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安,陳 鴻,羅雪妹,蔡榮民,俞立烜
(1.福建省尤溪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福建 尤溪 365114;2.福建省尤溪縣林業規劃隊,福建 尤溪 365100)
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別名包袱花、鈴鐺花、僧帽花,是桔梗科(Campanulaceae)桔梗屬(Platycodon)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幼苗和根均可食用,含有大量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壓、降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作用[1]。在我國東北地區桔梗常被腌制為咸菜,在朝鮮半島常被用來制作泡菜。桔梗喜光、喜涼爽氣候,耐寒,莖高20~120 cm,通常無毛;葉全部輪生,部分輪生至全部互生,可作觀賞花卉;根是中醫常用藥,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膿等作用[2,7];花期7~9月份,花單朵頂生,或數朵集成假總狀花序,花冠大,長1.5~4.0 cm,花色鮮艷,有藍色、紫色或白色,花形多樣有鐘形、漏斗形,合瓣花或重瓣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3]。桔梗可秋播、冬播或春播,以秋播最好。桔梗有怕漬的習性,因此種植桔梗時選地很關鍵,桔梗適宜生長在較疏松的土壤中,尤其喜歡坡地和山地,以半陰半陽的地勢最佳,平地栽培要有良好的排水條件,由于龍眼茶是喜光植物,種植株數一般1200~1500株/hm2,所以在龍眼茶幼林中可以套種桔梗。調查在尤溪縣湯川鄉溪濱村下村山場試驗地的桔梗生長情況,分析其經濟效益,可為今后推廣油茶林發展林下經濟提供指導。
試驗地位于尤溪縣湯川鄉溪濱村下村山場,地理坐標北緯26°9′15″~26°9′50″,東經118°29′10″~118°29′55″。試驗地面積2 hm2,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7 ℃,1月份平均氣溫7.5 ℃,7月份平均氣溫24.3 ℃,≥10 ℃的積溫4500 ℃左右,年均降水量1650 mm,年均日照時數2150 h,年均蒸發量1350 mm,年均無霜期300 d,相對濕度約83%。試驗地土壤為黃壤,立地質量等級Ⅲ級,海拔610~680 m,坡度13°~16°。現有油茶林密度1350株/hm2,平均樹高2.5 m,平均冠幅1.8 m。每年都有撫育管理。
2015年1~3月份在試驗地油茶林行距2.75 m中間實施帶狀整地1.5 m寬,帶內作床畦面高10 cm、寬1.25 m,在畦床上施羊糞基肥4500 kg/hm2,均勻撒播種子15 kg/hm2;種植面積2 hm2,4~9月份進行栽培示范基地除草、給排水、肥料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2016年10~11月份進行采收、加工[4]。
2016年10月份采取隨機抽樣調查,每個樣地調查面積4 m2,共設16塊樣地。每塊調查樣地采挖根莖,洗凈泥土后分別稱量鮮品,并分別將鮮品去皮曬干稱重。
桔梗的樣地鮮品與干品產量情況如表1所示:樣地內桔梗平均鮮品重4.8 kg,干品重1.07 kg。按土地利用率45%(油茶林行距2.75 m中間作畦床1.25 m),折合生產鮮品5400 kg/hm2,生產的干品藥材為1203 kg/hm2。

表1 桔梗根莖鮮品與干品產量
4.2.1 投資成本
投資成本主要包括整地清理與施肥人工費、肥料款、種子款、種植人工費、田間管理費、病蟲害防治費、采收加工人工費等。2016年12月銷售完成,全部收回資金,資金占用費按每月6‰計算,資金占用費為2516元/hm2(表2)。

表2 桔梗投資成本分析
4.2.2 投入產出分析
(1)產值計算。
商品藥材1203 kg/hm2,平均單價35元/kg,商品藥材銷售收入42105元/hm2。
(2)凈收益。
凈收益=銷售收入-投資費用=42105元/hm2-(27750+2516)元/hm2=11839元/hm2
年利潤[5]=凈收益/投資回收年限=11839元/2=5920元,即每年利潤5920元/hm2。
年投資回報率[5]=年利潤/投資總額×100%=5920元/27750元×100%=21.3%。
(1)龍眼茶林下套種桔梗在土地利用率45%情況下,種植2年桔梗鮮品產量為5400 kg/hm2,折干品藥材產量為1203 kg/hm2。
(2)龍眼茶林下套種桔梗在土地利用率45%情況下,投資成本為27750元/hm2、資金占用費為2516 元/hm2,商品藥材銷售收入42105元/hm2,每年利潤5920元/hm2,年投資回報率21.3%。
(3)桔梗不宜連作,其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地整地與施基肥、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6],要實現高產就要認真做好每一個環節。桔梗種植2年可收回投資和利潤,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可引導農民在山地或林下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