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慶偉,王正
1.揚州東方醫院病理科,江蘇揚州 225012;2.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病理科,江蘇揚州 225000
甲狀腺髓樣癌是由具有甲狀腺C 細胞分化證據的腫瘤細胞構成的惡性腫瘤,發病率較低,占所有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比例小于2%~3%[1]。C 細胞為神經內分泌細胞,能合成分泌降鈣素及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等激素,其屬于攝取胺前體和脫羧反應細胞, 因此該病為神經內分泌系統腫瘤之一。 甲狀腺髓樣癌分為散發性和遺傳性[2]。 約70%的患者為散發性,女性占優勢,發病的高峰年齡在50~60 歲。 約30%的患者為遺傳性,發病年齡較小。 甲狀腺髓樣癌由于發病率較低,且形態學具有多樣性,易與其他腫瘤混淆,該文研究2017 年1 月—2018年12 月間4 例甲狀腺髓樣癌,并復習相關文獻,對其臨床組織學特點、免疫組化特征、鑒別診斷和生物學行為進行探討, 以期能夠提高臨床病理醫師對該疾病的認識。
收集甲狀腺髓樣癌4 例, 其中2 例為甲狀腺微小髓樣癌。 所有患者均經高級職稱醫師確診。 4 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48~61 歲。 所有患者均無明顯臨床癥狀,因體檢發現甲狀腺占位而入院治療, 其中3 例臨床考慮為甲狀腺癌。
手術切除標本經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 石蠟包埋,常規切片,分別做HE 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標記。所選一 抗TTF-1、TG、Calcitonin、Syn、CgA、CD56、CK19、Ki-67 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采用Ventana 全自動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儀進行染色。
所有腫塊均為灰白色,質地均勻偏硬,未見包膜,腫瘤境界較清。 例1 見2 枚腫塊,分別位于甲狀腺左葉及右葉,最大徑分別為3、1.5 cm。 例2 見3 枚腫塊,分別位于甲狀腺左葉、右葉及峽部,最大徑分別為1、2、0.4 cm。例3 見1 枚腫塊,最大徑為0.7 cm。例4 見1 枚腫塊,最大徑為0.4 cm。
鏡下腫瘤境界不清, 至少部分區域浸潤周圍甲狀腺組織。 腫瘤細胞呈圓形、卵圓形、多角形,胞漿較為豐富(圖1),嗜酸性或略呈透明樣,細胞核圓形或卵圓形,核仁不明顯,核分裂象少見,腫瘤細胞排列呈巢狀、片狀或梁索狀,其中1 例見假乳頭狀結構。 間質內可見膠原及纖維血管分割,4 例均見淀粉樣物質沉積, 未見出血壞死。

