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穎
摘要:中國戲曲藝術發展到今天,京劇已然成為“國粹”的代名詞,作為中國戲曲的經典文化表現形式,不僅具有悠久的傳承歷史,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藝術瑰寶。但多年以來,京劇受現代藝術的沖擊,讓它的傳承陷入嚴重的危機,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京劇興趣,并與現代藝術相結合,就成為了教育體系改革的新方向。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郭德綱先生是京劇的資深愛好者,他曾多次以形象大使的身份在小學中不斷宣傳京劇的魅力,用他的影響力讓京劇重回巔峰時代。
關鍵詞:音樂元素、融入課堂、京劇
引言:
在小學初識京劇階段,主要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了解中華戲曲傳承為主。因此教學方式非常豐富,不需要拘于形式。只要能給學生帶來非凡的體驗和享受,使其對京劇產生濃厚的興趣即可。本文通過多年的音樂課教學經驗,從如何開展教學入手,細致解析京劇在音樂課堂的生命力。
一、與現代音樂元素相融合
京劇作為傳統戲曲藝術,有著非常濃郁的文化氣息。經過百年來的萃取,已經高度濃縮成為一類藝術表現形式,其特點是入門難、學精更難。除本身的藝術價值之外,大量的文化底蘊積累,也是京劇的一大特色。所以在小學教學中,更多是要讓學生了解到正宗的中華戲曲文化,這對民族精神文明傳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現代京劇悄然而生。其是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從故事背景、樂曲樂風、表現形式、內容等各方面進行改革,并融入現代音樂元素總結而來。這種方式既不失韻味且更容易被接受。因為大量的實踐證明,學生感興趣的點往往是與現代流行相融合的樂曲,所以京劇同步深入到基礎音樂教學時,會讓教師與學生都從中受益。
京劇除表演形式外,更具文化價值的是樂曲以及唱詞,這些內容都與音樂密不可分,在小學教學中,融入現代音樂元素,能有效提升學生對京劇音樂的感知度。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京韻主題時,其中《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一課,作為現代京劇《沙家浜》的選段,就含有豐富的現代音樂元素。在教學時可以先講述故事背景,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后,逐漸帶入情感,在情緒的影響下選句進行邊唱邊學。先不要展開講解京劇的起源,而是通過反復學唱,把隱藏在京劇中的音樂色彩挖掘出來,供學生體會。使其在享受音樂的同時,知道樂曲和唱腔在旋律中的關系,感受京劇的魅力。最后可以導入卡通圖片引入主題。在介紹京劇的四大行當、四大唱功時,會更加具有感染力。
二、優化教學方式
京劇題材,在中小學的音樂初級教程中,多達十五個篇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多篇幅的設計,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優化其方式,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京劇的樂趣。主要以體驗式為主,通過故事帶動學生興趣,讓學生沉浸其中,尋找京劇的特別之處[1]。這種優化,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非常有幫助。例如在學習五年級音樂上冊第七單元《迎來春色換人間》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首先這篇音樂課鑒賞學習作品,是小學音樂課程中第一次接觸京劇。通過體驗式可以給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其次該篇是京劇《智取威虎山》的選段中最為經典的橋段,為了刻畫人物形象,京劇將原著《林海雪原》的楊子榮、座山雕等角色結合話劇的色彩進行描繪,這是非常具有現代京劇代表元素的手法。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大量的資料準備,將這段京劇中所運用到的道具、樂器、化妝、服裝等進行展示,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音頻等內容進行教學,讓學生親身體驗并感受音樂唱腔與流行音樂的區別,或老師現場演唱,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對京劇產生初識興趣后,深入淺出的講述該篇京劇選段背后的英雄故事,因為絕大多數的京劇全部來在歷史故事。從而引發思考:在帶有革命色彩的音樂背景下創作的現代京劇,到底是什么?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京劇[2]。并引領學生在課程中帶感情的朗讀“西皮快板”的唱詞,加深印象。最后關鍵一點,如果學生有什么問題,或者拓展思維,均可以讓學生暢談感受,由此拉開小學京劇教學的序幕。
課堂形式的多樣化也是優化教學的一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從而引發興趣,可以充分利用京劇資源。例如尋找藝術團體,邀請有一定成就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現場教學,由于他們從事的職業就是京劇表演,所以見解角度與大眾大相徑庭,一個表演動作,一句唱詞,都可以在課堂上快速有效的找到打開學生興趣大門的鑰匙。
三、結束語
京劇學習是需要教師長期跟進的,在初期學習后,找到學生的興趣點提供更多幫助才是根本。京劇文化的韻味很獨特,無論是從唱功唱法還是藝術形式,都包含了諸多技巧和知識。因此,京劇走進校園越早,就越能讓學生較早的了解國粹的精彩。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建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把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作為目標。在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對京劇產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尹岸婧.淺析京劇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深層意義[J].2021(2020-2):193-193.
[2]吉星穎.古韻新聲——淺談新京劇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2021(2019-16):15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