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華
【摘要】德育是中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體現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基本形式。加強中職思想道德教育,能夠堅定學生的道德理念,提升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為社會主義建設輸送合格的技術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從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對中職德育提出的新要求出發,深入分析面臨的挑戰,并結合實際探究相關發展對策。
【關鍵詞】中職生;思想品德;教育實踐;挑戰;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23—0027—03
當前,社會環境日趨復雜,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學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為新時期各級學校開展德育工作部署,落實德育教學實踐提供了明確的方向。2019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中職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技能型人才從現代化建設的特殊價值出發,闡述了加強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并對各地區如何把握中職生“拔節抽穗”的關鍵時期,科學開展德育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為指導中職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落實,《意見》提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以及具體的開展建議。但是,從當前我國中職思想道德教育的整體效果來看,其中面臨的挑戰也需要我們深入分析與研究[1]。
一、新形勢下中職德育面臨的挑戰
1.德育目標模糊,缺乏對教育實踐的指導意義。完善的目標體系是德育實踐開展的根本依據。筆者在中等職業學校已從教多年,本地區大多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教材在目標設計過程中,忽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之間的聯系,難以形成合理的總體目標要求。同時,對職業教育中學生思想道德培養的特殊要求缺乏深入分析,盲目照搬其他類型教育的德育目標要求,導致德育教學任務的設計缺乏特色,難以與學生的職業發展實際相契合。
2.德育主題模糊,無法體現新時代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明確的教育主題能夠將德育工作分解成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不同模塊,保證教育實踐的可行性。但是,中職學校德育課程在主題設計中,缺乏時代性,例如,在現行教材《職業道德法律》《哲學與人生》中,比較欠缺愛國主義相關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即使涉及到一些,模糊的主題內容、陳舊的主題思想、形式化的主題活動設計等限制了學生對主題思想的體驗,導致思想道德教育與時代相脫節,影響了德育實踐的有效開展。
3.課程建構不合理,影響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開展。目前,在中職思想道德教育中,課程體系的構建存在“短板”。如,在“大思政”的背景下,中職德育課程依然處于單打獨斗的地位,課程內容與語文、數學、英語以及各個專業課程內容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在德育課程中獲得的思想價值觀念無法在其他課程中得到印證,更難以融入到學生的職業教育中,降低了德育課程對學生的影響。
4.教育引導方式單一,難以形成真正的實踐效果。當前中職德育主要存在于課堂之上,教師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但是,從思想道德教育的特點來看,豐富的實踐活動,良好的文化熏陶,潛移默化的養成教育等方式有利于學生思想認識層面的建構。由此可見,中職德育在教育引導方式方面還面臨著一定的挑戰,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完善。
5.德育主體單一,協同育人的德育體系有待完善。學校并不是唯一的德育主體,家庭、政府、社會在學生德育培養中都應該發揮自身優勢,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目前中職院校在思想道德教育實踐中,與家庭、社會等溝通不暢,家長更關心的是學生走出校門后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能否將所學的技術迅速變現,這種長期發展與短期發展之間的沖突,讓學校的工作有時力不從心。此外,社會上各種價值觀念相互碰撞,一些不良的價值傾向對學生造成了錯誤的引導,甚至與學校的道德教育相沖突,而這種割裂的教育環境,必然會影響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發展。
二、新形勢下加強中職德育的相關對策
1.完善德育目標,體現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中職院校在德育工作中,應結合黨和國家的發展要求,根據職業教育的實際特點,建構整體目標與具體目標,指導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在總體目標設計中,中職院校應根據《意見》指導,明確德育目標,從宏觀層面契合國家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發展方向。在具體目標設計中,中職院校應深入剖析職業教育特點,構建全過程、全方位以及全員參與的德育體系,培養高素質的德育教師隊伍。同時,針對中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課程,細化目標,確保宏觀目標與微觀目標的完美融合,提高教育目標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凸顯對德育工作的指導意義。
2.明確德育主題,凸顯時代對中職德育的發展要求。中職德育應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凸顯時代發展主題,為引導學生融入時代洪流,參與社會發展奠定思想基礎。中職德育在主題設計中應把握以下內容:第一,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設計德育主題,組織學生深入學習,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系列講話,引導學生的認知理解。第二,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設計德育主題。例如,結合“愛國”設計《我和我的祖國》觀影活動,組織學生以演講、朗誦、表演等形式,展現與祖國相依相偎的情感,表達努力建設國家的決心和信念。第三,結合中華文化設計德育主題。例如,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組織“弘揚傳統文化”的主題活動,設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主題活動等,讓學生在濃厚的文化熏陶中提升文化自信。第四,結合信息時代背景設計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并端正態度,提高網絡道德水平[2]。第五,結合職業教育特點設計主題活動。例如,結合“工匠精神”設計主題活動,培養中職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道德和思想品格。
3.完善課程體系,夯實中職思想道德教育基礎。中職學校在完善德育課程體系過程中,要注重思想政治課的數量與質量,優化課程結構。學校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設置思想政治必修課程,選用國家統編教材,并基于與時俱進的原則,將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到教材中,構建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據“大思政”的基本理念,將德育與公共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和實習實訓相結合,挖掘其他學科中的德育元素,實現對學生在思想政治素養、人文道德情懷、專業技能的綜合發展。此外,還應重視中職院校德育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專業教師的聘用和培養,達到德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共建,共同發展。
4.創新教育引導方式,構建養成教育模式。中職德育應突破單一課堂教育的局限,從課內外相結合的角度,為學生構建全過程、全方位以及全員參與的德育體系,創造良好的氛圍,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引導與培養。
中職院校應圍繞時代發展主題,開展多元化的主題活動。例如,為迎接建黨100周年,我校組織開展了“我和我的祖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讓學生講述紅色故事,宣傳各行各業崗位上的先進事跡,表演文藝節目,進行《我和我的祖國》等紅歌演唱,在濃厚的活動氛圍中,培養學生愛黨、愛國的情懷。同時,中職院校還應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利用企業文化環境,引導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從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中引導學生認識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從優秀的技術人員身上學習,讓學生的實訓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打造“互聯網+德育”教育平臺,利用新媒體手段,擴大思想道德教育覆蓋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制訂學生行為規范,完善校園管理制度,豐富校園活動內容,從而利用文化熏陶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健康的行為習慣[3]。
5.加強合作交流,構建協同育人德育體系。《意見》中明確指出,中職院校應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家庭、政府、社會共同育人,形成協同育人合力。應積極開展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系,圍繞思想道德教育構建家校合作體系,利用家庭教育的優勢,推進思想道德教育目標落實。例如,學校應積極組織家長委員會建設,利用家訪、家校聯合活動、家長學校等方式,引導家長主動參與,提高教育協同性。中職院校應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的溝通,利用社會力量組織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對思想政治理念的體驗,并構建協同育人網絡,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
總之,在時代發展形勢下,加強中職思想道德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中職思想道德教育實踐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導致德育結果與德育目標之間出現偏差。基于此,中職院校應加強對德育工作的構建,完善德育目標,確定德育主題,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育方式,構建協同育人機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孫明.職業指導視野下的中職德育課教學改革策略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15):162-163.
[2]李小小.自媒體時代下,中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網紅文化的思考[J].大眾文藝,2020(14):195-196.
[3]于爽.新媒體時代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漫談[J].科技風,2020(04):19.
編輯:魏麟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