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卿
憨厚樸實的徐鎖貴,年屆六旬的普通農民,卻有一串極不“普通”的故事:擁有1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多次獲縣科技局“優秀專利發明人”稱號,叫人嘖嘖贊嘆!
許鎖貴是晉中市榆社縣北寨鄉東溝村人。1978年,二十歲出頭的他進入鄉農機站工作。在積極參加農業合作社勞動的同時,愛鉆研、肯動手的許鎖貴,逐漸掌握了電焊維修、鐵器加工等技術和電路知識,為之后的發明創造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晃十年過去,許鎖貴回到村里從事農業生產。面對一成不變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安分”的許鎖貴總琢磨一些奇思妙想。在玉米田鋤地,簡易鋤頭既累人又效率低,他就琢磨著發明一種能“省事”的工具。經過兩年揣摩、試驗,許鎖貴發明了手推式鋤地機。這種鋤地機站著就能操作,特別省力,效率又是鋤頭的4倍,大大節省了勞動力。之后,他結合農村實際,不斷創新創造,陸續發明了許多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新型器械,如自動裝卸四輪車、柴胡專用播種機、馬鈴薯收獲機、新型手扶拖拉機等,而且大多已運用于農業生產中,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明的成功激發出許鎖貴創造熱情。在鄉村振興廣闊天地里,一有空閑他就鉆到自家院里的窩棚“實驗室”,將不斷產生的奇思妙想付諸試驗,進行發明創造。但由于資金有限,他的許多發明靈感無法實踐,好些器械不能創造出來,徒增許多煩惱。后來,經人建議申請發明專利,許鎖貴才一個一個圓了自己的發明夢。
2008年,許鎖貴將自己發明的“糧食清洗機”申請專利,一舉成功,獲得了第一個實用新型專利。這是一種高效省力的糧食清雜、分級和精選的機器,在農村有著廣泛的應用市場。要想申請專利,必須有詳細的發明原理陳述和圖紙說明,這對于一個僅有初中學歷的農民來說,甚至比搞發明創造還難。一向樂觀的許鎖貴迎難而上,鉆研專利申請陳述,刻苦自學發明畫圖,從簡單到復雜,硬是完成針對發明產品形狀、構造和技術方案等內容的陳述,畫出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圖紙,達到了申請專利的要求。
所謂萬事開頭難,在成功申請第一個發明專利后,許鎖貴又先后申請了19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其中14項已獲得認證,5項正在審理中。在這些專利中,除了與農業生產相關發明外,還有回聲銅鼓、電動腳底按摩器、多功能醫務護理床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發明。
如今,年逾花甲的許鎖貴在鄉村振興的聲聲號角中,依然精神矍鑠地實現著自己的發明夢,這不,圍繞農村改廁,他又發明了4種農村衛生廁所的專用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