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水龍
(漳州市風景園林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
城市行道樹具有凈化空氣、調節小氣候、減輕噪音、作為生態廊道,美化環境、觀光游憩,蔽日阻雨、指示交通、提高行車安全等功能,同時也受到了城市氣候、樹木病蟲害等外界因素影響。因此選擇既能最大限度發揮生態效益、美學效益,又能適應漳州城市氣候特點、具有良好的抗性性能的行道樹樹種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抗性性能、美學性能、生態功能等多方面對漳州市城區行道樹樹種進行綜合評價。
漳州市地處東經117°~118°、北緯23.8°~25°之間,年平均氣溫21 ℃,年平均日照2000~2300 h,年平均降雨量1000~1700 mm,平均風力2級,每年6~10月份為臺風季節,伴有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澇災害,但也有助于降低氣溫和干旱影響。
以漳州市城區現有行道樹種以及具有園林觀賞特性的鄉土樹種為研究對象,通過查閱資料、外業調查等方法確定63種研究樹種。
(1)裸子植物:竹柏、南洋杉。
(2)雙子葉植物:臘腸樹、重陽木、香樟、天竺桂、芒果、大葉榕、小葉榕、高山榕、垂葉榕、印度橡皮榕、鳳凰木、盆架子、黃花槐、刺桐、雞冠刺桐、相思樹、馬占相思、銀樺、巨尾桉、垂柳、麻楝、苦楝、深山含笑、玉蘭、白蘭、樂昌含笑、石栗、菩提、臺灣欒樹、桃花心木、蘋婆、假蘋婆、紅花玉蕊、黃槿、小葉欖仁、印度紫檀、藍花楹、風鈴木、南洋楹、美麗異木棉、木棉、火焰木 、澳洲火焰木、龍眼、海南蒲桃、桂花、大花紫薇、乳源木蓮、海南杜英、杜英、宮粉紫荊、羊蹄甲、烏桕、波羅蜜、懸鈴木、木麻黃。
(3)單子葉植物:大王椰子、假檳榔、海棗、皇后葵、蒲葵。
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按照“目標分解”“定性量化”的方法,將“漳州市城區行道樹種選擇量化指標體系”作為總目標系統(目標層A),然后根據漳州市的自然氣候條件、行道樹種植現狀及樹種的生理生態特征劃分出抗性性能、生態效益、美學性能3個準則層(B),再向下分解出7個抗性性能指標(抗風能力、耐水濕能力、耐干瘠能力、抗寒能力、耐熱能力、抗病蟲害能力、抗污染能力),3個生態效益指標(降溫增濕能力、滯塵能力、維持生物多樣性),5個美學性能指標(冠型、季相、開花、香味、整體觀賞性),合計15個指標(X),形成“漳州市城區行道樹種選擇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查閱資料,咨詢專家,對影響行道樹綜合評價指數的15個指標(評價因子)進行分級評分標準的確定,根據各指標表現好、較好、中等、弱4個等級分別評分4、3、2、1,再對評分進行標準化處理。
3.4.1 評價因子的標準化處理
將各樹種在相應評價因子的評分數值進行標準化處理[1,3]:
F(xi)=Xi/Ximax
(1)
式(1)中:F(xi)表示各因子的標準化數值;Xi表示各因子的分值,Ximax表示第i項因子中的最大值。
3.4.2 評價因子權重的確定
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的因子負荷量計算各因子作用的大小,確定它們的權重[1,3],公式如下:
Wi=Ci/C
(2)
式(2)中:Ci為公因子方差,C為公因子方差之和。
3.4.3 各樹種評價因子綜合指標值的計算
根據模糊數學中的加乘法則,對各個指標值采用乘法進行合成,計算各樹種的綜合指標值(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1,3],計算公式如下:
IFI=Wi×F(Xi)
(3)
式(3)中:Wi表示各評價因子的權重向量;F(Xi)表示各評價因子標準化后的矩陣。IFI取值0~1之間,其值越高,表明樹種綜合評價數值越高[4]。
3.4.4 各評價因子權重
經上述方法分析并將數據導入DP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各評價因子權重,詳見表1。

表1 評價因子權重
根據各樹種在各評價因子的評分情況,標準化處理后導入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計算各樹種綜合評價數值,詳見表2。
建議在進行行道樹種選擇時,應盡量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樹種,如側重抗性性能可選擇香樟、烏桕、芒果、小葉欖仁、蘋婆、鳳凰木、羊蹄甲、菩提、假檳榔、大王椰子等樹種。側重生態效益可選擇香樟、重陽木、紅花玉蕊、芒果、懸鈴木、麻楝、小葉榕、羊蹄甲、波羅蜜、深山含笑等樹種。側重美學性能可選擇美麗異木棉、風鈴木、乳源木蓮、深山含笑、鳳凰木、藍花楹、臘腸樹、杜英、火焰木、黃花槐、宮粉紫荊、大花紫薇、澳洲火焰木、白蘭、紅花玉蕊、桂花等樹種。如需選擇綜合性能較高的樹種,則可選擇綜合評價數值相對靠前的樹種,而綜合評價數值靠后的樹種可根據特定實際用途確定相應樹種[5]。

表2 綜合評價數值
綜上,較適合漳州地區種植樹種可參考:香樟、重陽木、芒果、白蘭、蘋婆、龍眼、小葉欖仁、紅花玉蕊、麻楝、深山含笑、臘腸樹、鳳凰木、天竺桂、黃槿、桂花、大王椰子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