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英
摘 ?要:課堂導語,作為一堂課的起始環節,是展開教學的序幕,是創意課堂的開端。課堂導語的有效性是指在最簡約的時間內追求高效的課堂價值。有效的課堂導語應該指向教學預期目標、呈現課堂教學邏輯性、用簡便快捷的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關鍵詞:課堂導語;有效性;教學目標
課堂導語是課堂教學的開場白,是教師在正式上課文之前,用以引入課文,啟發誘導的話。課堂導語的有效性即指課堂導語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課堂導語雖然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卻是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步驟。導語設計的好,往往關系到全局和教學效果的好壞。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見,課堂導語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順利進入新的學習情境,在后續教學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課堂導語高耗低效的現狀
有效的課堂導語不僅有效地清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還能在第一時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思維。但現實教學中,因種種原因,有些課堂導語的設計脫離教學實際,空耗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往往有以下表現:
1.導語內容過多,指向不明
有效的課堂導語信息應該導向明確,必須指向課堂教學的預定目標,指向教學內容的重點,否則大大降低教學效果。有的老師提的問題與課文主要內容相距更遠了,看似與課文有點聯系又似乎沒有聯系,課堂導語的目的就模糊了。這種模糊性就容易引起學生思維的茫然,使教學重點難以落實。
2.追求噱頭,毫無課堂深意
課堂導語的根本價值應該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但是有些課堂導語的設計僅僅是為了實現“熱鬧”的課堂氣氛,課堂導語的價值淺薄化。上課的教師單純為了吸引學生取悅學生而一味插科打諢,除了讓學生哄堂大笑之外,所剩無幾。
3.時間過長,疲軟拖沓
有的教師在課堂導入時,洋洋灑灑用了十來分鐘,在課堂教學重點還沒有呈現或沒有完全呈現的時候,學生的有意注意就轉移了,學生學習期待完全消失,學習的興趣一落千丈。自控能力差的學生早就昏昏欲睡或是東張西望,或是鉆到桌下摸小動作,這樣的導入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卻收效甚微。
二、設計課堂導語有效性的關鍵
1.指向課堂教學目標
決定課堂導語是否有效的關鍵在于導語的目的是否指向課堂教學目標。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課堂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它往往與具體的情景聯系在一起,對體現較抽象的目標的行為結果給與明確界定,具體到可操作的程度,從而引導教學的開展。
例如《散步》一文,余映潮老師設計的課堂教學目標是:理解文意,朗讀課文、品味語言。為此,他是這樣來設計導語的:這節課我們來看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精致的散文。(讀屏幕上的“散步”兩字)讓我們一起走進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鋪展著生命的新綠,有陽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魚塘,還有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情感漣漪。
教師課堂導語簡潔明了,教學目標指向明確,這樣學生很快進入教師預設的三個教學環節,教學目標在課始就得到落實。
2.呈現課堂教學邏輯性
信息加工理論認為,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教師向學生呈現的內容線索不明而且信息量超過學生短時記憶的限度,學生就會只加工其中的部分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倘若教師精心組織新信息,并合理安排呈現順序和步驟,學生則傾向于一次對信息的加工處理,而不會漏掉其中的某一部分。所以,教師在設計導語的時候應該站在實現整堂課的課堂目標上來處理導語,通過一定的行為對導語進行組織以及精心安排所呈現的內容序列,將導語的呈現和整堂課的邏輯性聯系起來,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例如一位教師在一堂寫作課上,設計自己的課堂內容時,以“打開”為支點,依次展現的是“記憶的打開”“生活的打開”“思維的打開”“思想的打開”這幾個有邏輯性的教學板塊。課堂導語也就圍繞這幾個板塊來設計:“回望生活,我們丟了春花秋月、夏風冬雪的詩意,丟了自然賦予我們的最敏銳的感覺,丟了生命最初對世界的好奇,丟了寫滿童真的詩意幻想。今天,我們就要喚醒我們的記憶,喚醒我們的生活,喚醒我們的思維,喚醒我們的思想,要把自己全方位的喚醒,寫作就是一種打開。”
3.簡便快捷的途徑
上《清明上河圖》時,一位老師讓學生欣賞橋的各式圖片,在視覺上受到強烈的沖擊時,喚醒學生情感體驗,啟動新課堂的學習。整個導課的過程單純透明,手段唯一,簡便快捷高效。一般來講,一節課的導語途徑最好不要超過兩種,追求簡約而不簡單。
4.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所謂學習動機,是推動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引導學習行為向一定的學習目標推進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我在教學《蟬》一文時,介紹世人對作者法布爾的贊譽評說,學生聽后肅然起敬,有些迫不及待,在迫切心理的驅使下,我讓學生打開課本,快速閱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這樣的課堂導語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即將所學的新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保證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和求知欲投入到學習中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轉軸撥弄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有效的課堂導語猶如一首樂章優美動人的序曲,撥動心弦,激發興趣,讓學生以最佳的情緒進入學習情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追求課堂導語的有效性,有效“預熱”,為后續的教學鋪開一條寬闊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菁. 一石激起千層浪——淺談初中語文課堂導語設計[J]. 內蒙古教育,2019,(09):120-121.
[2]傅愛斐. 論初中語文課堂導語的藝術性與重要性[J]. 知識文庫,2015,(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