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上前
(福建省福鼎后坪國有林場,福建 福鼎 355200)
青榨槭(AcerdavidiiFranch) 是槭樹科槭屬落葉喬木, 樹皮綠色并有墨綠色條紋,具有很高的綠化和觀賞價值,是極佳的造林綠化、園林美化樹種,廣泛分布于中國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1]。混交造林模式是一種具有多重效應的營造方式,不僅能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成功的混交林在種間的相互作用下,還可以提高林分的立木質量[2,3]。目前全國各地造林綠化的方向更加注重于林分的生態多樣性和穩定性及林分的觀賞性。因此,本研究從青榨槭營造混交林著手,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對青榨槭的影響,探索適合青榨槭造林的混交模式和樹種搭配結構,以期為青榨槭造林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
青榨槭造林實驗地位于福建省霞浦國有林場江西嶺工區05-070小班,地理位置為東經119°58′32″,北緯26°53′35″,坡向東南坡,坡度21°~28°,海拔295~330 m,土壤紅壤,立地質量等級Ⅲ級(中等較肥沃級),土層厚度比較薄。實驗地塊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暖,多年平均氣溫在16~19℃之間,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800 mm之間。
實驗地前期地類為馬尾松采伐跡地,林地準備采用全面煉山方式,穴規格為50 cm×30 cm×30 cm,株行距1.8 m×1.8 m,苗木均為1年生裸根苗,造林于2020年3月份。造林采用帶狀混交排列方式,混交比列1∶1,造林總面積7畝,分別是青榨槭純林2畝,青榨槭與木荷混交林3畝,青榨槭與柳杉混交林2畝。青榨槭育苗種子來源于福建省福鼎后坪國有林場九園工區33-020小班天然散生母樹林。
2020年9月中旬全林調查試驗地各樹種樹高、地徑及苗木成活情況。數據處理采用Excel表格,方差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模型。
由表1可知,青榨槭×柳杉混交模式下,青榨槭樹高均值為0.97 m,最小值0.4 m,最大值1.53m,變異系數21.86%;地徑均值1.14 cm,最小值0.47 cm,最大值1.83cm,變異系數25.51%。青榨槭×木荷混交模式下,青榨槭樹高均值為1.05 m,最小值0.34 m,最大值1.5 m,變異系數19.95%;地徑均值1.16 cm,最小值0.52 cm,最大值1.97 cm,變異系數20.3%。青榨槭純林,樹高均值為1.01 m,最小值0.51 m,最大值1.5 m,變異系數27.32%;地徑均值1.12 cm,最小值0.52 cm,最大值1.92 cm,變異系數33.57%。即樹高青榨槭×木荷混交>青榨槭純林>青榨槭×柳杉混交,地徑青榨槭×木荷混交>青榨槭×柳杉混交>青榨槭純林;樹高和地徑變異系數均為青榨槭純林>青榨槭×柳杉混交>青榨槭×木荷混交。進一步對各混交模式下青榨槭生長情況進行方差分析(表2),青榨槭混交模式間樹高、地徑生長性狀無顯著差異,說明造林第一年混交模式對青榨槭生長性狀影響并不顯著,混交促進林木生長的效應尚未表現出來。

表1 不同混交模式下各樹種生長情況
對比各樹種看,青榨槭樹高和地徑要明顯高于柳杉和木荷,表明青榨槭在造林初期具有較為明顯的生長優勢。

表2 不同混交模式間青榨槭生長性狀方差分析
由表3可知,青榨槭×柳杉混交模式造林保存率85.23%,青榨槭×木荷混交造林保存率87.15%,青榨槭純林造林保存率86.13%。保存率青榨槭×木荷>青榨槭純林>青榨槭×柳杉,但卡方檢驗,青榨槭造林第一年,各混交模式下苗木保存率無顯著差異。

表3 不同混交模式下苗木保存情況及卡方檢驗
青榨槭造林第一年,不同混交模式下,樹高青榨槭×木荷混交>青榨槭純林>青榨槭×柳杉混交,地徑青榨槭×木荷混交>青榨槭×柳杉混交>青榨槭純林,但方差分析表明各混交模式間青榨槭樹高和地徑生長無顯著差異,保存率青榨槭×木荷混交>青榨槭純林>青榨槭×柳杉,但卡方檢驗保存率差異不顯著,造林第一年混交模式對苗木保存率無顯著影響。有研究表明,混交造林目標樹種在樹高、胸徑和材積等生長量方面提高顯著,并能促進混交樹種生長量提高,同時還能改善土壤條件,提高土壤肥力[4~6]。本研究,由于青榨槭處于造林第一年,林分還未郁閉,苗木受光照強度、水分、土壤等自然條件影響較大,混交對青榨槭造林效果的影響還尚不明顯。不同樹種混交造林效果顯現時間是不同的,有關樹種研究表明,造林3~7年混交造林效果會初步顯現[7~9],混交林的種間競爭是長期的,因此在后期研究中應加強青榨槭不同齡期的生長表現,最終斷定混交造林對青榨槭的影響程度,以期為青榨槭造林提供理論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