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穿著多好看呀!”“土雞蛋喲,咋賣呀?”11月19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呂梁市臨縣城北移民項目湫水柏林苑社區,小區門口擺滿了攤位,買的賣的,熙熙攘攘,好似趕集一般。湫水柏林苑社區第一書記苗時瑞告訴記者:“這個社區是臨縣易地扶貧搬遷最大的安置點之一,一共32棟居民樓,安置了來自全縣9個鄉鎮67個自然村的1361戶,共4944人,2019年11月搬遷入住?!睋私猓撋鐓^2020年被國家發改委評選為“美麗搬遷安置區”,當年9月被評為呂梁市“三零”創建示范社區,2021年又榮獲“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是名副其實的明星社區。
今年34歲的苗時瑞本是臨縣融媒體中心的一名記者,今年7月剛走上第一書記崗位時還很迷茫,覺得自己只會舞文弄墨,恐怕無法勝任這份工作?!暗钱斘姨と脒@里后,覺得大家需要我,我得為大家干點事兒!”他說。
苗時瑞要么不干,要干就盡心竭力,回應群眾的“急難愁盼”。他上任不久就給群眾解決了一道難題。原來,去年該社區因供暖不足,居民意見很大。他知道后始終放在心上,從8月起就早早帶隊入戶排查、檢修管道。經過幾個月的忙碌,供熱開始后,每戶人家都暖烘烘的,社區居民誰見了都要說:“托苗書記的福,這個冬天不會受凍了。”
“群眾的事就是我的事?!睂τ谝泼癜徇w戶的情況,誰家有什么困難,他隨口就能說出名字和住址。他說:“目前最難的是孤寡老人,他們的兒女在外打工,僅靠我一己之力解決不了問題。所以,我最近正在協調縣志愿者協會,一定要照顧好老人?!?/p>
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苗時瑞告訴記者:“現在最主要的是穩住搬出來的村民,為此,社區里引進了眾多企業,有效解決了村民們就業,大家走進車間,有了收入,自然就能脫貧致富。”
目前,該社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已基本完善。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小學、初中、醫療室、便民服務廳、矛盾糾紛調解室、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公交站、公共衛生間、就業服務站、超市、飯店等應有盡有,能夠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此外,配套產業有“寶珠山”棗夾核桃、柳編、“閑味齋”粽子制作、童裝生產、核桃去皮等扶貧車間和香菇、蔬菜基地等,共解決就業446人。還有多樣的公益崗位,如矛盾排查員、保潔員、治安管理員、宣傳員、夕陽紅服務隊等,也解決了280人的就業問題。
大禹鄉后陽塔村的曹候連,如今是“寶珠山”棗夾核桃公司的優秀員工。從前,她在老家以務農為生,苦累不說,日子還過得緊巴巴。移民后,她一直找不到工作。在苗時瑞等人的幫助下,她成了流水線上的一名工人,收入高了,日子也自然好轉。負責人夸她是打包能手,干活又快又好。曹候連擺擺手,笑意盈盈地講道:“多虧苗書記介紹我來這里工作,工作不累人賺得還比種地多?,F在住著新房,有暖氣、天然氣,再也不用生火做飯,生活好到天上了?!?/p>
在鴻通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郝保大介紹,這兒的主要工作就是剝核桃,采用靈活就業模式,剝一斤核桃給2.5元,工資現結。車趕鄉復興山的曹娥平說:“來這里的都是老年人,大家平日里閑來無事,在這兒我們可以邊聊天邊賺點零花錢。”
講起社區的變化,苗時瑞說,社區易地移民來自四面八方,總共9個鄉鎮的移民搬遷戶來到了湫水柏林苑,社區剛成立時居住人口雜、困難群體多、居民訴求多、無業居民多和環境臟亂、管理混亂、人心散亂。針對社區“一雜三多三亂”突出問題,社區黨支部堅持問題導向,通過走訪調研,提出加強社區黨組織1個引領,圍繞“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后續發展1個主題,聚焦“精準服務居民、創建平安和諧社區、提升群眾滿意度”3個目標,蹚出一條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新路子。社區第一書記、工作隊緊緊圍繞社區中心工作,積極探索優秀社區發展模式?,F如今,人民生活穩住了,這場硬仗就算打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