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明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逐步深入青少年教育體系且初見成效,教育各方開始著手將素質教育活動引入幼兒教育中,以此推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音樂活動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并且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可有效鍛煉多方位能力,由此實現綜合發展。鄉鎮幼兒園相較于城市內幼兒園,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師隊伍素質有待提升,所以在其中推進幼兒音樂活動具有一定難度與阻礙。為此,教師應加快探索鄉鎮幼兒園音樂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音樂活動;鄉鎮幼兒園;組織與實施
隨著國家逐漸重視對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幼兒教育階段對幼兒多方位能力的培養也逐漸被提上日程。但是這一階段開始時間較短,因此仍舊存在一些阻礙因素:首先,課程展示形式單一且低效,幼兒無法完全感知教育內容,從而便無法在參與過程中鍛煉思維的靈活性;其次,音樂教育的活動形式較為傳統且無趣,幼兒缺乏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最后,教育策略一旦制定便不再適時調整,從而導致教育方式針對性較差,無法發揮連續性的教育效用。為此,本文作者從綜合運用媒體資源、創設趣味教育情境以及重視總結反饋環節三個方面闡述鄉鎮幼兒園音樂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策略。
一、綜合運用媒體資源,增強課程展示
教育信息化進程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數字化教育手段出現在教師視野,媒體資源便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具有強大的信息展示功能,可激發幼兒探索熱情。為此,教師應綜合運用媒體形式,增強音樂活動課的展示性,從而提高幼兒理解效率。例如:教師在教授“蟲兒飛”這首歌曲時,首先,尋找并播放歌曲的音樂視頻,引導幼兒邊聽邊看邊感受,并且在直觀的物象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從而為后續學習歌曲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在開展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幻燈片的動畫效果展示音調的變化,并且尋找相關圖片作為幻燈片的背景,由此促使幼兒在動態性的課程展示過程中學習音樂知識;最后,教師尋找歌曲的伴奏音頻,要求幼兒跟著伴奏一起演唱歌曲,在實際練習中開發幼兒的音樂智能。由此可見,教師綜合運用多種媒體形式,有效增強課程的展示性,為音樂活動增添了直觀性、動態性以及趣味性,從而可促進幼兒自主參與其中,進而有效提高教育成效。
二、創設趣味教育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教育情境是教師根據教育內容與教育任務,自主創設的,具有較強渲染性的教育工具,將其運用至音樂教育過程中,可有效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有效提升教育成效。為此,教師應結合幼兒群體特點,創設符合其理解水平與興趣點的教育情境,例如:教師在教授“歌唱祖國”這首歌曲時,首先,播放展現國家不斷強大的視頻,創設動態教育情境,促使幼兒初步形成愛國意識與民族自豪感,從而增強對歌曲內容的感悟與理解;其次,要求幼兒自由結組共同練習歌曲,以此創設合作式的教育情境,引導幼兒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下掌握歌曲內容,此種形式較為新穎,可以促進幼兒興趣的激發;最后,教師邀請三個小組上臺展示歌曲,并且在其表演結束后,獎勵表現較為優異的幼兒,鼓勵其余幼兒下次積極參與活動以獲得更好表現,以此創設激勵式教育情境。由此可見,教師創設教育情境,切實貼合了幼兒群體的興趣點,豐富教育形式與內容,有助于為音樂教育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促使其發揮最大效用。
三、重視總結反饋環節,調整教育策略
總結與反饋環節,是教師了解幼兒從音樂活動中獲得成長的程度,并且根據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完善教育活動的重要途徑。但是,當前教育的總結與反饋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教師無法有效科學調整教育策略。為此,教師應重視總結反饋這一環節,例如:在每次開展完音樂活動后,首先,教師要求幼兒自主回顧所學歌曲與知識,以此推進幼兒重新回想音樂知識,完成初步的自主總結環節;其次,教師邀請幾名幼兒演唱歌曲,過程中掌握幼兒對歌曲的吸收程度,并且再次帶領幼兒進行學習,以減少幼兒在過程中的疑問點;最后,教師與幼兒展開良好溝通,詢問其是否對課程內容有未掌握的地方,或者其對教師的教育方式以及內容的建議與意見,隨后教師綜合分析幼兒提出的內容,針對性調整后續音樂活動,保證其更符合幼兒的喜好與興趣。由此可見,教師重視總結與反饋這一環節,促使音樂教育活動形成閉環,并且推進教師創新與完善后續音樂活動,二者可共同推進鄉鎮幼兒園音樂活動持續穩步發展。
總而言之,首先,音樂活動是推進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其應受到教師重視;其次,因為鄉鎮幼兒園本身的教育條件等因素,所以持續推進音樂活動具有一定難度;最后,目前音樂活動的建設現狀并不樂觀,實現創新與改革勢在必行。為此,教師應重視音樂活動的教育意義,正確認知音樂活動開展難度,結合建設現狀,全面探究組織與實施策略,力求推動其充分釋放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向茜,楊留春.幼兒園音樂環境創設現狀調查報告——以郫縣某鄉鎮幼兒園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16(12):00085-00085.
【2】周厚瑤.幼兒園開展有效音樂教育活動的途徑[J].新課程(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