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蕓
摘? 要:從寄宿高中生的課外運動條件與環境分析,當前寄宿高中落實課外體育作業面臨著家校合作捉襟見肘、信息化工具缺失、學生認知與行為有偏差、校園運動文化底蘊不足等四重困境。本研究采用特色人工“運動打卡”來落實寄宿高中體育作業,并在實踐基礎上提出規避“運動打卡”弊端的有效實施策略:提高管理的系統化支持、優化項目的人性化設置、依托青協的志愿化服務、倡導激勵的多樣化呈現、共建師生成長的幸福家園。
關鍵詞:運動打卡;寄宿高中;體育;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12-0046-03
《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校要合理安排家庭體育作業,形成覆蓋校內外的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體系[1]。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曾提出:“體育課也必須布置作業,沒有良好的運動習慣,沒有長期堅持鍛煉,學生體質怎么上得去?”中小學校要重視學生的體育作業。通過文獻研究和調研得知,小學通過家校合作形式開展體育作業,大學以移動端GPS和運動小程序APP進行跑步“打卡”,都極大地彌補了課外體育作業的空白。教育有其共性,但不同教育階段又有其獨有的特殊性。高中階段寄宿難以實現家校合作、管理要求封鎖了個人信息化工具、趨利性教育導致運動內驅力不足、校園運動氛圍欠缺等問題,使得寄宿高中無法借鑒小學和大學的體育作業實施經驗。寄宿高中階段的優勢在于師生課外共處的時間增加了。雖然人工“運動打卡”有其弊端,但結合寄宿高中階段的特殊性,特色人工“運動打卡”是落實寄宿高中體育作業的最適選擇。
一、寄宿高中課外體育作業面臨的四重困境
(一)家校合作捉襟見肘
高中學校因為招生區域擴大,許多學生家與學校距離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所以高中學校大多為寄宿學校。學生周六回家,周日回校,在校時間比在家時間多,師生共處時間比家人還多。父母對孩子在校情況的了解也多是通過班主任獲得。高中生已具備一定的體育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體育項目的學練多以組合性技術為主,體育作業等已不能是簡單的單一技術,一定程度上受場地器材、陪練者技能水平、指導者專業水平等限制,家校合作開展課外體育作業已經捉襟見肘,家長更是鞭長莫及。
(二)信息化工具缺失
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人生價值觀,但面對電子信息化產品的誘惑,很容易墜入自我管理無底線狀態。為了防止學生沉迷手機影響日常生活與學習,寄宿高中學?;径冀故褂檬謾C,即便帶入學校也由校方保管。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動端的“運動打卡”方式。除了手機還有其他信息化工具,調查中發現,這類工具價格昂貴,是多數普通高中學校不愿意采納的主要原因。且該類終端機僅是對學生“運動打卡”的時間和次數有著一定的統計便利性,但在“打卡”內容設置上有很大制約。
(三)學生認知與行為有偏差
高中生對于健康的認知和運動的認知并不差,但參與運動積極性卻并不樂觀。這可以解釋為兩種原因:第一,運動并非都是伴隨著快樂,當沒有運動興趣而需要靠自身的毅力克服身體惰性和痛苦感受時,學生基本選擇舒適;第二,高中生學業壓力大,時間戰仍是高中教育的主要學習策略。人是社會性的人,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的高考期望更勝一籌,即便學生認為健康重要、運動有益,他們也會向著獲利更高的方向去偏移,以期獲得更高的認同和認可。在學生還不能體會高效的時候,他們普遍認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限的時間內還是做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學習。
(四)校園體育文化底蘊不足
文化的形成需要漫長時間的積淀才能底蘊深厚。校園體育文化的形成過程就是與高考“博弈”的過程。家長與社會以學校高考榜來評價學校,高中學校要靠高考來為招生做宣傳,學生需要通過高考成就人生夢想。時代在變,教育在改革,“一考定終身”的思想雖已經有所改觀,但“重文輕武”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學校體育雖不斷提高政策支持度,但體育文化的形成有賴于思想觀念的逐步轉變,有賴于各種校園體育精神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二、寄宿高中課外體育作業實施的方式
(一)寄宿高中需要特色人工“運動打卡”
寄宿高中生活是離家生活的開始,學生越來越獨立,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已鞭長莫及。學生的課外時間基本都在學校度過,如何利用課外閑散、零碎的時間進行課外體育作業?大學采用的“運動打卡”方式有著很好的借鑒價值,但不同階段有其特殊性,應結合寄宿高中學校經費有限、學生信息化工具缺失、安全防范意識不足、運動技能和體能需要過程指導等實情,推出符合寄宿高中的人工“運動打卡”。體育教師人數有限、時間有限,班主任精力有限,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主動性欠缺等都是影響人工“運動打卡”實施的障礙。為此,寄宿高中學校需要能夠符合實情和解決實施障礙的特色人工“運動打卡”來有效落實課外體育作業。
(二)挖掘人工“運動打卡”的特色
