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遭遇歷史罕見的極端強暴雨天氣,多地出現嚴重汛澇災害。在全省上下眾志成城防汛救災的關鍵階段,河南省自主研發的多項技術和裝備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為救災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在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方面,近年來省科技廳先后支持河南省氣象部門實施了“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智能精細預報關鍵技術研究”等近20項科技計劃項目,其研究成果對于此次“7·20”極端特大暴雨的潛勢和短時預報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提前預報發布暴雨過程預警信息,為政府部署決策應對極端暴雨防災減災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贏得了寶貴時間。
在應急救災裝備方面,鄭州遠度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機即時監測地面險情信息,生成二維碼對整個后臺指揮中心提供同步直播,為中心的現場指揮調度提供依據,為地面救援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無人機傳回的視頻、照片,為后期的災難評估提供了依據。
在交通安全保障方面,由中建七局牽頭,鄭州安源、鄭州大學參與實施的省重大科技專項“城鎮地下供水和排水管道安全防護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成果在此次災后道路空洞病害檢測排查及修復方面成效突出。目前由鄭州大學、鄭州安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已對高新區金梭路、櫻花路、桂花路等5 km道路進行了空洞探測,檢測出金梭路1處18 m2的大型空洞,其余路段15處小型空洞,后期還將對高新區整段道路空洞進行探測,提前預防道路坍塌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河南交科院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根據交通基礎設施的不同受災情況,運用多種檢測手段,為交通設施檢測評估提供支撐。
近年來,河南省科技廳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共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優化整合各類優勢科技資源,加大科技項目支持力度,建設技術創新平臺,培育科技創新人才,引導企業加大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產科研投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多措并舉、系統推進,著力依靠科技創新提升河南省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科技創新與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實際應用結合不夠緊密,科技支撐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等問題。
下一步,河南省科技廳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共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扛穩抓牢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產政治責任,將公共安全領域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示范推廣、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重點工作納入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進行全鏈條布局。抓緊突破一批救援應急設備及裝備關鍵技術,進一步加大大型抽水設備、電力防水防浸泡技術及產品、城市地下工程應急裝備以及輕量化、模塊化、智能化救援設備等應急救災重大技術裝備科技支撐;建立災后疫情防控新發和重點傳染病監測系統,開展新發和重點傳染病應急檢測技術研究,加強對人具有致病潛力病原體的監測,及早發現流行病源頭并提出對應的防范措施,同時加強各醫療機構生物樣本庫和微生物實驗室相關菌毒株的安全保護等,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對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產工作的支撐能力,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揮積極的作用。
(記者:宋先鋒 翟媛媛 張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