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實施好幾年了,我作為實踐者,無論從理論知識還是一線教學,都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我們必須摒棄一些傳統的教法,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改;改革模式;基礎知識;自主學習;課后反思
身為一線的數學教師,從新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新課改實踐,我從中受益匪淺。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一定的幫助。
一、改革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
面對新的形勢,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課堂講、學生課下練、教師批改作業等做法,已無法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首先就要改變原先教學的單一性,將教案擴充為利于學生使用的學案。學案的設計以教學的課節為單位設計,由四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簡單點明課節的重點、難點。第二部分: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分析。第三部分:解析典型例題。第四部分:留出空白,由學生自己填寫無法突破的知識點。將學案提前一天發給學生,由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學生閱讀和解決學案,對學習的目標、任務、教學的內容有了知情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空前提高。
其次,把課堂變成師生互動的主陣地。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由兩部分組成,絕大部分由師生共享,就學生在學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突破重難點,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學習的針對性加強。在每課節的最后部分,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簡明扼要地指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提出避免的辦法,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數學語言和數學思維。
二、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
以函數為例: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等以及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函數,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全部。從關系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實質性的聯系,函數與其它內容也有聯系。方程的根可以作為函數的圖像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像在x軸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坐標的集合;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等。
三、創設促進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
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其次,積極開展合作探討、交流得出很多結論。當學生所得的結論不夠全面時,可以將問題留下讓學生課后再思考、討論,再下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正確答案公布給學生。這樣就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他們自主動腦、力求創新的能力。如:在講解正整數指數函數時,采取實例設疑導入法。先提出一個通俗而有趣的問題:用一張足夠大的紙(厚約0.01mm)對折30次,猜想一下:這疊紙大概有多厚?學生都議論紛紛,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對折100次呢?學生在做出了種種估計后,教師提出其厚度遠遠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學生感到驚訝,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師引出課題,師生共同分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高中數學教學里來,提高了教學效率
多媒體可以提供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復雜的公式形象化。高中數學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這些內容往往很抽象,學生學起來很枯燥、沒興趣難以接受。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就能把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定理。如:通過投影,可以將物體點、線、面之間的關系表現的生動形象,從而有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例如:在進行《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教學中,投影圖將日常生活中的線、面垂直現象生動展示,接著每一個定理的推出都是由學生自主做實驗歸納總結出來的。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定理的理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五、讓學生感知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中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學習的意義與價值。由于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以致于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秘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踐者,通過學習和實踐,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從生活中導入,在生活中學習,到生活中運用。如:在上“等比數列”時,不再像傳統教學那樣采取直接從概念導入,而是提前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有關細胞分裂若干次以后的細胞總數問題,獨立探索,由此知道細胞在整個分裂過程中不斷增加個數,而這一問題可以由等比數列來處理,再讓學生驗證自己估計的是否準確。讓學生在活動中悟出等比數列數學模型與實際的細胞分裂問題的關系,建立了數學中等比數列的概念。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逐步明白了等比數列的重要性,產生了學習的內在動力。
六、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要有很好的定位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教師要成為學習的領路人,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愿呢?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在下一次考試后評閱試卷時發現,自已的講解并沒有很好地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地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七、要堅持寫課后反思
對于上的每一節課,當天作業批閱完了之后,必須盡快的寫出對當節課學生反應出來的問題的反思,這樣有助于發現教學中的紕漏,對于下次的教學工作也是一個良好的鋪墊。這樣久而久之的堅持下去,教學的有效性就會大大提高的。
總之,我們一線教師要善于捕捉數學活動的信息,潛心鉆研,勇于探索,認真反思自身的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設計和組織的能力,最終完成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盧邦生.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反思[J].中學教學參考,2011年17期
【作者簡介】
胡九懷,大學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