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毅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蘇州)
在功能性腸道疾病中,功能性腹瀉比較多見,以反復、持續的水樣便、糊狀便為主要癥狀表現,但無器質性病變,部分患者可伴有腹部不適、腹痛等癥狀,由于患者病情易反復發作,病程也比較長,所以治療效果有限,對患者正常生活帶來不良影響[1]。在功能性腹瀉研究中,諸多研究認為功能性腸病與腸道微生態失調存在密切關系,因此在治療中,通過微生態制劑治療,對患者腸道微生態失調狀態進行改善,有利于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次對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106 例功能性腹瀉患者進行研究,觀察益生菌與蒙脫石散聯合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106 例功能性腹瀉患者,根據隨機抽簽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22 例,女31 例,年齡21~65 歲,平均(43.8±3.7)歲,病程2~15 年,平均(6.4±1.6)年;觀察組中,男21 例,女32 例,年齡20~67 歲,平均(44.3±3.5)歲,病程2~16 年,平均(6.6±1.5)年。所有患者均診斷為功能性腹瀉,入院時伴有不同程度水樣或糊狀便、腹痛等癥狀,癥狀持續時間3 個月以上;排除炎癥性腸病、感染性腹瀉及其它腸道器質性病變等。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給予3g 蒙脫石散(博福-益普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90)口服治療,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0.7g 麗珠腸樂(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S10960040)口服治療,2 次/d。治療期間兩組均禁止服用影響內分泌、胃腸道動力等藥物。兩組均連續治療4 周。
對比兩組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腹瀉、腹痛癥狀消失,大便成形,次數1~2 次/d;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緩解,大便性狀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癥狀無變化,3d 以上無大便,出現便秘情況,總有效率=1-無效率。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
治療后,觀察組療效為90.57%,高于對照組的77.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治療期間,對照組中7 例出現便秘情況,發生率為13.21%(7/53),觀察組中2 例出現便秘情況,發生率為3.78%(2/53),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47,P<0.05)。
胃腸道疾病中,功能性腹瀉在臨床中比較常見,發病率也比較高,患者通常病程比較常見,且復發率較高,雖然該病無腸道器質性病變,但同樣對患者正常生活會帶來極大影響。目前,在功能性腹瀉研究中,關于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諸多研究認為該病的發生與機體內菌群失調、神經內分泌調節及免疫等因素相關。并且臨床中對該病治療時缺乏特效藥物,因此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疾病遷延難愈[2]。
以往臨床中對功能性腹瀉治療中,腸道運動抑制劑、止瀉劑、收斂劑、抗生素及飲食調節等治療方法應用較多,存在用藥混亂,且治療效不理想,一旦停止用藥后患者癥狀極易反復。蒙脫石散在功能性腹瀉治療中應用比較普遍,主要成分為雙八面體蒙脫石微粒,對消化道黏膜質量有提升作用,可使黏膜屏障作用加強,對攻擊因子防御功能進行提升,使患者消化道上皮細胞再生與恢復,同時對消化道內細菌、病毒及毒素有抑制與固定效果,對消化道內氣體有吸附作用,使腸道內菌群保持平衡狀態。此外,該藥物還可使患者腸道敏感性下降,對黏膜可有效修復,發揮止瀉作用[3]。作為黏膜保護劑與止瀉作用的藥物,在功能性腹瀉治療中,近年來被作為有效、基本的治療性用藥。近年來臨床中對功能性腹瀉也進行了大量研究,對更有效的治療方法進行了探索,認為益生菌在功能性腹瀉治療中顯示出了較好的效果。益生菌,即人體攝入適當具有生物活性并對人體發揮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益生菌均有多種生物活性,對機體內病原菌繁殖、生長發揮抑制作用,對因細菌感染引起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可有效減少,避免腹瀉發生。對于人體而言,腸道內微生物種類、數量眾多,在腸道菌群平衡維持方面,益生菌可發揮明顯作用,其中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糞鏈球菌等益生菌在腸道有益菌群中可占98%以上,發揮提供營養、抗感染及對免疫系統激活的作用[4]。對于功能性腹瀉患者而言,經結腸黏膜活檢顯示,患者腸道內大腸埃希菌、厭氧菌及類桿菌數量有明顯的增加,導致微腸道生態失調、紊亂的情況,在功能性腹瀉發生與發展過程中,魏腸道功能失調全程參與。所以,從微生態學理論角度分析,在功能性腹瀉治療中,通過在機體內補充益生菌后,對腸道菌群失調狀態進行改善,抑制病原菌繁殖與生長,對患者病情有較好的改善與緩解作用。臨床中常用益生菌制劑中,雙歧桿菌活菌制劑比較常用,即麗珠腸樂,每一粒藥物中含有活菌數量在5000 萬個,藥物進入人體內后,對局部免疫應答產生刺激,粘附在腸黏膜上,對機體免疫功能有激活作用,可使腸道免疫力增強,在腸黏膜表面可形成生物學屏障,發揮保護作用,對致病菌生長進行抑制,使腸源性毒素的吸收與產生減少,從而使患者腸功能紊亂、腹瀉癥狀得到有效改善。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達到90.57%,高于對照組的77.36%,差異顯著(P<0.05),朱坤[5]等在其研究中認為,對功能性腹瀉患者采用益生菌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1.58%,高于常規治療的75.62%,與本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在功能性腹瀉治療時,益生菌的使用對患者腸道功能改善明顯,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瀉癥狀,治療效果較好。在便秘并發癥方面,觀察組為3.78%,低于對照組的13.21%,差異顯著(P<0.05),表明益生菌與蒙脫石散在功能性腹瀉治療期間,可有效減少便秘等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盡早康復有促進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功能性腹瀉治療期間,仍存在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可能與下屬因素相關:首先,近年來,諸多研究認為胃腸疾病的發生與生物、心理及社會等因素存在相關性,所以患者治療期間精神心理狀態異常對治療效果可能存在影響;其次,功能性腹瀉患者而言,引起腸蠕動速度加快,末端回腸對膽鹽吸收不良,剩余膽鹽排至結腸后,對結腸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引起腹瀉發生;此外,與某些特定食物不耐受、自主神經功能異常等因素相關。因此,在功能性腹瀉患者采用益生菌聯合蒙脫石散治療期間,還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從精神心理、飲食及神經功能等方面進行干預,以促使治療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對功能性腹瀉采用益生菌聯合蒙脫石散進行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與便秘可積極預防,治療效果理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