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忠
摘要:在我國的民生工程發展過程中,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一直受到廣泛的重視。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對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加大了投資的力度,從一定層面上來看我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取得較大的進步,但是當前也面臨著較為突出的系統問題。本文以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并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的具體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農田水利;產權制度;關鍵技術;改革模式
引言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指工程規模、灌溉面積以及除澇面積均較小的水利工程,在農業生產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水利建設過程中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水平及運行管理等,對水利設施的布局、建設質量及運行效率均有很大影響。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不但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水平,還能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保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提高運行效率,進而提高經濟效益,建設單位及管理部門要認真分析并及時解決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安全、有序開展。
1產權概念
(1)產權理論中的概念。關于產權理論領域內的諸多學者開展了深入研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產權的概念,但普遍認為產權是一組能夠分割財產的權利,即排斥他人干涉并且社會認可的財產或擁有物的權利,具有安全性、明晰性、可轉讓性、可分割性和排他性等特點,財產權利的實質就是產權。直觀上,產權反映了人對物的干系,而實質上體現了人的關系。對于所有權與產權之間的關系學術界一直都有爭論,但所有權等于產權為現今的主流觀點。(2)法律規定的概念。對于產權及相關權利《擔保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民法通則》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其中,《物權法》中規定的所有權是指人對自己的動產或不動產依法享有處分、收益、使用、占有的權利;物權是指對特定的物權利人依法享有擔保物權、用益物權、所有權等拍打和直接支配的權利。(3)農田水利產權的概念。農田水利設施產權應符合《物權法》的有關規定,其產權屬完全的所有權,財產所有權標的物為客觀存在的農田水利設施,對擁有的農田水利設施所有權人依法享有處分、收益、使用、占有的權利。
2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的主要問題與產權改革關鍵
2.1建管環境需要改善
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具有工程小、數量多、分布面廣,公用性、群眾性、政策性強,季節使用、經營管理難等特點,涉及到水務、財政、發改、勞動社保等多個部門和區縣、鎮、村、協會、農戶等多個主體,相關部門相互協調不到位,影響管護效率,“九龍治水”現象亟待解決。
2.2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對于會寧縣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來說,整體的后期維護工作還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完善相關管理技術手段可以促進小型農田水利的整體使用效率,促進經濟的全面發展。但是,由于會寧縣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對于整體的水利工程產生一定影響。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來說,一般情況下由水文站負責進行日常的管理,由于缺乏一定的資金,導致整體的管理缺乏專崗專職人員,導致日常的維護建設工程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當前隨著鄉鎮機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于鄉鎮的水利站的工作職能不夠明晰,不能滿足當前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實際發展需求,導致整體工程的作用發揮受到限制。
2.3長期效益需要精細評估和管理
由于長期以來缺乏針對性管理和運行模式,郊區農村水管單位吃慣了“大鍋飯”,村民吃慣了“大鍋水”,用水低收費,資金難以回收,致使水利工程面臨的失修、效益衰減等問題難以解決。且由于水利工程具有投資大、周期長、收益慢,為民間資本進入農村水務行業和招商引資增加了難度。
3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產權改革的建議
3.1經營性產權改革模式
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維護農田水利工程或者收取水費的小型灌溉設施等都有獲取一定經營性收入的可能,對于這類設施有承包經營權+所有權和經營權+使用權+所有權兩種改革模式。前者對經營權與使用權進行直接的打捆,而后者對使用權做了明確,并利用協議、合同的方式對經營權進行明確,該模式下經營權人與使用權人可不同或不同。通過對兩種形式的對比,前者將經營權利用產權證書的方式給予了明確,但由于未分離工程使用權,在使用者與經營者不同的情況下,對經營權人的確立產生不利因素,尤其是存在眾多使用者時不利于將經營權單獨用于融資。后者的優點在于分離了設施的經營權、使用權和所有權“三權”,有利于經營權的放活和使用權的保護,缺點在于未利用頒發產權證書的形式明確各地設施的經營權,不利于盤活水利資產和工程融資。統籌兼顧以上模式的優缺點,并結合現階段農村土地經營權、承包權、所有權“三權分置”的改革方向,提出最佳的產權模式為經營權+使用權+所有權,通過辦法三類產權證書明晰權屬主體及其權責。
3.2建立水權交易市場
完成了水權初始分配后,需要建立水資源市場,這是水權交易的二級市場。取得水資源的使用權者可以將自己的水資源使用權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有償地轉讓給需水者,以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持有水權配額的村、戶可以在額度范圍內取水、用水,額度不夠則通過水權交易購買;額度有剩余的村、戶可通過水權交易出售。以市場機制對水資源在不同用戶之間進行合理配置,激勵和引導用水戶的節水行為。水權交易包括不同對象,村集體和農戶等可以將結余的水量在內部互相轉讓,亦可將水權向企事業單位交易轉讓,或者向城市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態用水等不同用途轉讓,后者主要靠政府回購。
3.3堅持標準化作業
第一,采用科學手段,對人員、設備及環境進行統一管理,降低各項建設風險。第二,嚴格遵守水利工程管理相關標準,規范化擺放材料及設備,及時排除各施工設備的安全隱患,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或設備出現的故障,從而確保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安全運行。
3.4善運維管理體系
一般情況下,在對農田水利工程進行維護管理工作時,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會在一定程度內影響農田水利工程發展,各級管理人員需要對其加強重視。在我國現代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相關部門在針對其產權機制開展深化改革,需要明確綜合使用權和其他所有權,使其各個主體能夠嚴格落實自身職責,在對農田水利工程進行綜合管理時,需要在管理經費方面給予一定的補助,科學構建管理模式。與此同時,在我國現階段,在對農田水利工程進行綜合維護管理時,已經產生了明確的管理思路,可以高度滿足工程發展需求,但是在我國現階段,部分針對農田水利工程維護提出的政策規定還沒有得到有效落實,此時需要進行完整制度的科學創建,確保能夠有效落實各項機制。尤其是在部分經濟落后的區域,小型水利工程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與此同時,各個地區還需要對各項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確保能夠科學制定管理方法,對傳統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進行科學轉變,確保能夠使水利工程的應用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推進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結束語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在全面推進現代化產業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同步注重農業生產中水利基礎設施的管護工作,在對小型農田投入水利工程建設和使用時,應該結合當地地方特色和地形地貌特征,制定科學合理的長效計劃的進行管護,以保護水資源和節約水資源為基礎原則,完善相關制度和落實方案,從而提高我國小型農田的作物生產力,進而推動地方區產業經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魏廣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現狀及治理管護措施研究[J].四川水利,2019,40(03):109-112.
[2]武守存.淺議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改革[J].農村科學實驗,2019(0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