特色人工打卡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即結合特長定崗、共享共建、靈活設置、互動激勵,這四點將本研究的人工打卡與其他人工打卡區別開來。
1.發揮“人工”的特長優勢,在過程監管中體現特色
全面調動學校師生,結合特長進行崗位分工,讓體育教師專門負責監管技術性較強的各種運動技能項目打卡,讓體質健康測試優良等級的學生志愿者負責監管技術性一般的體能項目打卡,讓黨員教師志愿者負責安全巡察與監管。
2.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從共享與共建中體現特色
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也是活動的建設者,讓全體學生參與運動打卡活動的監管。全體學生可以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信箱建言或直接與項目管理的學生和教師交流,讓學生意識到運動打卡項目的實施效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3.發揮人工“運動打卡”的靈活性,在項目設置中體現特色
結合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體能情況,項目設置體能和技能兩類,結合難度分層自主選擇“打卡”內容。另外,在技能“打卡”內容上也可以實施課內外聯動,讓當天課堂學習內容在課外賽事中得以運用,夯實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4.發揮人工“運動打卡”的互動性,在激勵措施中體現特色
從高中生心理出發,增加活動過程中的隨機性、挑戰性和不確定性。巡查教師對“打卡”學生的關注與表揚,參與“打卡”的教師與學生并肩運動等都是“打卡”過程中的隨機獎勵。因排隊的隨機導致與誰同場競技的隨機性,未知的結果將激發好奇心和趣味性,宣傳最高挑戰紀錄,激發學生突破自我、超越他人的斗志。
三、特色人工“運動打卡”實施策略
(一)依托志愿服務平臺獲得人力資源協助
人工運動打卡的關鍵是人力資源問題。志愿服務是在不求回報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促進社會進步而自愿付出個人時間及精力所做出的服務工作。高中基本都有兩個志愿服務組織。
一為學校團委管理的學生志愿者。青少年志愿者協會是學校團委培養志愿服務青年的平臺,高中學生在畢業前需要完成規定的志愿時長。人工運動打卡的志愿者可委托團委招募與管理,招募對象需具備較高的運動能力,并對志愿服務的學生進行6個課時的服務培訓。學生既可以得到服務的志愿時長,運動打卡的人工服務質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二為學校黨委管理的中共黨員志愿者。志愿服務活動是黨支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設置運動打卡黨員志愿服務崗,黨員教師結合個人實際情況,自主報名參與安全巡查、個別指導等服務。師生聯合做好人工“運動打卡”志愿活動,提高運動打卡人力資源的系統化支持。
(二)做好預案爭取學校各層面的協調配合
學校管理就是合理地組織學校各項工作,協調好學校各種關系,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學校教育目的的活動過程。一個活動想在學校有良好的發展,不僅要符合學校管理要求,也要爭取各個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
第一,領導支持問題。通過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分析、體育與健康課程新高考形勢分析、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全面分析人工“運動打卡”的活動意義,提高校領導的認可與支持。第二,時間保障問題。與年級部做好溝通,保證人工運動打卡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讓年級部引導、鼓勵班主任來宣講體育與健康的重要性和推動學生積極參與“運動打卡”。第三,學生安全問題。與負責安全的行政部門溝通,做好安全預案,設置運動安全規范指引和運動損傷應急處理方案。第四,引導與激勵問題。與德育部門溝通,將學生“打卡”情況作為學生努力程度評價,將學生努力程度與體質測試成績作為學生體育期評和評優評先的依據,將班級打卡情況作為班級評比指標之一。第五,“打卡”志愿者的管理,與學校團委溝通,聯合團委進行志愿者崗位簽到、工作考核和志愿時長核算等工作。第六,涉及場地器材布置與管理,與后勤部門溝通,需要隔斷或有安全警示需求的拉警戒線等。第七,涉及學生“打卡”宣傳工作,與宣傳部門溝通,設置“打卡”點提示標語,每個月進行個人“打卡”次數排名公示、班級打卡情況評比等。
(三)從心理需求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高中生的學業壓力較重,南方寄宿學校課外活動時間大概為一個半小時(包含晚餐、沖涼、洗衣時間),為了不給“打卡”學生增加心理負擔,給學生志愿者留一定的生活時間,運動“打卡”時間設置為放學后的40分鐘,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時間條件,選擇是否“打卡”,選擇自主“打卡”內容。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同時,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是重點和難點,除了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和運動認知外,還需要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尋求更多的策略。
