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霞
【摘 要】幼兒教育小學化,就是把幼兒當小學生來進行教育。小學化的實質就是學前教育沒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教學中,以小學生的標準來衡量這些孩子,把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做為教學的重點。這樣的教育模式顯然也是不利于幼兒成長的。
【關鍵詞】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對策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啟蒙教育,學前教育逐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點。由于有些幼兒園采用“小學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存在“小學化”的傾向,忽視了《綱要》的精髓實質,孩子們不但得不到優質的幼兒教育,還會影響他們今后的可持續發展。
一、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教育應該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游戲、玩耍中獲得知識和能力,促進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1.游戲活動時間相對較少,玩具、材料、活動區設置不適應兒童的發展
幼兒的一日活動時間安排科學合理,但教師在組織過程中有隨意延長生活、學習活動時間的現象,以致于占用了游戲活動時間?;顒訁^活動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場所,這一新理念已得到廣大幼教者的認同。但如何設置與劃分活動區,投放什么玩具和材料?教師仍感到困惑,隨意性較強,只憑自己的想象和主觀意愿認為要擴大幼兒的視野,培養現代化的兒童,就必須投放現代化的玩具和材料。設置了“麥當勞、寶齡球館……”等活動區,并挖空心思使幼兒園上“檔次”,設法讓幼兒過上“小康”生活,玩具、材料的投放向電子化、電動化方向發展,多數投放的是模擬事物的形象仿真玩具,沒有低結構玩具,摒棄了樸實的鄉土材料。而且這些活動區玩具、材料的設置與投放又僅作為幼兒園的門面,為了取悅他人。幼兒則只能眼看手不動,只有等到“開放”時,才能過過癮,這顯然違背了孩子們的天性,違背了開設活動區活動的初衷和教育價值。
2.教學形式與方法存在“小學化”傾向
在課程的實施中,由于對幼兒園教育的任務、內容、目標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也對學前期兒童的心理、生理及心智發展缺乏科學的認識。部分教師又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課程理念與教學實際脫節,陷入思維定勢,沿著以前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徑進行教學。再者,又受小學“高起點”要求的限制,有的家長仍要求幼兒園以“讀、寫、算”教學為主,故此幼兒園在某種程度上為了迎合家長的需要,以上課為基本活動,教學方式仍以固定的課表安排為準。沒有將游戲作為幼兒一日活動的基本形式,而把文化知識的傳授作為教育目標,將拼音、漢字、數學作為教育內容,接收所謂的“超前教育”。
二、學前教育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的對策
(一)嚴格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開展保教工作
1.樹立先進的辦園理念
教育行為,理念為先。科學性的辦園目標,是保教質量的有力保證。幼兒園要以《綱要》為準則、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軸線,樹立正確的課程觀、兒童觀、教育觀和發展觀。要以幼兒發展為本,以教研為先導,以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保教質量為中心,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本園實際,充分利用社區,周邊環境的教育資源積極營造一個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
2.堅持科學的教育方式
堅持在保教工作中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使幼兒“在生活中做人,在活動中健體,在探索中求知,在環境中審美”,注重區角活動和創造性游戲的開展。不開設興趣班、特長班、實驗班等強化訓練活動,也不盲目迎合家長的要求,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不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
每學年都根據計劃組織幼兒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如:以“媽媽我愛您”、“我快樂,我成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為主題的幼兒教育活動;以“慶元旦迎新年”為主題的游園活動等等,各項活動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孩子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充分展示素質教育成果,展現全面發展的和諧之美。
(二)努力創造適宜幼兒發展的育人環境
1.創設充滿童趣的生活、活動環境
環境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與“環境”對話。教師和幼兒一起利用廢舊物品自制教玩具、布置環境,創設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與課程相適應的學習環境及內容豐富、材料充足的活動區,使幼兒在玩中求發展。活動室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面墻壁都盡可能得到充分利用,向幼兒傳遞信息、創設氛圍或展示其活動成果;樓梯、走廊墻壁上,不僅可展示幼兒豐富多彩的生活,而且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的教育理念。
2.營造溫馨、和諧的育人氛圍
幼兒園還要努力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教師把自己融入環境之中,切實做到態度和藹可親,理解尊重幼兒,使幼兒處于被尊重、被關愛、受鼓勵的環境中,使優質的教育環境展示于社會,優質的保教質量取信于家長、幼兒。加強家長教育,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水平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長的教育觀念和需求所左右。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產生,與一些家長的錯誤看法和錯誤需要有關,因此,幼兒園應該重視經常對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理論,讓他們通過不定期的教育講座、家長學校、幼兒園與家長的各種聯系渠道,學習正確的教育理論,了解幼兒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和幼兒全面發展的要求,使他們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兒教育方法,當他們充分了解了幼兒園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觀點是正確的時候,就不會再要求幼兒園搞拔苗助長式的小學化教育了。
3.加強對幼兒教育宗旨的宣傳,提高幼兒教師業務素質
幼兒教育事關21世紀中國現代化建設大業,教育部門應充分發揮其政府職能部門的協調作用,切實加強對幼兒教育的宣傳,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幼兒教育的宗旨、意義和目的,糾正“小孩上幼兒園主要就是學習知識”的錯誤認識,調整對幼兒園的評價標準,懂得成功的幼兒園并不在于向幼兒傳授多少知識,而在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自立能力和奮發向上精神,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只有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正確調整家長和社會對幼兒園的評價標準,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才能有效得到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直接實施者,端正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對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體幼兒教師(含幼兒園辦園者和幼兒園園長)中深入開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將全部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徹底扭轉過來,使之適應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重要。
學前教育階段是人的一生發展的奠基階段,為了使孩子從小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必須擯棄“知識教育”的價值取向和短視行為,確定培養“完整兒童”的概念,特別要明確培養兒童生存能力和樂于學習、好奇探索、自主、自信、創造性、責任感等影響人終身發展的教育目標的價值,使孩子們個個都身心和諧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紅玉.《赤子:上中旬》,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