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 魏晴
【摘要】內驅力是指驅使有機體對學習產生一定行為的內部力量,是一種內部的渴望與需求,它將對人的行為產生巨大的行為動力。如果學生內心缺少對學習的渴望與需求,將會出現學習目的茫然,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出現厭學、逃課等現象,那么校園的學風將無從談起。如果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內驅力,就會表現出目標明確、思想積極、遵守課堂紀律、對學習充滿激情與興趣。因此,學習內驅力對高校學風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學習內驅力 高校學風建設 探析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36
一、學習內驅力視角下學風建設的必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因此,如何從學習內驅力視角下建設高校學風,是各高校必要的研究課題。
二、學習內驅力視角下的高校學風建設探究
通過各種相關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總結后得知影響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因素有兩部分:一是內部因素。主要包括:1.學習目標不明確,對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了解不深,造成學習動機不強。2.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個性自由的學生不喜歡被約束,多才多藝的學生不愛學習,缺少學習內驅力。3.學生缺乏自律意識,不能有效地自我約束。二是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受到同伴學習氛圍的影響。2.少數教師缺少授課經驗,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習內驅力視角下高校學風建設的工作思路
據高校“六位一體”學風建設體系和“五大核心指標體系”工作內容,高校在學習內驅力視角下的高校學風建設這個主題上,主要采用由近及遠,階梯式激發學習內驅力的模式來培育優良學風。只有先了解學生的所需所求,才能更好地培育與挖掘學習內驅力,建設高校優良學風。
四、學習內驅力視角下的高校學風建設的具體工作方法
(一)近:即親近、走近、拉近距離
首先是近學生。走近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特點及個人所需所求,才能滿足學生,才能真正地讓學生積極自發地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習內驅力。在平時的工作中,高校輔導員要堅持通過觀察法、調查法、談話法等依托“三個一”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需要:1.一次親近談話。一次親近的談話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與成長經歷,打消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感,給足他們在校間的“安全感”與歸屬感。2.一通親屬電話。針對學習內驅力較弱、學業迷茫的學生,定期與其家長或親屬進行電話溝通,從家庭角度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與家長形成育家校合力。3.一封寫給自己的書信。在開學初,對大一新生開展“一封書信”活動,讓大一新生給自己寫一封信。通過書信表達他們對大學的期待,對大學的向往,寫出他們的個人經歷或對大學的初定目標。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寫的信了解他們在學業上的心理狀態,對其在學業上的內驅力給予初步評估。
其次是近教師,各高校應從上至下重視學風建設,重點走好“三條路”,即領導重視,通過“一督導一檢查”,對上課教師的到課情況、課前準備情況、課堂的把握情況進行實地了解,為學習內驅力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此外,輔導員走近任課教師,與任課教師密切銜接,對學習內驅力不足者及時進行幫扶。
最后,學校定期召開學風建設研討會,任課教師、輔導員、學習委員參加,拉近學、管、教三者的距離,進行學習經驗交流互動,溝通和解決在學習、課堂與管理中遇到的問題,為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形成及時清障。
(二)進:即進入,走進學生的大學生涯
走進大學之路。輔導員作為引導者與指路人,要將個人事業與學生人生匯聚一起,伴隨他們度過大學三年、四年。因此,為更好地培育學習內驅力,要重點把握好兩個陣地。
一是入學教育。主要包括:1.通過專業認知幫助學生樹立專業信心,增加專業認同感。同時,為了筑牢學生畢業論文的創作基礎,切實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在入學教育中為學生灌輸科研論文大賽的訊息。按照“啟發創新意識、注重訓練過程、提高綜合素質”的原則,要求本科各專業,大一至大三的全部學生參與一年一屆的論文大賽。2.做好適應教育,主要包括生活適應、人際適應、學習適應等,通過入學教育讓學生了解大學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具有主動性。3.規章制度的教育,包括學生行為規范。使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養成自覺遵守校規校紀的良好習慣,為日后學習內驅力的維持保駕護航。