1.項目設置上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第一,結合學生運動興趣,設置技能和體能兩種“打卡”類型,讓學生各取所需。技能結合學校選項教學項目設置,主要以競賽形式進行,由專項教師監管安全與運動指導。體能結合學生體質測試項目設置,主要是以素質練習形式進行,由學生志愿者和黨員志愿者教師監管安全與運動指導,體能練習有15項,學生結合自己的時間條件自主選擇一項或多項內容進行練習。
第二,同一內容設置不同的練習難度。讓學生能夠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并能在原有難度基礎上提供提升的空間,使學生得到更好發展。如跳欄架,設置30cm、40cm和50cm三個不同高度的欄架,同一高度的欄架也可以設置不同的欄間距來體現練習難度的分層。女生可以結合個人的彈跳水平選擇30cm欄架,也可以嘗試挑戰40cm欄架,男生選擇連續跳躍近距離的欄架,再挑戰連續跳躍遠距離的欄架等。
第三,增設趣味的、多樣的練習方式。如為了防止學生重復練習同一內容而產生乏味情緒,同一練習部位設置不同的練習方式。如腹肌練習,設置仰臥觸膝、仰臥起座、仰臥兩頭起等,還可在傳統練習中增設趣味元素。如短跑練習,設置阻力傘跑、彈力帶阻力跑、斜坡跑等。另外,增加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互動與交流,兩人一組互為輔助或多人一組同時進行。
2.激勵措施上考慮學生自我價值動機
根據自我價值定向理論,當一種具體的行為預期滿足價值大于預期代價,指向性的行為就會發生。如果預期的滿足價值與預期代價相抵,或是小于預期代價,則指向性的行為就不會發生。不同學生的自我價值動機不同,激勵措施應考慮學生自我價值動機的差異性。運動的過程就是克服自我生理條件和心理障礙的過程,它時常與痛苦相伴,只有在獲得快感的體驗時才產生運動樂趣,如進球、超越他人、持球突破等競賽規則上的體現。但有運動優勢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如何讓普通學生獲得良好的運動體驗,就需要在活動設計上有更多招數。
讓活動具有儀式感?!按蚩ā庇袑iT“打卡”印章,每完成一次“打卡”蓋一個印章,印章上會有各種卡通圖像和激勵語,如“你真棒”“你很不錯喲”等,每月進行一次個人“打卡”總數統計,對年級“打卡”次數的前20名,給予張榜表揚。
讓獎勵具有游戲隨機性。游戲很受青少年的喜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獎勵的隨機性、不確定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期待感。如每隔10分鐘,“打卡”志愿者可在提交的打卡表中隨機抽取3~5個學生獲得2倍打卡計分。
學生成績挑戰突破獎勵。根據高中生體質測試表中各項目的優秀成績標準,學生可自行找巡察教師或志愿者進行項目挑戰,達到優秀標準可獎勵一個5次印章。
讓評優評先更注重過程。體育作為“五育”之一,是學生評優評先的參考依據之一。改變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方式,將日常運動情況納入評優評先的范疇。學生體育期評優秀加上2次月度“打卡”優秀或者3次月度“打卡”優秀,均可參與學生評優評先,讓學生知道只要努力就可以參與評優,燃起學生的運動激情。
3.主體地位上賦權學生參與共享共建
學生是校園的主人,也是參與“打卡”的活動主體,是對“打卡”活動體驗最真實的人,為了“打卡”活動能越辦越好,邀請學生為活動出謀獻策,參與到活動的共享共建中。(1)信息收集與反饋就是一種問題發現與解決的途徑。學校設置“運動打卡專用信箱”,對“運動打卡”過程中的任何情況學生都可以投信到信箱,由項目管理的教師或學生集中反饋。(2)“頭腦風暴”征集改進策略,每周專門開辟一個時間,由有意見或想法的學生直接與管理項目的體育教師或學生進行頭腦風暴。(3)讓學生知曉項目的各種情況,如學生體質有了很大的改觀,升旗儀式久站不適的學生少了,體檢暈血的學生沒了,學校在中山教育界受贊無數,現有多所學校觀摩學習與推廣。“運動打卡”項目的創辦、發展、影響等情況,是師生共享共建的,有困難一起面對,有收獲一起分享,共同做“運動打卡”項目“摸索-成長-成熟”的見證人。
四、結語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本研究分析了寄宿高中學段落實“運動打卡”的四重困境,創建特色人工“運動打卡”模式,并對實施策略進行了詳細的總結與描述。該“運動打卡”模式在實踐基礎上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為寄宿高中學校提供經驗借鑒。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因學校間的文化差異、經濟差異、制度差異等,經濟條件好的學??刹捎眯畔⒒侄伍_發適合寄宿高中的特色“打卡”模式。信息技術雖便利,但它不能代替“人”的及時指導與反饋、運動興趣的引導與激發、師生的互動與喜悅的分享。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EB/OL].(2016-05-06)[2019-08-06].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2]陳曦,蘇堅貞.“交疊影響域”理論視域下課外體育作業的三重困境及其出路[J]. 體育學刊,2020,34(02).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現狀與改進策略的研究”(2018ZQJK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