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春
【摘要】課堂教育是通過完成規定的學科任務,開始一系列的教育活動,最終達到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形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演進,這種教學方式已經轉變為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學模式等。方方面面都有新的要求,初中歷史也是如此。雖然初中歷史課堂的首要教育目標是必然要求,但現階段最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如何以新課程理念構建歷史課堂。本文從初中歷史的現狀入手,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標準研究中學歷史課堂的建設,探索初中歷史課堂的新路徑。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
引言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對于歷史,很多學生習慣了被動的機械化記憶,缺乏對歷史的獨立思考。大部分都是在老師的指導和要求下完成的。描述知識不注重學生的沉浸感,占用太多時間,難免造成歷史誤解。教師必須轉變課堂的角色,改變過去的說服式解釋方式,讓學生參與歷史互動。營造舒適的交流氛圍,鼓勵學生講解歷史內容,相互分享歷史知識,學習智慧,理解歷史意義,從歷史文本中獲得精神熏陶,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滿足社會對多才多藝人才的需求,展現最佳人生價值觀去實現,促進中學歷史教學實現改革創新。
1.傳統教學方式下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1不重視中學歷史課堂講授
由于歷史在中考中的作用不大,而且還是公開考試,學生和家長對中學歷史課關注度不高,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很多教室通過將核心內容直接畫給學生來應付考試,缺乏對歷史內容的解釋。此外,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校對歷史學科的投入較少,部分學校的歷史教師還兼任其他學科的教學,由于師資水平較低,導致歷史教學水平較低。
1.2課堂教學方法單一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中學歷史課堂的教學方法比較簡單。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寫筆記。師生之間缺乏溝通,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歷史課堂教育策略
2.1創造明確的目標和良好的教育氛圍
設定教育目標是中學歷史課堂教育良好發展的基礎,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積極作用。因此,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擴散,教師必須準確認識中學歷史教育目標的變化,結合學生的教育需求與實際情況,合理設定教育目標。換言之,要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提高獨立探索的能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教學目標指導下協調、放松、積極參與知識學習,必然會激發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的智力,使他們能夠有效地學習。為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創造性地運用現代教材。例如,可以在組織學生學習“虎門銷煙”課程時,向他們展示《林則徐》 視頻片段,從而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學生可以參與有關教育相關問題的討論。
2.2構建和諧的師生互動
老師主動融入學生,尊重和考慮學生心理,讓學生主動與老師成為朋友,積極表達自己的內心需求,在情感表達下養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學生必須跟隨老師正確引導,糾正自己的不足,同時激發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自信、大膽地工作,在情感交流、知識整合、姿勢等方面實現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授《美國南北戰爭》 時,可以為學生分配一個預備作業。動手訓練環節要求學生討論他人意見,突破自我,體驗老師的辛勤耕耘和辛勤付出,學生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愛好,收集互動內容,巧妙融入各種有趣的元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3鼓勵歷史課堂的多元化教育
中學生由于缺乏學習經驗和經驗,在面對復雜的問題時,往往很迷茫,要想從思維的局限中順利走出,必須依靠老師及時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許多不良習慣,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學習任務的高效完成極為不利。如果教師總是分階段組織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效果難免不盡如人意。在新課改創新發展中對圍繞重點的活躍氛圍有幫助。比如教師組織游戲活動和場景表演活動,選擇內容并直接進行相關討論,學生積極投身知識學習,自主探究。
2.4豐富教育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豐富教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新課程改革的角度來看,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豐富教學內容。即利用多媒體過濾與教育內容相關、貼近學生興趣愛好的教育資源,然后利用講課材料創造和呈現講課場景,將學生拉入學生面前的情境,激發他們的視覺感官,營造沉浸感,突破教育重點難點,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水平。
結束語
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的學習來構建科學課堂模型。教師必須立足于課堂實際和學生。深刻意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通過科學的引導和合理的課堂設計,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提高中學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隨著教學史要求的提高,教師必須及時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同時,不要忽視學生的主觀狀態。根據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情況,按照新課程標準理念,選擇適合學生發展和發展的教學模式。使歷史教育內容對學生更具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有很大幫助的。只有讓學生真正熱愛歷史,積極參與歷史學習,才能真正達到按照新課程標準進行歷史課堂的教育目的。總之,如果歷史是一面鏡子,讓人們可以知道它的興衰。歷史包含著國家的發展歷程,作為一個現代的中學生,應該好好學習中學的歷史。新課改的實施改變了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促進了教師教育工作的發展,以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為優先,使中學歷史課程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磊.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146.
[2]田淑彬.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新探索[J].軟件(教學),2015(3):113-114.
[3]孫愛華.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4):100.
[4]寧建芳淺談多媒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中小學電教,2009,(07)。
[5]劉倩新課標:歷史教學的引路燈[J].教育教學論壇,2010,(03)。
[6]王學柱宋保慧歷史課堂教學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J].山東教育,2001,(11)。
[7]周虹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改革[J].引進與咨詢,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