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珍花
廈門市兒童醫院急診科,福建廈門 361000
小兒高熱驚厥是臨床極為嚴重的急癥, 病情發展迅速,如干預不及時或不合理,可威脅患兒生命安全或是對其神經功能造成永久性影響[1]。 小兒高熱驚厥的發病多與上呼吸道感染相關, 患兒在發病后表現出意識喪失、眼球上翻及全身肌肉強直性或陣攣性抽搐[2]。 此類患兒的治療,急診護理是重要的一環,如何急救護理此類患兒是兒科工作者研究的熱點問題[3-5]。 該次研究以該院2018 年3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部分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患兒66 例為研究對象,對比常規護理模式與以降溫急救護理為基礎的綜合護理在患兒救治中的應用情況,現報道如下。
經倫理委員會審核,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患兒66 例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6]中相關診斷標準;②患兒家屬自愿參與該次研究。 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主要器官、免疫功能障礙或發育不全。 將選取的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2 例),觀察組(34 例)。 對照組中男患兒16 例,女患兒16 例;年齡0.5~12 歲,平均年齡(5.68±2.14)歲;發熱時間(2.65±1.15)d;入院體溫(39.62±0.46)℃。 觀察組中男患兒17 例,女患兒17例;年齡0.5~12 歲,平均年齡(5.73±2.20)歲;發熱時間(2.75±1.18)d;入院體溫(39.56±0.42)℃。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予以該組患兒常規護理干預, 患兒入院后,將其衣物解開,將患兒平放,取平臥位,同時清理患兒口腔分泌物,并將患兒頭部偏向一側。 如患兒抽搐較為嚴重,則將少量紗布置入患兒口腔,為避免墜床,抬起床邊護欄。 在患兒生命體征和癥狀穩定后,予以患兒家長健康宣教,減少家長探視時間和頻率,避免光、聲對患兒的刺激影響。 患兒住院期間,注意保持患兒皮膚清潔,及時為患兒更換尿布。
1.2.2 觀察組 該組實施以降溫急救為基礎的綜合護理干預,其實施如下:①急救護理。 在患兒送治后,立即予以患兒去枕平臥位, 除必要的搬動外, 不輕易搬動患兒,將其頭偏向一側,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順暢;如患兒反復驚厥,借助舌鉗將患兒舌體牽出,防止舌下墜影響呼吸[7]。 ②降溫護理。 優先予以患兒物理降溫,將室內溫度調整至22℃左右,濕度控制在50%~60%間,間歇通風。使用酒精或溫水幫助患兒頭部降溫。按照醫囑使用降溫藥物和止驚藥物, 降溫期間測量體溫1 次/h,注意要防止體溫下降過快,與此同時做好液體的補充,防止脫水[8]。③病情監護。在患兒急救期間嚴密觀察患兒的體溫等相關指標, 并在異常情況時及時報告醫師。 觀察患兒的神經系統興奮程度,虛脫癥狀、神志改變等,在有異常時也及時報告醫師[9]。 ④對患兒的皮膚、口腔進行護理。 保持患兒皮膚的干爽清潔,保持口腔的清潔,降低感染風險[10]。⑤年齡較大的患兒,可依據患兒的心理狀態,予以心理干預,幫助其樹立疾病治療的信心。
①對比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 驚厥控制時間及住院時間。 ②對比兩組患兒驚厥復發率、不良事件(感染、墜床等)發生率。
選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的退熱時間、驚厥控制時間、住院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對比()

表1 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對比()
組別退熱時間(h)驚厥控制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n=34)對照組(n=32)t 值P 值22.62±6.15 28.45±6.84 3.645 0.001 4.15±1.20 5.53±1.45 4.222<0.001 6.20±1.45 7.86±1.86 4.057<0.001
觀察組患兒驚厥復發率2.94%、 不良事件發生率0.00%低于對照組21.88%、1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13、4.927,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復發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高熱驚厥多發生于嬰幼兒時期, 臨床上是指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導致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發生不自主的強直或陣攣性收縮[11-12]。 在痙攣進展過程中,患兒伴有不同程度呼吸障礙、體溫上升、肌張力異常、瞳孔異常等,隨著病情進展,還可出現意識喪失、口吐白沫、牙關緊閉、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癥狀,如干預不及時可能導致神經功能永久性損傷, 甚至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13-14]。
該次研究從急救護理的角度出發, 探索如何更好地救治干預高熱驚厥患兒。 以降溫急救為基礎的綜合護理抓住了此類患兒的護理重點,即以降溫為核心,通過物理、藥物等不同方式幫助降溫,同時對體溫、肛溫等嚴密監測, 實時調節降溫方案以達到最理想的控溫效果。 同時輔以其他諸如急救護理、皮膚護理、口腔護理等綜合護理措施, 最終提高了護理高熱驚厥患兒的質量。 觀察組應用以降溫急救為基礎的綜合護理措施其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常規護理,在退熱時間、驚厥控制時間及住院時間的對比中, 指標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驚厥復發率2.94%、不良事件發生率0.00%低于對照組21.88%、18.75%(P<0.05)。該文與古雪花[15]的研究相似。其研究為分析在小兒高熱驚厥患者中運用綜合護理干預的實際價值,選取某院收治的82 例小兒高熱驚厥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結合臨床隨機表法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干預, 通過對比兩組驚厥消失和住院時間以及復發率,分析兩組血清生化指標(血鉀、血鈉、血糖)。 結果得出護理后,兩組驚厥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以及血清生化指標對比,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觀察組的復發率是7.3%,對照組的復發率是2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結果提示以降溫急救為基礎綜合護理措施,在高熱驚厥患兒的護理中可發揮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 該次研究采用以降溫急救護理為基礎的綜合護理措施在小兒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患兒的護理中發揮出極為理想的護理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