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任寒飛


最近寒流來襲,在它的“故鄉”西伯利亞有一座雅庫茨克城,號稱是世界上人類永久居住的最寒冷城市,冬天最低溫度可達零下五六十攝氏度。在這里或許能夠理解為什么俄羅斯人會被稱為“戰斗的民族”,因為極寒天氣下的生活本身就像一場戰斗。
“腸子”外露的城市
雅庫茨克是俄羅斯薩哈共和國首府,位于北緯62度,它深處內陸盆地,東西南三面有山,只有來自北極的冷空氣可以長驅直入,且聚集不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比一些緯度更高的城市更加寒冷。雅庫茨克除了有“冰城”雅號,還有個略顯不雅的別名——“腸子”外露的城市。這座城市所有的管線都架設在地上,猶如“腸子”露在體外。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整個城市都處于厚厚的永久凍土層上。凍土層堅硬無比,不僅開挖難度很高,而且將管線埋在地下反而容易損壞,因為即使在夏天凍土表層融化的時候,地下溫度也保持在零下8攝氏度。所以,包括輸水管線在內的城市管線都是在地上懸空布線,而且沿途還要加設增溫站防止管道被凍壞。
近視的人在這里生活會格外艱辛。在中國北方冬天當你戴眼鏡從冰冷的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時,鏡片會起霧,在雅庫茨克冬天戴眼鏡的人還有毀容風險。鏡框在極寒天氣中很可能會凍在臉上,摘眼鏡的時候說不定會“撕破臉”。
在這里生不易,死也不易。冬天下葬是個大難題,要挖開凍土就得先用煤炭和木柴點燃篝火,等篝火把凍土融化了,趕緊開挖,挖一會又凍上了,就再燒再挖……如此循環往復,挖一個能容納棺材的坑往往忙活一整天都不夠。逝者遺體下葬后,也不會腐爛。
永久凍土上蓋房子
雅庫茨克地下蘊含豐富的礦產,鉆石產量高,煤炭和天然氣等儲量都很大。而如果你問當地人,這里最穩定的工作是不是做礦工,答案卻是否定的,因為礦產總有挖完的一天,在這座城市如果從事建筑行業就永遠有干不完的活兒。在這里建筑的周期長到無法想象,別說中國“3天一層”的神速了,這里一座普通的房子就要建好幾年。首先,在永久凍土地帶每年可供施工的時間也就只有夏季的兩三個月;即使是在夏季,施工難度也很大,既要在堅硬的永久凍土上澆筑地基、修建隔溫樁,還要在地面之上搭建2—3米厚的隔溫層,以免室內溫度高引發永久凍土融化,導致地面下陷。當地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是高腳屋。著名的索倫大教堂雖然從外面看不到樁子,但也修建了雙層地下室來隔溫。許多人家為了保暖,門窗都要修三到五層,還有的人家在窗玻璃之間種上苔蘚以增強保溫性。
在寒冷的雅庫茨克,有時一些平常的工作都要用到不平常的工具。比如修船,首先必須用到的工具竟然是鏈鋸和鶴嘴鋤。
因為最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切割冰塊把船底從冰中挖出來,然后才談得上對船只進行維修和保養。
當地人愛吃魚,對賣魚的小販來說,鋸子也是必備工具,因為如果客人要不了一整條魚,那就只有用鋸才能把魚切割開。而在這里冬天開車上路必備物品除了備胎和修車工具外,還有噴燈和木柴,因為即使俄羅斯當地產的越野吉普車也可能需要加熱才能啟動,而開車在野外拋錨,如果沒有應急手段的話極有可能被凍死。雅庫茨克人在漫長的冬天一般都不開車,到春天來了,自家的汽車才能啟動。如果冬天需要開自家車的話,那整個冬季就別熄火。當地人冬天一般都乘坐公交車,這里的候車廳是帶供暖和電視的舒適小屋,還有WiFi和手機充電樁,畢竟這么冷的天手機耗電太快了。
國際化的圣誕老人村
雅庫茨克雖然不是旅游城市,但這里是通往世界寒極——奧伊米亞康(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北部的一個村莊,屬薩哈共和國管轄)的必經之地,所以各國游客經常來。近些年,游客們在雅庫茨克郊外的湯姆托爾村發現了形形色色的圣誕老人,這里逐漸成了國際化的圣誕老人村。這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當年許多二戰的戰俘和流放的囚犯被發配到雅庫茨克修橋鋪路,嚴酷的自然環境、大負荷的體力勞動再加上營養不良導致許多人凍餓而死,通往奧伊米亞康的所謂“白骨之路”就由此得名。一些僥幸活下來的幸存者被留在郊外,幾十年后,這些戰俘與囚犯相互抱團取暖,組成一個國際化的村落,造就了西伯利亞最有特色的“外族村”湯姆托爾。據說當地居民來自歐洲和亞洲的11個國家,這里的習俗呈現一種“大雜燴”的和諧,有獨特的吸引力。
雅庫茨克獨特的氣候和風俗不僅吸引游客,也招來很多藝術家。最近15年,有近200部電影在這里拍攝。▲
環球時報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