圖1 細胞呈圓形、卵圓形、多角形,胞漿較為豐富,間質見淀粉樣物質

圖2 腫瘤細胞Calcitonin 呈胞漿陽性表達

圖3 腫瘤細胞TTF-1 呈核陽性表達
腫瘤細胞Calcitonin (圖2)、TTF-1 (圖3)、Syn、CgA、CD56 均 為 陽 性, TG、CK19 陰 性,Ki67 指 數 約1%~3%。
1959 年Hazard JB 等[3]首次描述了甲狀腺髓樣癌的組織學特點。 隨后的研究證實其來源于甲狀腺濾泡旁細胞(C 細胞)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上大多數腫瘤發生于甲狀腺上部與中部的交界處, 因為該處甲狀腺C細胞密集。 大多數散發性患者表現為無痛性結節,部分患者由于局部腫瘤的廣泛生長可引起上呼吸道阻塞和吞咽困難。 幾乎所有的甲狀腺髓樣癌患者血清中降鈣素(CT)水平升高,部分伴有CEA 水平升高,特別當血清CT>100 pg/mL 時, 要高度警惕髓樣癌存在的可能性,少數甲狀腺髓樣癌患者血清CT 值可以正常,其診斷需要綜合判斷[4]。 甲狀腺髓樣癌超聲影像學有其自身特點,超聲醫師熟練掌握甲狀腺髓樣癌的聲像圖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診斷準確率。Wang L 等[5]研究發現腫塊境界不清、顯著的低回聲、微鈣化、縱橫比小于1 等更具有診斷特征性,且與增強CT 相比更方便快捷,準確性更高。
甲狀腺髓樣癌大小變化較大, 可以從數毫米至占據整個甲狀腺, 當最大徑<1 cm 時稱為微小髓樣癌,其大體形態及組織學形態并無差別。 大體形態上,腫瘤通常為灰白至灰褐色,質地較硬,無包膜,境界相對清晰,散發性常為單側單發,遺傳性常為雙側或多發。 顯微鏡下,腫瘤并不是大體上所見的境界清晰,經常浸潤周圍甲狀腺組織。 腫瘤細胞大多呈圓形、卵圓形、多角形,多數胞漿較為豐富,嗜酸性或嗜雙色性,細胞核圓形或卵圓形,一般核仁不明顯,排列呈巢狀、片狀或梁索狀。 間質成分不一,可以間質較少,也可以有膠原、纖維血管分割,間質內可見鈣化,見到淀粉樣物質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當不能確認是淀粉樣物質還是膠原組織時,可以用剛果紅染色進行判斷。 部分腫瘤還具有少見形態學特點[6-7],包括腫瘤細胞呈嗜酸細胞樣,漿細胞樣,梭形細胞樣、巨細胞樣、小細胞樣等細胞學形態。 腫瘤細胞還可形成假乳頭結構、濾泡樣結構。 由于甲狀腺髓樣癌的多形性的特點,組織學上有時難以辨認,常需要免疫組化檢查輔助診斷,Calcitonin 染色具有診斷價值,幾乎均為陽性,神經內分泌標記物Syn、CgA、CD56 一般陽性,TTF-1、CEA 可以陽性, TG、CK19 一般陰性。RET 基因突變是甲狀腺髓樣癌發生過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8],幾乎所有的遺傳性和約50%散發性甲狀腺髓樣癌患者都有RET 基因突變, 其中最常見的是M918T 突變。RET 基因突變不僅可以對甲狀腺髓樣癌的確診進行輔助診斷,同時對預后具有一定的提示意義,有學者[9]指出RET 基因突變與頸部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 即使沒有明確的頸側淋巴結轉移的證據,外顯子11 和13 突變也可以作為預防性同側全頸淋巴結切除的預測因子。
甲狀腺髓樣癌還需要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診斷:①甲狀腺低分化癌: 形態學上介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之間,形態多樣,呈島狀、梁狀、實性排列,浸潤性生長。與髓樣癌相比,可見壞死,核分裂象多見,間質無淀粉樣物質。 免疫組化標記瘤細胞TTF-1、TG 均陽性,Calcitonin 陰性。②實體亞型甲狀腺乳頭狀癌:雖然該腫瘤細胞呈實體片狀,幾乎不見乳頭狀結構,極易與髓樣癌混淆,但該腫瘤細胞核仍具乳頭狀癌細胞核特點。 免疫組化標記瘤細胞TTF-1、TG、CK19 均陽性, Calcitonin 陰性。 ③透明變梁狀細胞腫瘤:腫瘤呈梁狀生長,間質內有透明變性物質,HE 形態上需與髓樣癌相鑒別。 此腫瘤間質內為透明變性物質,而非淀粉樣變性,剛果紅染色可鑒別。此外免疫組化TTF-1、TG 均陽性,Calcitonin 陰性。
甲狀腺髓樣癌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 早期髓樣癌主要首選甲狀腺全切及不同范圍頸淋巴清掃術[10],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者進行手術的方式是姑息性治療,要注意盡量減少并發癥發生。 凡得他尼和卡博替、阿帕替、索拉菲尼、達卡巴嗪+5-Fu、安羅替尼等藥物治療有可能作為晚期患者治療的新選擇[11]。患者血清CT 和CEA 的水平與疾病密切相關, 可用于術后動態監測手術治療的徹底性及腫瘤是否復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