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安,吳承超,張 晶,盧珊珊,曹 瑜
(東陽市林業總場, 浙江 東陽 322100)
油茶是優質的木本油料植物。為滿足人們對優質食用油的需求,未來優質油茶的產品將受到更多人青睞,優質油茶的種植、開發和利用將大有做為。
羅山分場曾在20世紀80、90年代有較大規模的建造油茶林行動,主要在板廠、大炮、西柏寺等地,品種主要有紅花油茶和白花油茶,保留至今的有西柏寺約40畝的白花油茶,由于多年沒有進行經營,林地現已成為松樹和闊葉樹為主的混交林,并已劃為生態公益林,采伐較為困難。2012年在油茶專家韓寧林的指導下,在壽石盤建造了15畝的油茶品種園,共計引進了國內發展較好的長林3號、4號等11個品種。如今長勢良好,估計2017年品種園的產果量在500 kg以上。
黃皮嶺分場油茶種植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分布在7林班,品種主要以紅花油茶為主,少部為白花油茶,大部分的油茶樹為實生,品種比較單一,許多小苖都是老油茶樹落籽后自然生長的。黃皮嶺分場多數油茶林土壤比較肥沃,地勢較為平緩,林區道路已經通達,開發經營比較容易實施,少部分已成為松木、闊葉樹和油茶樹的混交林,采伐審批比較困難,開發經營有一定的難度。
東陽市林業總場油茶種植于20世紀60、70年代,品種主要為紅花油茶和白花油茶。由于多年來沒有進行很好的管理,大部分油茶林已成為松木、杉木、闊葉樹和油茶樹的混交林,油茶樹已經成為下層木,而且面積也比較分散,油茶樹的密度也不是很高,開發利用的價值不高。
東陽市林業總場的油茶種植主要定位于業余產業,生產和管理方式相對粗放,有些分場甚至放棄了油茶籽的采摘,生產效率低下[1]。
林場的油茶除羅山分場基地和黃皮嶺分場部分油茶林以外,其他地方油茶管理方式原始粗放,油茶林“老、稀、殘、雜”現象比較嚴重[2]。大部分油茶林與松、杉等樹種混生,成為下層木,而且許多已經劃為生態公益林,還有部分處于荒蕪狀態,根本無人管理。
林場的油茶林大部分實生苗,多數為20世紀60、70年代的老品種,產量低、出油量也低,由于對油茶的高冠嫁接、修剪等豐產技術知之甚少,已經進行嫁接的很少,優良品種覆蓋率低,林相不齊。
目前我場大部分油茶林為自然林或殘次林,產油量不高,廣泛種植的主要是60、70代的紅花油茶和白花油茶,油茶產量還很低,單位面積產值不高,高產高抗新品種不多。而且大部分油茶林老、中、幼樹混雜,許多老齡樹已經接近衰產期,開發利用的價值不大,幼樹也沒有進行很好的培養,只是放任其生長[3]。
加強對油茶林的集約經營和科學管理,是促進油茶早實豐產的重要保證,其主要采取的技術措施有以下幾種。
為保證油茶的豐產,應適當保持密植,密度為每畝100~110株左右。
油茶是異花授粉植物,在同一片油茶林內至少栽植開花期和成熟期基本一致的3個以上優良無性系,才能更好地提高產量[4]。
對油茶林要及時進行撫育,一般一年需要割草2次,宜在黃梅季節和9月份各割草一次。嫁接苖最好3年生前及時摘除花芽和幼果,否則會不利于苗木生長和嫁接苗的樹冠形成。
施肥以有機肥或餅肥為主,施肥后要立即覆土,以免肥分流失。使用化肥要合適,施復合肥優于單施氮肥,實肥時間最好在早春,每株油茶的施肥量不超過25 g,最好多次施用,每株每次用量不要超過10 g。
油茶一般情況下很少會受到病蟲害的危害。但是危害油茶林的病蟲種類卻較多,主要有炭疽病、煤污病和茶梢蛾、象鼻蟲等。對有嚴重的病株,宜砍除并燒毀,防止病源擴散。煤污病多由介殼蟲和蚜蟲引起和傳播,應保護和培育黑緣瓢蟲、火紅瓢蟲等天敵,從而減輕危害。象鼻蟲防治應抓住時機,在發病前和防病盛期為噴藥防治關鍵時期,施藥后應及時檢查蟲量,若施藥5 d后蟲量仍然有增無減,則需進行第二次防治。可選用40%辛硫磷1500倍液、三氯氟氰菊酯(功夫菊酯)1000倍液噴施[5]。
東陽市林業總場油菜產業發展十年規劃如表1所示。

表1 油茶發展十年規劃
發展林場的油茶產業,首先要轉變觀念。一是走出去。組織林技人員和林場職工到油茶種植大戶或者油茶產業發展較快的鄰近縣市進行參觀學習,借鑒經驗。二是請進來。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進行授課和現場指導,提高林場職工對油茶的認識,提高經營水平。
對零星種植、小規模種植的茶園,化零為整,變小為大,進行連片開發,形成油茶基地,走規模化發展之路。
收集被列為國家推廣品種的優質品種和各分場的種質資源,在羅山分場建設油茶良種基地,基地分為種質資源圃、采穗圃、良種繁育圃、實驗區、示范區五大功能區于一體,主要繁育高品質油茶良種,基地建成后,將進一步為其他分場和周邊油茶種植戶提供高品質的油茶良種。
在黃皮嶺分場油茶基地和羅山分場油茶良種基地各建設生產用房一幢,每幢面積90 m2,采用單層磚混結構,用于油茶基地的日常管護和存放生產物質。根據需要建設林區作業道,路基寬度1.5 m,碎石路面,方便日常的生產作業和管理[6]。
油茶花的花期很長,一直到3月初都有花開,而最佳觀賞期是在1月和2月,此時正值春節假期,林場100多畝的紅花油茶大面積開花,開始進入最佳觀賞期,也是旅游旺季。
結合浙江省現代國有林場建設,開發建設以油茶產業景觀林為主的生態旅游體系,以黃皮嶺分場紅花油茶基地為主,間種部分白花油茶并結合古法榨油、油茶基地生態體驗游、品嘗茶油大餐、香榧良種基地、毛竹基地、農家樂、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旅游區建設,吸引游客前來休閑旅游,打造以油茶產業為主線的多元化旅游品牌。
因為茶油的營養價值高,隨著人們對優質食用油產品需求的日漸增長,油茶產業將重新受到種植者和消費者的普遍歡迎。綜合上述分析,未來的油茶產業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