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勝江,張丹義,韋華
(1.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百色;2.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百色)
高尿酸血癥(HUA)是一種嘌呤功能障礙代謝性疾病,由人體最終嘌呤分解產物尿酸(UA)過量和(或)排泄障礙引起的[1]。流行病學研究提示HUA 可能與CVD、MS、糖尿病和腎臟合并癥有關,是主要的危險因素,并在其代謝中起到重要作用[2]。經研究發現HUA 與T2DM 有密切聯系,T2DM 患者發生HUA 患病率更高,而HUA 患者較普通健康者易伴發T2DM,隨著年齡的增長,HUA 高患病率更加明顯[3]。但在T2DM 患者中多伴有多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并存,因此,SUA 水平是不是T2DM 獨立危險因素暫無明確結論。為了研究SUA 與T2DM 患者發病情況和主要心血管危險因素對HUA 的影響進行探討。
收集了2019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在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的T2DM 患者321 例, 均收集完整資料。 納入標準:(1)有糖尿病病史,年齡>18 歲以上;(2)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符合1999 年WHO 公布的糖尿病診斷及分型標準;(4)HUA 診斷標準:根據1977 年美國風濕病協會制定的標準:清晨空腹男性及婦女絕經后SUA 水平濃度≥420umol/L,婦女絕經前SUA 水平濃度≥360umol/L,并排除其他繼發因素。
排除標準:(1)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2)短期內發生酮癥等急性并發癥者;(3)有嚴重感染,心、肺、腎等功能衰竭患者;(4)伴有惡性腫瘤、血液、免疫、內分泌系統性疾病、嚴重外傷及大手術等;(5)不配合及資料不完整患者。
1.2.1 一般資料收集
進行詳細的病史采集,包括性別、年齡,測量身高、體重,并計算出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體重(kg)/身高(m2)。
1.2.2 生化指標檢測
納入標準的2 型糖尿病患者均夜間禁食8-10 小時后,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檢測SUA,分離后提取血清,應用日立76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均由有經驗技師進行操作:FBG、UA、血肌酐(Scr)、BUN、TC、TG、HDL-C、LDL-C、HCY結果均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
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s 表示; 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率比較采用χ2檢驗。應用二元Logistics 回歸分析相關因素對HUA 的影響,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將年齡<45 為青年,45-59 為中年,≥60 為老年人,三組間進行T2DM 合并HUA患病率統計,結果T2DM 合并HUA 組68 例(17.4%),男性39例(20.2%),女性29 例(22.7%),HUA 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呈上升局勢。在不同性別比較(P>0.05),無統計學意義,但絕經后女性發生HUA 明顯升高。(見表1)
納入滿足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321 例,其中男性193例(60.1%),女 性128 例(39.9%), 年 齡28-86 歲,平均(56.36±11.06)歲。T2DM 合并HUA 組68 例,總患病率為17.4%(男20.2%,女22.7%)。 根據統計學數據結果顯示,HUA 組年齡、糖尿病病程、BMI、BUN、Scr、TG 水平均高于NUA(P<0.05), 而HDL-C 水平低于正常尿酸組(P<0.05)。FBG、TC、LDL-C、HCY、性別(P>0.05),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不同性別、年齡T2DM 患者患病率比較

表2 T2DM 不同尿酸組間一般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
T2DM 合并HUA 組心血管危險因素發生率如下: 年 齡 ≥60 歲(54.4%),BMI ≥24kg/m2(64.7%),TC ≥5.7mmol/L(20.6%),TG ≥1.7momL/L(67.6%),LDL-C ≥3.37mmol/L(29.4%),HDL-C<1.04mmol/L(53.4%),FBG ≥7.0mmol/L(60.3%),HCY ≥15momL/L (29.4%),HbA1c ≥ 7.0(92.6%),BUN ≥ 7momL/L(30.9%),Scr ≥110umol/L(19.1%),提示各主要危險因素在T2DM患者中發生率較高。卡方檢驗結果顯示,年齡≥60 歲、BMI ≥24kg/m2、TG ≥1.7momL/ L、HCY ≥15momL/L、BUN ≥7momL/L、Scr ≥110umol/L 在T2DM 合并HUA 組的發生率高于單純T2DM 組(P<0.05)。(見表3)

表3 不同尿酸組間心血管危險因素發生率比較
以有無患HUA 為因變量,以表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指標為自變量行Logistics 回歸分析, 結果顯示年齡≥60 歲、BMI ≥24(kg/m2)、TG ≥1.7(mmol/L)是影響T2DM 患者合并HUA 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高尿酸組的二分類非條件Logistics 回歸分析
尿酸是機體嘌呤分解的代謝產物,血清尿酸水平反映機體嘌呤代謝變化,而高尿酸血癥可作為嘌呤代謝紊亂的結果。T2DM 是臨床常見慢性代謝紊亂性疾病,存在IR、糖脂代謝等異常改變。有研究[4]表明尿酸進入細胞并充當氧化劑,并作為獨立的危險因素,預測2 型糖尿病(T2DM)的指標。同樣T2DM 患者機體代謝異常也使SUA 水平的改變和HUA 的發生。雖然研究證實兩者有關聯,但這種相關性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目前沒有明確的研究數據證明。
本研究發現,T2DM 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HUA 患病率呈上升局勢, 總患病率(17.4%),男性20.2%,女性22.7%。T2DM 患者合并HUA 與一般人群基本相似[5]。比較不同性別和年齡段T2DM 患者合并HUA 的患病率發現,在男女方面無明顯差異,但在年齡≥60 歲以上及絕經后婦女HUA 患病率明顯高于一般水平,所以年齡≥60 歲、絕經后婦女可能是T2DM 患者發生HUA 的危險因素之一。而絕經后女性SUA 增高可能原因是絕經后婦女的雌激素下降導致SUA 升高從而更接近于男性的水平[6]。血清尿酸水平變化可收到多因素(高齡、肥胖、血糖、血脂等)影響。本研究發現,經兩組年齡、糖尿病病程、BMI、TG、HDL-C、BUN、Scr 指標間進行對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而進一步分析在年齡≥60歲、BMI ≥24kg/m2、TG ≥1. 7momL/L、HCY ≥15momL/L、BUN ≥7momL/L、Scr ≥110umol/L 等心血管危險因素中更易發生HUA(P<0.05)。二分類Logistics 回歸分析顯示,年齡、肥胖、血脂異常是T2DM 患者發生HUA 的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7-8]發現SUA 水平與血脂異常顯著相關,HUA 患者的血脂異常患病率高于NUA 患者,HUA 增加了血脂異常風險。其他研究[9]還表明在超重和肥胖人群HUA 和MS 的發生率更高。本研究發現T2DM 患者合并HUA 心血管危險因素發生率均大于單純T2DM 組,提示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發生率受SUA 水平升高的影響,其中肥胖和高齡、血脂異常是HUA 發生的主要原因。
隨著病情的進展,HUA 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CVD 的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10]表明T2DM 合并HUA患者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顯增高,而CKD 是加重CVD 的發生發展,致病機制可能與機體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和代謝紊亂有關。本研究結果提示,T2DM 患者中尿素氮、Scr 升高影響HUA 發生,但二分類logistics 回歸分析無明顯相關性(P>0.05),考慮與樣本量太少有關。
綜上所述,SUA 水平與T2DM 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有密切相關。T2DM 患者在年齡、BMI、血脂異常中影響HUA的發生,而HUA 通過一系列代謝途徑誘發多種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