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蓓
摘要:幼兒園和小學處于兩種不同的教育階段,生活環境、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和師生關系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對于兒童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尤為重要。“雙減”政策的頒布和實施,為減輕兒童學習負擔指明了方向,也為幼小銜接中的幼兒教育“小學化”敲響了警鐘,家長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如何發揮家長在幼小銜接中的作用,促進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成為了幼教工作者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基于此背景,文章將對“雙減”政策進行簡要解讀,并以家園共育的視角,提出“雙減”政策下幼小銜接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雙減”政策;家園共育;幼小銜接
教育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既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又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幼兒教育是以啟發、游戲為主的教育,小學教育則是以學習活動為主的教育,對于絕大部分幼兒而言,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傳統的幼小銜接理念下,重知識、輕能力是常見的現象,一味地在幼兒園在孩子們講述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知識,卻忽視了幼兒學習品質、行為習慣、時間觀念等能力的培養,不僅不利于幼小的順利過渡,甚至導致孩子們對于文化知識學習失去興趣,也不符合“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在“雙減”政策實施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轉變傳統重知識、輕能力的幼小銜接理念,與家長積極合作,共同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促使幼兒從幼兒園向小學順利過渡。
一、“雙減”政策簡要解讀
“雙減”政策一詞來源于《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界對于各類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更加重視,相當一部分家長唯恐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兒童需要完成家庭作業、參加課外培訓,具有很大的學習壓力,幼兒教育“小學傾向”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兒的學習壓力。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雙減”政策的頒布和實施,為幼兒教育提供了明確的思路,我們需要依據孩子們的身心規律,創新教學形式,注重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真正做到“玩與學”的有效結合,真正地促使幼兒教育回歸童性。
二、“雙減”政策下幼小銜接的有效策略
1. 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
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認為,3-6歲幼兒正處于前運算階段,心智發展尚不成熟,不具有認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若是采取“小學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直接超出了他們的智力范圍,不利于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需要轉變家長重知識、輕能力的教育理念,強調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相對于幼兒園階段的游戲化教學,小學階段講授的理論知識較多,需要孩子們集中注意力,如在溫暖的下午,我們組織“報紙運球”的游戲活動,先將幼兒分為若干組,每組協作將球放在報紙上并一起運送至終點,哪一組途中球掉的次數最少、且用時最短的獲勝,針對獲勝的小組進行表揚,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和幼兒老師需要改正孩子存在的不良習慣,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坐姿、握筆習慣;與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圖書,共同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
2. 提升幼兒獨立自主能力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在生活環境、學習方式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對于幼小銜接的順利過渡至關重要。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如自己整理小書包、整理小書桌、整理玩具、收納圖書等物品,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讓孩子們擁有很強的獨立自主能力后,才能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生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學是一種程式化教育,往往會制定一些規則“約束”孩子,從而進行規范化教育,具有整齊劃一的顯著特點,作為新時期的幼兒老師,需要積極地與家長合作,強化幼兒的規則意識,培養孩子遵守紀律的意識和習慣,這對于幼小銜接的順利過渡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
3. 激發幼兒向往小學情感
在幼小銜接實踐中,我們指導家長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跟孩子們談一談小學的生活與學習狀況,如小學可以學習到很多的知識,增長自身的本領,還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給予幼兒一種語言暗示,激發幼兒向往小學的情感。為了提升幼小銜接的效果,我們組織家長帶領幼兒參觀小學的相關活動,觀摩一年級哥哥姐姐上課,引導孩子們切身體驗小學階段的生活,在參觀活動之后,組織“小學我來啦”主體活動,鼓勵孩子們通過圖畫的方式展現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并向家長和其他小朋友大膽介紹,加深幼兒對于小學生活與環境的理解程度。同時,我們可以幼兒園內臨時設立小學教室,模仿小學教室中的桌椅放置和環境創設,提前親身體驗當一名小學生的感受。
三、結語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既要轉變幼兒教育“小學化”思維,注重游戲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又要積極地與家長合作,組織豐富多彩的幼小銜接活動,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提升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激發幼兒向往小學的情感,為幼兒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陸亭,鄭雪文.“雙減”:旨在重塑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生態[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1).
[2]孫成結.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家園共育模式探究[J].新課程,2021(4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