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肝膽疾病,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具體包含:結石性、血管性疾病和腫瘤性疾病等,其中,腫瘤性疾病一般可分為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兩種類型,且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發作期間,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在對其身體造成折磨的同時還會引發焦慮、無助、抑郁等負面情緒的出現,進而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2]。因此,對肝膽外科腫瘤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就顯得極為重要。在本文研究中,將針對82例我院肝膽外科收治的腫瘤患者開展優質護理干預效果的分析,相關匯總如下。
以82 例我院肝膽外科收治于2018 年5 月至2020 年3月的腫瘤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參考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表法的方式分為2 組,一組為參照組,分配患者41 例,包含:男患23 例,女患18 例,年齡最大值64,年齡最小值25,平均(44.52±1.69)歲,疾病類型:9 例肝癌,12 例膽管癌,5 例膽囊癌,15 例其他肝膽總管疾病。另外一組為研究組,分配患者總數為41,包含:男患25 例,女患16 例,年齡最大值67,年齡最小值23,平均(45.09±1.78)歲,疾病類型:7 例肝癌,11 例膽管癌,4 例膽囊癌,19 例其他肝膽總管疾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方面,參照組與研究組肝膽外科腫瘤患者相比,差異并不明顯,具備可比性,P>0.05。
參照組:常規護理,包括:口頭宣教、用藥指導、患者不良癥狀詢問等。
研究組:優質護理,主要干預內容如下:(1)心理指導。入院階段,護理人員應保持一種親切、和藹的態度進行迎接,并為患者講解醫院內具體情況、規定、相關科室所在位置等,對于部分病情相對嚴重患者,還可為其提供輪椅設備,以此來緩解其內心的緊張情緒;(2)認知干預。發放疾病宣傳手冊,在患者床旁設置PAD 應用,指導其利用手機進行掃描后自主學習有關疾病的具體知識,提高其疾病認知程度與治療配合度[3-5]。(3)飲食護理。結合患者自身體質對其每日所需攝入熱量值進行計算,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對應的營養膳食,由配餐人員定時將餐車送至病區門口,提高患者用餐的便捷性。(4)運動鍛煉。在患者病情趨于穩定的基礎上,護理人員可鼓勵其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活動,盡量以散步、爬樓梯、體操等有氧運動為主,其時間與強度均以患者耐受程度為宜,從而增強其自身體質與免疫能力[6-8]。(5)出院指導。出院時,臨床護理工作者還可將部分需要重點注意的事項進行整理,并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指導患者添加醫院公眾號,定期對平臺內容進行更新,并監督患者及時前往醫院進行疾病復查。
統計參照組、研究組肝膽外科腫瘤患者的常規護理、優質護理有效率情況,并對比其滿意度指標。
研究數據采取版本為SPSS 20.0 的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表明,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
研究組患者的優質護理有效率(95.12%)相比參照組(78.05%)較高,P<0.05。如表1。

表1 2 組患者臨床護理有效率的比對(%)
研究組(92.68%)與參照組患者(75.61%)的護理滿意度相比,有顯著優勢,P<0.05。如表2。

表2 2 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的比對(%)
優質護理,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護理模式,指的是以患者為中心,在對其基本病情進行關注的同時采取針對性措施疏導其各項不良情緒,以此來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整個流程[9-10]。
本文研究結果中,數據顯示:優質護理干預后,在總有效率、滿意度指標方面,研究組41 例肝膽外科腫瘤患者為95.12%、92.68%,參照組41 例肝膽外科腫瘤患者為78.05%、75.61%,相比較來說,研究組較高,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由此可見,優質護理在肝膽外科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為確切。其原因分析為,優質護理的應用,能夠使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糾正其疾病觀念,提高患者的認知程度與治療配合度;與此同時,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相關護理工作人員還可以從患者的心理入手,主動與患者溝通,為其介紹醫院內的基本環境,提供輪椅等設備,為患者列舉本院治療成功的案例,以此來達到消除患者內心對陌生環境、人員抵觸感的效果,增強患者自信心。另外,在日常飲食、運動鍛煉方面,相關護理工作人員還可以根據患者自身的喜好和病情恢復狀況為其進行對應護理規劃的制定,從而有效的保障患者體內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提高其自身體質與免疫力指標,較好的穩定患者病情[11]。
總而言之,在肝膽外科腫瘤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臨床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充分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的同時采取優質護理干預的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較好的改善其臨床癥狀,推動患者治療有效率和滿意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具有較高的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