二是職業生涯規劃。當擁有明確的個人發展規劃以及對自己的行為有真正的責任感時,學生就會對學習表現出濃郁的興趣,學習內驅力就會被有效地激發。在此,學校要重點把握兩條基線。
第一,通過《大學生成長手冊》對學生的學業規劃進行引導,制定實際合理的學業目標。同時,根據學生的學業表現及時轉變學習誘因,以激發他們新的、正確的學習內驅力。第二,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引導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制定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圖。為學生灌輸考研意識,并召開考研相關的活動,提高學生考研的主觀能動性,做好考研英語的前期學習工作。成立專門的考研領導小組,下設日常管理和學業輔導兩個輔導小組,負責學生考研的指導工作,并為考研學生提供考研教室,實現一對一幫扶。定期舉辦考研經驗交流會,邀請資深專業教師進行考前輔導,做到“報考前引導、考試前輔導、復試前指導”,讓學生學有目標,學有動力。
人物進校園。積極營造“學先進、爭先進、當先進”的良好氛圍,挖掘優秀畢業生、優秀校友、專業達人等先進人物走進校園,走進學生課堂,以榜樣的作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利用先進典型人物塑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刺激學生學習內驅力的生成。邀請優秀人物開展講座、座談會、交流會等。比如,為了提高學生英語四六級過關率,可以組織英語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為大家講解做題技巧,交流學習經驗,把握各類題型,增加做題的技巧,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四、六級考試,提高英語學習效果,充分發揮榜樣引領的示范作用。通過線上線下的榜樣的力量,促進學習內驅力的生長。
走進實踐基地。長期的理論學習容易讓學生產生虛無縹緲的無力感與枯燥感,而實踐基地的建立更易于將理論聯系實際。在此方面,學校要筑牢兩個基地:一是校內的實驗實訓室的充分利用,通過實驗室的輔助教學,把枯燥無味的抽象內容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具象內容,大大促進學生學習內驅力的自主生成。二是校外實踐基地,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切身實地感受所學專業的專業性質、技能方向,增加社會經驗,以便更好地明確校內知識學習的目標,為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
五、創新學習內驅力視角下高校學風建設探究系列活動
1.通過“成功的體驗”,根據學生現有的水平,提出適度的期望,并尋找可能成功的突破口,使學生獲得某一方面的成功,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獲得新的成功,從而激發學習內驅力。比如,對于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參加“英語攻堅團”“我愛記單詞”等活動,每日攻克一個單詞,使學生通過戰勝小目標逐漸產生學習上的成就感。教師應堅持每日有意贊揚三名學生,重點贊揚學習上的后進生,對他們存在的某個優點進行表揚,使其在學業上逐漸增加自信心。正確運用鼓勵與表揚的藝術,轉變評價方式,不斷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達到增加學習內驅力的作用。
2.以感恩教育為中心,以情動人,感化學生,通過“我與父母”照片征集如“紙短情長訴恩情”“勵志成才報恩情”等系列感恩活動,以感恩教育為抓手,以情動人,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3.興趣既能使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育教學應從興趣出發,使學生愿學、樂學。學校全力打造“三金計劃”,即培養金師、建設金專、鍛造金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內驅力。為培養學生的興趣,學校相繼建立專業上的興趣小組:書法技能小組、合唱技能小組、舞蹈技能小組,產品CAD技能小組,舉辦“三字一話一設計”等各種特色活動。另外,利用省、市、校級相關學科競賽的平臺,積極推進以賽促學,以學科競賽為依托,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在活動中歷練學生的專項技能,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六、小結
面對學習,內驅力至關重要。面對內驅力,教師如何挖掘與培育至關重要。因此,只有學習內驅力的視角對高校學風建設進行探索與研究,才能使高校形成良好的學風和學術氛圍。對此各高校的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