打卡與群體互動項目在今后能夠幫助更多的用戶在學習和生活中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幫助更多的人合理規劃時間,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桂蘭,夏云,張鑒,羅軍昊.“線上打卡”模式及其對大學生自我管理的影響調查研究——以江西財經大學為例[J].市場周刊,2019(03):36-37.
[2]王博霖,任昌榮.打卡互助APP的分析與設計[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02):103-106.
[3]雷猛猛,曹電康,李曉棟,魏德琦.表演與互動:互聯網新場景下“運動打卡”現象分析——基于擬劇理論視角[J].體育研究與教育,2021,36(02):16-20.
注:文中“拾光”和公司均指大創項目商業計劃書中所提內容,尚未形成實體。
課題項目:2020年沈陽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拾光”自律打卡與群體互動APP》
作者簡介:耿越,女,1988年4月,滿族,碩士研究生,河北省,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