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蒲
(陽城縣人民醫院 藥劑科,山西 晉城)
臨床不合理用藥指的是在用藥的過程中,由于主客觀因素導致的用藥無指征、溶媒及溶媒量不適宜、用法不適宜等現象。盡管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深入,不合理醫囑有明顯減少,但是仍舊存在,對用藥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科學性構成了巨大的挑戰[1]。因此,必須加強醫囑點評,減少臨床不合理用藥現象的發生。臨床藥師是臨床合理用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要求積極參與至臨床醫師的醫囑制定中,為臨床醫師醫囑的制定提供科學的參考,以便制定出最安全、最科學、最有效的用藥方案,保證所用藥物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應有的價值,降低不合理用藥發生率[2]。根據藥品說明書、《中國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 、相關疾病診療指南、《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注:原衛生部2010 年頒布]開展醫囑點評,2019 年6 月至2020年5 月期間,每月定期抽取部分醫囑進行點評。為此,本研究將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醫囑點評及臨床用藥合理性進行分析,旨在了解我院存在的主要不合理用藥問題,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期間,每月隨機抽取若干病例,各科室病歷總共抽取751 份作為研究對象。所抽取的病例,覆蓋了醫院各個科室,包括神經內科(80 份)、呼吸消化科(70 份)、心血管內科(72 份)、骨科(71 份)、感染科(32 份)、耳鼻喉科(44 份)、兒科(68 份)、腎內科(57 份)、綜合病區(57 份)、神經胸外科(50 份)、普外科(80 份)、婦產科(70 份)。
根據《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對所抽取的病例進行點評分析,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進行點評:用藥無指征、聯用過度、溶媒及溶媒量不適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用法不適宜、超療程用藥、劑量及頻次不適宜、禁忌癥用藥。
由臨床藥學室醫囑點評組點評每份病歷并填寫醫囑審查單,登記患者基本情況和醫囑用藥情況,對醫囑用藥合理性進行評價。報醫院用藥評審專家組給出最后的建議和處理意見,把評審結果和改進建議反饋到醫務科。
分析全部點評病例各月份合理、不合理病例數及構成比情況;分析不合理用藥科室分布情況和主要不合理用藥類型情況。
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間,總共點評病例751 份,合理病例488 份(64.98%),不合理病例263 份(35.02%)。各月份不合理用藥構成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合理用藥情況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總共抽取的751 份醫囑進行點評,結果顯示,不合理用藥263 份,占比35.02%。相較于其它不合理用藥類型,適應癥不適宜、溶媒及溶媒量不適宜、用法不適宜、超療程用藥等不合理用藥類型占比較高,均超過了15%。不合理用藥主要類型如下表2 所示。

表2 臨床不合理用藥類型情況的分析
該類醫囑占總不合理醫囑的20.91%。如:(1)前庭周圍性眩暈使用注射用奧扎格雷鈉,說明書適應癥“用于急性血栓性腦梗死和腦梗死所伴隨的運動障礙”。(2)頸脊髓損傷使用注射用甲硫氨酸維B1,說明書適應癥“用于改善肝臟機能和藥物中毒的輔助治療”。
該類醫囑占總不合理醫囑的15.97%。如:蔗糖鐵注射液每日一次,說明書注明“每周用藥2-3 次”,一天一次用藥過于頻繁。
該類醫囑占總不合理醫囑的15.97%。如:(1)注射用蘭索拉唑靜脈滴注10 日,治療胃潰瘍出血。注射用蘭索拉唑目前尚無超過7 日用藥的安全性數據。
該類醫囑占總不合理醫囑的15.21%。溶媒的選擇直接影響藥物的穩定性和臨床療效;溶媒的用量過少,可導致血藥濃度高于正常值,或藥物不能充分溶解,形成不溶性微粒,使藥品不良反應增加。如:(1)注射用乙酰谷酰胺600mg+ 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說明書注明“用5%或10%的葡萄糖溶液250mL 稀釋后,緩慢滴注”。(2)注射用奧扎格雷鈉80mg+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靜脈滴注。說明書注明“溶于500mL 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
該類醫囑占總不合理醫囑的11.41%。如:(1)注射用鹽酸川芎嗪160mg+0.9% 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藥品說明書注明“每次80mg-120mg”。(2)注射用泮托拉唑鈉80mg+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靜脈滴注。泮托拉唑鈉說明書注明“單劑量不超過40mg”。
該類醫囑占總不合理醫囑的10.27%。如:(1)橈骨骨折手術預防感染使用注射用頭孢噻肟鈉,選藥不適宜。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感染應選擇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鏈球菌屬感染的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唑林、頭孢呋辛)。(2)跟骨骨折骨內固定術預防使用頭孢呋辛1.5g+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2天。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Ⅰ類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不超過24 小時。
該類醫囑占總不合理醫囑的7.98%。如:腦梗死使用注射用長春西汀+注射用血塞通+神經節苷酯鈉+注射用奧扎格雷鈉+依達拉奉注射液等。違反了《輔助用藥管理規定》中住院患者在院治療原則上每日使用輔助用藥不得超過三種。
該類醫囑占總不合理醫囑的2.28%。如:心功能衰竭使用注射用奧扎格雷鈉。奧扎格雷鈉說明書注明“禁用于有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如嚴重心律不齊、心肌梗塞者”。
病區醫囑單的點評以病歷為基礎,通過查閱患者的病程記錄,實驗室檢查如:心電圖、血常規、血生化、病原學檢查、藥物敏感試驗等,結合用藥醫囑單,分析藥物使用的合理與否[3-4]。病區醫囑單中存在的用藥問題涉及藥物使用的各個方面,對醫囑單的點評,也是對點評人員的業務知識的鍛煉與提高[5]。藥師需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掌握較豐富的臨床用藥經驗和合理用藥知識,全面掌握藥物的藥理作用、藥代動力學、藥效學、藥物之間的相作用、適應證、禁忌證、注意事項、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知識,才能很好地完成點評工作[6-7]。臨床不合理用藥的原因主要是臨床醫師對相關藥物知識、相關疾病治療指南掌握不全,忽視了用法用量、藥動學及藥效學特點。針對我院不合理用藥問題,藥師深入臨床對用藥問題提供及時咨詢,與臨床醫師和護理人員深入交流,提供藥物前沿信息,在院內舉行臨床醫師用藥知識全員培訓,加強臨床醫師對合理用藥的理解,降低用藥風險。總之,醫師和藥師的目標是一樣的,通過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以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提高我院醫療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