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梅
摘 ?要:塔城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地跨北四縣的庫魯斯臺草原,自然環境優越、盆地年降水量較多,水土資源豐富,是全國著名的平原牧場和生態濕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塔城市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了和諧美麗生態宜居塔城建設,促進了經濟社會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
關鍵詞:塔城市;生態環境現狀;存在問題;保護對策
引言:
近年來,塔城市委、政府始終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力度,構筑起塔城市建設總體布局的“綠色譜系”,推動建設美麗塔城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一、塔城市生態環境現狀
(一)塔城市環境質量現狀
1.空氣質量
根據自治區對塔城地區的考核要求,塔城市的空氣質量優良率指標是85%?!笆濉逼陂g,塔城市每年優良率都保持在97%以上。2020年塔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一直位于全疆第二名,被譽為全國空氣質量最優城市之一。
2.聲環境質量
經塔城地區生態環境局塔城市分局組織市環境監測站噪聲環境質量監測,塔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達標,等級均為良好。其中,生活噪聲源和交通噪聲源是塔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的主要聲源。
3.水環境質量
塔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有塔城市三水廠、塔城市喀拉墩水廠,占塔城市總供水量的98.6%,經塔城地區環境監測站監測,兩水廠水質持續保持良好,穩定達標,達標率為100%。塔城市的喀浪古爾河,經塔城地區環境監測站監測塔城市地表水達到國家三類水質標準,地下水符合國家飲用水二級標準。
(二)塔城市生態環境現狀
塔城市境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100%,區域環境噪聲、地表水水質都達到國家標準。位于塔額盆地的庫魯斯臺草原面積達390萬畝,是全國第二大連片平原草原。塔城人均占有綠地面積是全疆最多的城市,是全疆唯一有五條河流穿城而過的城市,被譽為“五弦之都、千泉之城”。
二、塔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依法管理,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基礎
1.高度重視,高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十八大以來塔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從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水源地、耕地、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等重要生態領域入手,嚴格執法,重拳治污,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設、把循環綠色清潔要求成為企業自覺等措施落實到工作的各個角落。
2.立法先行,強化生態保護
十八大以來,塔城市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理念,進一步加快生態文明法律制度的建立,認真實施《額敏河流域生態保護條例》、《庫魯斯臺草原生態保護條例》和《塔城市五條河流管理條例》,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實現常態化、規范化,使河道環境持續改善。
3.做好污染防治,依法嚴懲違法行為。
嚴格執行新《環保法》和四個配套辦法,開展環保大檢查,重點加大了對飲用水源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環境安全隱患集中的區域日常監察、監督頻次。積極參與塔城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進一步摸清家底,為持續做好全市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二)發展生態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生態農牧業建設。在種植業方面,指導農業生產,農作物播種面積160.85萬畝,良種覆蓋率達到98%,農田水利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設施農業面積0.8萬畝。全年牲畜最高飼養量達到148萬頭(只),建成自治區級、地區級優質肉羊種羊場3個實施退耕還草8萬畝、劃區輪牧作業2萬畝。
2.生態工業建設。目前,塔城市儲綠有限公司、鵬坤玉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張新生打瓜籽加工專業合作社、喀拉哈巴克鄉當當養殖合作社生產的8個產品獲得中國綠色食品認證;塔域牌打瓜籽進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
3.生態旅游建設。塔城市立足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把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新興產業來抓。連續兩年成功舉辦“新疆塔城蔬菜旅游博覽會暨中國—中亞國際農業產業博覽會”,提高了塔城市對外知名度。
三、塔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草場沙漠化、水資源過度開采、草原退化、飲用水水源污染現象未得到根本遏制
近些年由于大規模的水土開發,塔額盆地地下水超采嚴重,并引發庫魯斯臺草原濕地面積減少,草場退化,荒漠化、鹽漬化和沙化面積增加、沙塵天氣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二)總量控制和主要污染物減排難度大
塔城市重點減排企業 “三同時”投入不足和重視不夠,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投入和運轉經費不足,達標排放還存在一定問題,部分燃煤企業未驗先投和脫硫脫硝還未達標。
(三)城鄉基礎設施不完善
城鄉環?;A設施欠賬仍然較大,污水管網收集率不夠,城鄉交界處仍有空白點;城市雨水的排放不暢,積水嚴重。存在通過滲井、滲坑等方式向河道排放污水現象,嚴重威脅地下水和飲用水源地水質。
四、塔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策
(一)打好碧水藍天保衛戰
加強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的監管工作,做好重點行業企業污染防治工作,確保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強化農村污染綜合治理,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嚴控土壤重金屬污染。要貫徹落實好河長制,嚴厲杜絕防范污水直排偷排漏排行為。
(二)制定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
生態紅線劃定與管控,建立完善考核評價、資源環境監管、探索生態補償、碳排放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等市場化機制,形成科學管用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三)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多渠道籌資,全方位推進,利用三PPP模式,全面提標改造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力抓好額敏河流域綜合治理和庫魯斯臺草原生態修復工程,力爭庫魯斯臺草原濕地保護規劃納入國家濕地保護范圍。
參考文獻:
[1]邸乘光.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及基本內涵[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24
[2]譚亞黎.基層環境保護工作應規避的誤區---以伊犁州(值)縣市為例[J].環境與發展.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