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任飛
第一次來到這個班上課,心里很忐忑。這是我來到大西北的第一節課,我不知道孩子們能不能聽懂我的課,也不清楚我的教學方式能不能被這群孩子所接受。
給孩子們上作文課,講寫景的方法,講如何融情于景,自己腦海中突然浮現出各種畫面,譬如渭水邊上小村中的縷縷炊煙,譬如冬雪覆蓋下的黃土高原,譬如坐在窯洞邊上曬著太陽抽著旱煙的老人家,這是一片能讓我充分調動所有感官和情緒的土地。我給學生講《濟南的冬天》,又講了劉湛秋的《雨的四季》,和孩子們一起朗讀文中的經典段落,品味美好的景致,一起看窗外“藍水晶”一樣的天空,一起用心去看那些有靈魂的文字,我想,他們的心里,也會有一種溫柔寧靜而濃郁的情感氤氳開來了。
沒想到的是,經過一番小熱身,我和這群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仿佛已經在一起上課很久。在進行當堂小習作的時候,我走下講臺,溜達著看,不經意間就看到了不少好的文字。有個女生起來交流,寫了幾句詩歌,樸實而深情,讓我忍不住鼓掌點贊。我對她說:“寫得真好啊!你能寫完,給老師看看嗎?”看著她先是羞紅了臉,然后堅定地點頭答應,我的心里變得溫柔了起來,如同一泓春水,緩緩流動著。
慢慢地,我和他們說,要多讀書,多出去看看,要觀察這個世界的細節,要看到萬事萬物的美好,要有自己的見解,要從最平淡的文字中寫出最真摯最深沉的感情,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我笑著給他們講,他們的眼睛發著光,在看著我。
我不知道在他們這樣的年齡能夠記住多少,理解多少,但是我相信,他們會越來越好,成為駕馭文字的精靈,而不是被文字所奴役。等到他們寫完了作文,我翻看作文本時,發現了令人驚喜的一些文字,我頓時覺得特別開心。如,“我的家鄉在大西北,也許是季節疲倦了,休眠的萬物靜寂悄然,成了衣服慵懶沉默的姿態……”“屋檐上倒掛著一柱柱冰溜,窗戶上鍍著一層銀霜,不知道是哪位畫家把如此精美的畫繪在了玻璃上,而且每天換一幅,哪里來的靈感呢?”
結合他們寫的片段,我順便提到了曹操在《觀滄海》中的景物描寫。講到“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我問他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孩子們整齊劃一地全部搖頭。我又問:“那你們能想象出來大海波瀾壯闊、潮起潮落是什么樣子嗎?”原本熱情高漲的空氣突然凝滯了。看著孩子們遲疑迷惑的眼神,突然有種沖動,想要帶著他們在海邊的沙灘上奔跑,讓他們聽聽大海的歌唱,聽聽海浪拍打堤岸的咆哮,讓海水從他們的小腳丫上漫過去,再在他們的笑聲中漫過來。
40分鐘的一節課很快結束,真的意猶未盡,因為我沒有看到他們每一個人寫的文字,覺得很遺憾。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一直覺得每堂課是老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更是彼此心靈相通的途徑。如果能用自己的文字引領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那才是最好的收獲。
寫作是很費心費力的事,但只要認真地寫下去,那些看似不起波瀾的日復一日,會突然在某一天讓你看到堅持的意義。
這個冬天,我會和孩子們一起,看最廣闊的世界,寫最豐富的人生,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實驗中學)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