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佳,章狀云,胡建
南京市溧水區人民醫院麻醉科,江蘇南京 2112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但術后疼痛劇烈,嚴重影響患者預后以及醫患和諧關系,及時有效的術后鎮痛措施對術后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既可以緩解疼痛,又可以降低炎性反應,有利于術后康復[1]。舒芬太尼在術后鎮痛效果已經得到臨床一致認可,但其極易造成消化道癥狀、嗜睡等不良反應,對鎮痛效果具有明顯的制約作用。 地佐辛是新型的阿片受體混合激動-拮抗藥物,具有較好的鎮靜、鎮痛和輕度呼吸抑制作用,其與舒芬太尼聯合應用可增強鎮痛效果,安全性較高, 該文隨機選取該院2015 年4 月—2019 年12月期間的114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就地佐辛聯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應用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114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組觀察組患者男30 例, 女27 例; 年齡26~63 歲, 平均年齡(45±18)歲;其中膽囊結石20 例,急慢性膽囊炎20 例,膽囊息肉17 例。 對照組患者男25 例,女32 例;年齡24~66 歲,平均年齡(44~20)歲;其中膽囊結石22 例,急慢性膽囊炎19 例,膽囊息肉16 例。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次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符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指征[2]; ②均為美國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3];③經患者及家屬同意自愿參與該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等臟器器質性病變者,凝血功能障礙者,以及惡性腫瘤等疾病者;②既往存在麻醉藥物過敏史者;③無手術史者;④妊娠、哺乳期者;⑤精神、神經異常,不能配合治療或其他原因依從性差者;⑥慢性疼痛患者。
所有患者于手術前0.5 h 予以咪達唑侖(國藥準字H20113433)0.05 mg/kg,阿托品(國藥準字H41021257)0.5 mg,肌注,然后行氣管插管,并于手術全程予以全靜脈維持麻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并于取出切除的膽囊時,取3 mL 鎮痛泵內藥物作為負荷劑量。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取舒芬太尼 (國藥準字H20054256)2.0 μg/kg+0.9%NaCl 溶液100 mL 于鎮痛泵內,進行鎮痛治療;觀察組取地佐辛(國藥準字H20080329)0.3 mg/kg+舒芬太尼1.5 μg/kg+0.9%NaCl 溶液100 mL 于鎮痛泵內進行鎮痛治療。兩組參數設定為:持續輸注量2 mL/h,單次按壓劑量0.5 mL,鎖定時間15~30 min。
疼痛程度分別于術前1 h、術后1 h、術后6 h、12 h、24 h 和48 h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評估[4];炎性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6 (IL-6) 和白細胞介素-10 (IL-10),分別于術前、術后24 h 采用酶聯免疫法進行檢測[5]。
選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1 h 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 h、12 h、24 h 和48 h 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 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術后24 h 的IL-6 和IL-10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比較[(),pg/mL]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比較[(),pg/mL]
組別IL-6術前 術后24 h IL-10術前 術后24 h觀察組(n=57)對照組(n=57)t 值P 值94.86±17.26 92.56±18.17 0.693 0.490 99.44±18.26 120.84±21.37 5.748<0.001 38.14±5.66 37.95±5.43 0.183 0.855 32.07±4.25 43.52±5.06 13.082<0.001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 醫療技術水平得到飛躍性進展,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口小、出血量少、預后快等優勢,療效被臨床廣泛認可,但由于術中大多存在過度牽拉腹膜以及術后氣腹, 導致術后疼痛劇烈,嚴重影響預后,因此,選擇恰當、有效的鎮痛措施對預后康復十分關鍵。 舒芬太尼是臨床公認的最常用的術后鎮痛藥物,其具有呼吸抑制輕、鎮痛效果好、 清除半衰期長等明顯優勢, 但長期臨床數據顯示,大量應用該藥存在惡心嘔吐、嗜睡、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且發生率較高,影響患者術后康復[6];國內有報道稱[7],在術后鎮痛應用舒芬太尼基礎上聯合應用地佐辛,可明顯降低不良反應率,提高安全性。 地佐辛也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鎮痛藥物,鎮痛作用強于嗎啡,激動k 受體,又拮抗μ 受體,藥物依賴性低,具有較好的鎮靜、鎮痛作用,安全性高,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術后鎮痛和腫瘤疼痛治療中[8]。 當兩種藥物聯合應用時,能夠減少舒芬太尼的使用量,繼而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可能性,且地佐辛的鎮痛效果也被一致認可。 二者合用并不會降低鎮痛效果,同時能結合兩種藥物的各自優勢,從理論和實際的角度來看, 都可以保證在鎮痛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增加安全性。
表1 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分]
組別觀察組(n=57)對照組(n=57)t 值P 值術前1 h 8.47±1.73 8.50±1.80 0.091 0.928術后1 h 7.67±1.52 7.71±1.60 0.137 0.891術后6 h 4.40±1.11 5.94±1.33 6.712<0.001術后12 h 3.98±1.28 5.59±1.16 7.037<0.001術后24 h 術后48 h 3.47±1.36 5.22±1.43 6.695<0.001 2.09±1.12 4.64±1.45 10.508<0.001
該研究結果顯示, 術后1 h 觀察組VAS 評分與對照組相近(P>0.05),術后6 h、12 h、24 h 和48 h 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雖然兩種鎮痛方法均可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起到鎮痛效果, 但聯合鎮痛用藥組的持續鎮痛效果更為明顯, 較單一用藥組疼痛程度更輕,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 孫亞林[8]通過對60 例腹腔鏡肝癌切除術患者進行研究發現,舒芬太尼組患者術后4 h、24 h、48 h 的VAS 評分分別為(4.6±0.6)分、(3.1±0.5)分、(2.7±0.4)分,地佐辛復合舒芬太尼組為(2.5±0.4)分、(1.6±0.3)分、(1.0±0.4)分。地佐辛與舒芬太尼聯合應用患者的VAS 評分明顯較低, 與該研究結果相近。
IL-6 和IL-10 是手術創傷后最常用的一對炎性和抗炎性因子,其中IL-6 水平越高,機體炎性程度越高,免疫損傷的細胞因子越嚴重,IL-10 水平越高, 機體免疫調節和宿主防御能力越強[9]。術后24 h 兩組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 但觀察組的IL-6 和IL-10 水平從術后1 h 開始,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用藥組在手術后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產生, 降低炎癥反應。 學者關明函[3]有類似研究表明:術后使用地佐辛聯合舒芬太尼鎮痛患者血清的IL-6、IL-10 水平別為(61.57±14.28)pg/mL、(22.48±1.67)pg/mL,均較治療前和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 而該研究中顯示觀察組術后24 h 的IL-6 和IL-10 水平分別為 (99.44±18.26)pg/mL、(32.07±4.25)pg/mL,亦顯著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P<0.05),兩者結果基本相似,但是關明函的數據明顯偏低,可能是因為關明函檢測是是術后48 h,而該研究是檢測的術后24 h,從而造成此差異。
綜上所述, 地佐辛聯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應用臨床效果較好,明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降低炎性反應,促進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