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沐紫,盛文倩,支佳羽,王志剛
(1.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南開中醫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市南開區中醫院,天津 300193;3.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193)
腦膠質瘤手術后構音功能障礙,為延髓背側腫瘤切除術(如第四腦室內腫瘤)后常見的并發癥[1],手術損傷延髓疑核、舌下神經核或其下運動神經元神經, 引起構音肌群遲緩無力、肌肉萎縮出現構音功能障礙,臨床常見表現為語句短促、 音調低、 音量小、鼻音重、發音模糊不清等,還可伴有吞咽困難,進食嗆咳等癥狀[2]。
淺刺這一概念在《靈樞》中已有詳盡描述,揚刺、絡刺、毛刺、浮刺……均屬于淺刺范疇,現代廣泛應用于臨床的“腕踝針”也是淺刺方法之一。皮部淺刺針法針刺深度較淺、疼痛小、針感柔和,且能達到與常規針刺相同的效果,更易被患者接受,現將皮部淺刺針法治療腦膠質瘤術后構音功能障礙經驗介紹如下。
皮部淺刺針法是結合了經絡理論、現代解剖學的針灸治療方法[3]。“皮部”這一概念最早見于《素問·皮部論》謂:“ 凡十二經絡脈者, 皮之部也。”有醫者提出,人體腧穴廣布,經絡縱橫,將身體各個部位連接起來,也將軀干四肢按照經絡走行分為十二個區域,即是“皮部”所在[4]。臟腑的病理變化能反映至體表皮膚,表現為皮溫,色澤變化,或出現麻木、疼痛等異常感覺,而外邪侵襲也可通過體表,傳變至臟腑,這正是《靈樞·外揣》所說:“司外揣內,司內揣外”,可見診察“皮部”是一種診斷疾病的有效方法,也為“皮部淺刺法”的治療提供了中醫理論基礎。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人體三道防線中的第一道。皮膚由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構成,真皮層是皮膚重要的一層,除防御作用外,還承擔了分泌皮脂、營養皮膚、調節體溫、調節汗腺分泌等重要功能。皮部淺刺法的主要作用部位為真皮層[5],針刺捻轉使彈性纖維及膠原纖維纏繞針體,繼而帶動真皮層中的疏松結締組織扭轉。Brazzini B等[6]研究表明,皮膚受到的刺激可以影響局部和中樞水平上的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大腦也可以調節皮膚局部誘導的炎癥狀態,皮膚通過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與大腦建立了雙向連接,其中通過刺激皮膚產生的神經肽是這一過程中的關鍵物質。關于皮部淺刺針法的現代醫學機制眾說紛紜,尚無統一說法,但無論是傳統醫學理論還是現代醫學研究,都為皮部淺刺針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腦膠質瘤術后出現構音功能障礙,主因局部損傷、瘀血內停為有形之實邪;術后體虛、氣血不足為無形之虛損。究其“瘤”病本身,主因中焦脾胃虛弱,導致輸轉水液不利而痰濁內生,氣虛無力推動導致痰濁與瘀血交結,故而上蒙清竅,下阻舌竅發病。病機為氣血不足,痰瘀阻竅。治療應以補益氣血,祛瘀開竅為原則。取督脈皮部(取印堂穴至后四神聰穴為上下界限,以過兩眉頭垂線為左右界限),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皮部(以神闕穴至關元穴為上下界限,兩側天樞穴為左右邊界)進行針刺治療。《難經·二十八難》載: “督脈者,起于下極之輸……上至風府,入屬于腦。”督脈出于會陰,入絡于腦,主諸腦病,其為“陽脈之海”,并能通達一身上下之陽氣,淺刺督脈在頭面的皮部區域使陽氣漸升,所謂“氣為血之帥”,人體陽氣充盈,能推動一身氣血之運行流暢,達到開竅醒神、化瘀通絡的治療目的;“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論》謂:“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淺刺足陽明胃經在臍周的皮部,一者補益氣血,使氣血生化有源;二者“脾為生痰之器”,補益中焦脾胃,使痰濁無所生;三者調節脾胃氣機,恢復其“居中央而灌四傍”的樞紐功能,調節水液輸布,使清者上升濡養腦竅,濁者下降引瘀邪下行;腎主骨,生髓,而腦為髓海,且《靈樞·經脈》謂“其直者,從腎……循喉嚨,挾舌本”。言明腎經循行與“舌竅”關系密切。故淺刺足少陰腎經于臍周的皮部,能益腎生髓、濡養腦府、補益后天,又兼通關開竅的作用。用1.5寸毫針,常規消毒,以單手進針法進針,刺入真皮層,深度2~3mm,施以小幅度(<90°)高頻率(120~160次/min)捻轉手法,行針10~20s后,留針30min,以針尖掛于皮膚表層,針體躺平為度,各針距離5~15mm,也可視患者體型適當增減針刺數目、調整針刺距離。
患者,男,39歲。以頭痛、頭暈1個月余為主訴,就診于當地醫院,核磁共振增強掃描示右側顳葉占位,考慮膠質瘤。遂于當地醫院行顱內占位切除術,術后出現構音功能障礙。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失語,吞咽困難,胃管進食,寐欠安,小便正常,大便黏,2日一行,舌淡紫苔白膩,脈細澀。西醫診斷為腦膠質瘤術后構音功能障礙。中醫診斷為喑痱,氣血虧虛、痰瘀阻絡證。治以益氣活血,祛痰通絡。用皮部淺刺針法。7天為一療程,治療第2個療程后可吞咽少量半流質食物,胃管留置,仍不能發音,不能進行語言交流。治療3個療程后能夠發單元音,但吐字不清,發音不準,難以進行語言交流,可進食半流質食物,胃管拔除。治療5個療程后吐字較清晰,發音欠準確,可進行基本語言交流,可飲30mL左右溫水,嗆咳1~2次。繼前治療1個月后吐字較清晰,語言欠流利,發音較準確,可進行正常語言交流,可進食泥狀食物,飲水基本無嗆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