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伍梅 劉權
【摘要】目前學校的教師工作質量考核直接影響到教師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績效、超課時津貼等各個方面。而教師互評分數占了教師工作質量考核總分的10%,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章就2020年下學期某教研室的教師互評分數進行分析,發現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兩種優化方案,為更公平合理地進行教師互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教師互評 工作質量考核 優化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27
目前學校的教師工作質量考核包括教學工作、師德師風、科研教改等,總分110分。教師所在系部按每個教師總分排名分為四個等級,這個等級直接影響教師的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績效、超課時津貼等方面[1]。教師互評分主觀因素較大,存在個別教師有意把其他與之存在競爭的教師的分數打得很低,以此來拉開差距的現象[2]?,F就2020年下學期某教研室的教師互評分數進行分析,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兩種優化方案。
一、教師互評體系
教師互評體系是由教研室的每個成員對本教研室的其他教師進行測評,再交給教研室主任進行匯總,將教師的所有分數中去掉一個最高分和最低分,計算出其總分并排名,最后按滿分為10分,每個名次之間間隔為0.1分的方式換算成教師互評分[3]。這種方案看上去兩個名次之間的差距不大,教師的評分對最終分數影響不大,可實際上卻由于只規定了滿分為10分,完全可能因為一個教師評分差異而讓結果截然不同。
二、教師互評結果分析
為了分析教師測評分對教師互評結果的影響,現對2020年下學期A教研室的教師互評分數進行分析。發現所有教師的測評分最多是四個不同分值,其中90.9%的最高分與最低分差值小于等于0.4,且45.5%教師的兩個相鄰分值之間的差值為0.1,36.4%的兩個相鄰分值之間的差值為0.2,9.1%的教師的最高分與最低分的差值為2,兩個相鄰分值之間的差值為1。教師B的最高分與最低分差值是其他教師的5倍以上,相鄰分值之間的差值是其他教師的5倍或10倍。教師B的評分與其他教師存在很大差異,是否因他一個人的測評分讓教師測評結果截然不同。不妨去掉教師B的分數,再按原有規則進行計算,發現27.3%的教師測評分至少少了0.5分,27.3%的教師測評分至少多了0.4分,這樣使得教師間的測評分最大分差為1.1分。這說明教師B一個人的分數對測評結果影響較大,這種一個教師的測評分數控制全部教師排名的現象是不合理的。
三、教師互評結果優化方案
為了避免上述不合理現象,現在此基礎上對教師測評分計算進行優化,提出兩種優化方案。
(一)優化方案一
由教師互評原始數據發現,81.8%的教師兩個相鄰分差值為0.2以內,不妨將相鄰分值為1的教師B的分數優化成相鄰分差值為0.2,再按原有規則進行計算,發現計算出的名次差都在2以內。其中36.4%的名次相同,45.5%的名次相差1。而且采用優化方案一時,有45.5%的教師的兩個相鄰分差值為0.1,54.6%的教師的兩個相鄰分差值為0.2,教師評分個體差異較小,結果比較合理。
(二)優化方案二
由于原有的教師互評體系只有滿分為10分的要求,存在教師評分差異大的現象,出現一個教師的評分影響全局的不合理情況,為了減少個體評分差異,現考慮將每名教師的分數進行排名,按名次折算成滿分為10分,相鄰名次之間間隔為0.1分的規則進行計算。再綜合每個教師的名次折算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算出總分,再按總分排名,換算成滿分為10分,相鄰名次之間間隔為0.1分的規則計算[4],發現90.9%的名次差在3以內,9.1%的名次差為5,且不管教師評分時相鄰分差是多少,其名次總是固定的,能有效化解教師評分的個體差異[5]。
四、對教師互評體系改革的若干建議
將三次方案進行匯總,并將名次折算成滿分為10分,相鄰名次之間間隔為0.1分的折算分。發現原始方案和優化方案一的折算分的最大分差全部在0.2以內,其中81.8%的最大分差為0.1,18.2%的最大分差為0.2。三種方案的折算分中45.5%最大分差為0.1,45.5%的最大分差為0.3,9.1%的最大分差為0.6。兩種優化方案都能較合理的計算教師互評分。其中方案一只需優化教師B一個人的數據,計算比較簡單。優化方案二雖然計算過程相對復雜,但利用Excel操作容易實現,且可以有效化解教師評分個體差異,是較為合理的方案。
由這個真實的案例發現,由于教師互評體系的不健全,完全可能出現一個教師的評分影響全局的不合理現象。因此希望對教師互評體系進行相應改革,可以規定滿分為10分,所有教師評分為三至四等,每個等級之間間隔均相等,也可以在現有評分標準的基礎上,按優化方案二進行計算。
五、結語
教師互評分數直接影響教師工作質量考核,影響每個教師的利益,希望能有一種較為公平合理的計算方案縮小個體評分差異,文章提出的兩種優化方案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但由于數據只源于一個學期一個教研室,難免存在片面性,希望以后能綜合多個學期、多個教研室的情況,進行更全面、更系統的分析。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項目號:18C1739)】
參考文獻
[1]陳春蓮,唐忠.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基于“五維一體”發展性評價的改革思路[J].中國高??萍?,2020(10): 29-32.
[2]周鈞,陳林.美國加州教師表現性評價研究:體系、特征及問題[J].外國教育研究,2020,47(10):66-79.
[3]徐聰,李怡.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構建及實施路徑探索[J].教育評論,2020(12):63-67.
[4]胡斌鑫,侯來琴.高職院校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教師,2020(35):98-99.
[5]馬建宏.“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西部高校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2(06): 17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