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英
(廣東省惠東縣人民醫院中醫科,廣東 惠州)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CNAG)是臨床上脾胃病科的常見疾病,是指胃黏膜在受到多次損傷后出現的出血、糜爛等一系列病變[1],患者表現為持續性噯氣、胃脘脹痛、食欲不振、消瘦、胃酸分泌減少等臨床癥狀。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屬于我國傳統醫學“胃脘痛、嘈雜病”的范疇,胃黏膜異型增生、腸上皮化也是由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逐漸發展形成,增加惡性癌變的風險,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2]。本文旨在探討香砂六君子湯聯合針刺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 年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96 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實驗室、專科及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上腹部不適、疼痛、食欲不振、噯氣、吞酸、嘔吐等癥狀持續性、反復性發作,胃鏡及病理顯示胃黏膜斑點狀充血、腫、紅白間隔,黏液多且稠,存在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部分上皮可發生變性、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3],中醫辨證分型屬于脾胃寒虛型。排除標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精神障礙,惡性腫瘤,消化道出血、潰瘍,妊娠和哺乳期患者。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23 例,年齡25~70 歲,平均年齡(45.96±6.53)歲,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5.85±2.46)年,對 照 組 男27 例,女21 例,年 齡23~70 歲,平 均 年齡(45.88±6.43)歲,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5.85±2.46)年。兩組患者基本信息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西藥常規治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生產廠家: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國藥準字H10950086,規格:20mg×14s),用法:20mg/次,1 次/d,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10003,規格:10mg×30s),用法:10mg/次,3 次/d,連續治療45d。
觀察組:給予香砂六君子湯聯合針刺治療,香砂六君子湯方劑組成:白芍18g,生山楂15g,木香、陳皮、半夏、黨參、茯苓、白術、雞內金各10g,甘草、砂仁(后下)各6g,1 劑/d,早晚各服用1 次,連續治療45d,針刺:取穴:雙側天樞、內關、內庭、足三里、三陰交及中脘,酒精常規消毒,0.25×40mm 華佗牌針刺針,快速刺入穴位,采用虛補實瀉法,得氣后留針30min,1次/d,5 次/周,連續治療6 周。
臨床療效[4]: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黏膜病變縮小70%以上;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緩解,黏膜病變縮小50%以上;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胃鏡檢查結果顯示黏膜病變縮小低于50%,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臨床癥狀評分[5]:評定的癥狀主要包括胃脘脹痛、胃脘痞滿、食少納呆,分為無癥狀、輕度、中度和重度,分別記0、2、4、6 分。
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胃腸道反應、頭暈、肝腎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療效總有效率為93.75%較對照組79.17%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癥狀積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胃脘脹痛、胃脘痞滿、食少納呆癥狀評分下降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不良反應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分組 胃脘脹痛 胃脘痞滿 食少納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8) 3.81±0.15 1.04±0.10* 4.45±0.20 1.15±0.13* 4.72±0.30 1.25±0.16*對照組(n=48) 3.79±0.12 2.23±0.11* 4.52±0.17 2.34±0.15* 4.69±0.28 2.38±0.19*t 0.113 3.000 0.014 2.847 0.275 3.078 P 0.876 0.039 0.986 0.041 0.725 0.037

表3 不良反應分析[n(%)]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臨床脾胃病科常見的疾病,患病早期無顯著的臨床癥狀,常常延誤治療的時間,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表現為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脹痛、消化不良等臨床癥狀,胃部長期受到損傷,失養后即可引起慢性非萎縮性胃炎[6]。臨床上西醫對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治療主要以質子泵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也是臨床上治療慢性胃炎的經典三聯用藥方法,療效確切,可以促進患者胃黏膜防御能力[7],但是極易產生不良反應,并且服藥的禁忌癥多,對整體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延長治療的時間。
我國傳統中醫認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長期誤診、漏診、漏治易發展為脾胃虛寒型證型,其病因為脾胃虧虛,陽氣失衡,致病機理是寒與虛,寒氣侵入、飲食不節、情志抑郁、作息混亂導致機體經脈凝滯血瘀,運行淤阻,增加氣血的消耗,致氣血兩虧[8],治療當以健脾和胃,補氣養血為主要原則。
本研究顯示:香砂六君子湯聯合針刺治療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提高,總有效率為93.75%,胃脘脹痛、胃脘痞滿、食少納呆癥狀評分下降更顯著,僅有2 例出現不良反應,表明香砂六君子湯聯合針刺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提高安全性,香砂六君子湯主要由白芍、生山楂、木香、陳皮、半夏、黨參、茯苓、白術、雞內金、甘草、砂仁等組成成,其中陳皮、半夏、木香、砂仁具有燥濕理氣之效,而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等具有補氣健脾,和胃消脹之效,主要何用共湊健脾和胃,益氣消痞之效[9-10],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白術、木香、茯苓促進腸管運動和增加消化液分泌的作用顯著,黨參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消化的功能,陳皮可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半夏、砂仁增強胃腸的蠕動,同時半夏還具有抑制蛋白酶活性的功能,促進患者胃黏膜修復。足三里乃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胃臟腑下之合穴也,針刺該穴調節臟腑經絡之氣,胃臟腑之氣升之,健脾理氣和胃,扶正祛邪,強身健體,內關屬手厥心包經,針刺可治胸、心、胃不適,解郁寬胸,尤其是胃脘痛,天樞乃屬足陽明、胃經,大腸之募穴,上下溝通之樞紐,針刺可調和脾胃,化胃之瘀滯,祛毒除濕,內庭為治熱病之要穴,針刺改穴可改善胃火熾,亦可改善患者精神疾患,三陰交乃足太陰、足厥陰、足少陰之交匯之穴,可調節脾胃之氣血,益氣養肝,中脘為募,合募相配,是治療臟腑之病的關鍵之穴[11],諸穴合刺,調節患者全身,增強體質,促進患者疾病的恢復。
綜上所述,香砂六君子湯聯合針刺治療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提高,改善患者胃脘脹痛、胃脘痞滿、食少納呆等臨床癥狀,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