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法典時代,而法典中首次明確的日常家事代理權,則是對夫妻之間平等關系的體現。本文以《民法典》實施為背景,首先討論了日常家事代理權的立法背景,其次對日常家事代理權進行了概念界定,并對其人格權屬性和財產權屬性進行了分析,另外,還對日常家事活動進行了范圍界定。此外,本文還分析了當前日常家事代理權立法和司法解釋上的不足之處,并提出完善建議。
【關鍵詞】日常家事代理權,人格權屬性,財產權屬性,日常家事活動
作者簡介:包慶龍,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2019級法律碩士,研究方向為法治政府、民法
1立法背景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頒布施行之前,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雖已形成,且已頒布《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以及《婚姻法》和《繼承法》等多部民事法律,盡管這些已經頒行實施的法律相對而言已經覆蓋了人們經濟社會生活的多數方面,然而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而從2021年起,《民法典》正式開始實施,《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以及《婚姻法》和《繼承法》等多部民事法律同時廢止,從此民法進入法典時代,一部《民法典》,也影響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夫妻財產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夫妻之間因其中一方單獨處分財產的情況屢見不鮮,我國最早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中第17條對日常家事代理權做了簡單規定,并于2017年2月針對夫妻共同債務問題出臺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隨后,2018年1月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中規定,以往的相關司法解釋若與其抵觸,以該司法解釋為準。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中,共有三個條文對夫妻共同債務進行了規定,包括對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用于夫妻日常生活以及夫妻共同生產經營所負債務應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而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夫妻實行的均是法定財產制,實行婚后分別財產制的夫妻并不常見。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實行約定財產制的夫妻當多于過去,但即使實行約定財產制的夫妻增多,根據“家庭”特殊的社會屬性,夫妻對外作意思表示時會也被看成一個整體。對于與之交易的善意第三方而言,將夫妻所作的意思表示看成夫妻共同意思表示是存在正當依據的,該依據就是其已經結婚的事實以及其已經成立的婚姻關系,然而若夫妻間未做意思表示的一方若以本人不知情,未做意思表示為由主張合同不成立,這將傷害到善意第三方的利益,若夫妻間作出意思表示的一方隱瞞另一方,私自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處置,也將會損害到不知情一方的權益。從今年開始,《民法典》正式開始實施,其中第一千零六十條首次在立法上規定了日常家事代理權制度。總的來說,增設日常家事代理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善意第三方的合法權益,并對夫妻間共同財產進行確認,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
2日常家事代理權概述
2.1日常家事代理權的概念
日常家事代理權是指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其中一方就日常生活事務與第三人作出一定法律行為時,代理行使另一方權利,且該法律后果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的情形。《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條首次規定了日常家事代理制度,其中第一款規定,“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生效力”。這即為家事代理制度的一般規則。日常家事代理的有兩個最大特點:其一,不需要來自對方授權,自己獨立決定。其二,一方的行為效果輻射于另一方,對雙方具有約束力或法律效力。
在日常家事代理中,一方的行為代表或視為共同行為,一方的意思統攝另一方意思。在形式上看,日常家事代理是個人行為,在法律上,它是擬制的共同行為。正因為此,一方的日常家事代理行為會產生夫妻共同行為的法律效果。夫妻中的一方在日常生活事務上可代理行使另一方的權利,與第三人作出法律行為,反之亦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夫妻之間實行的是法定財產制還是約定財產制,在日常家事代理活動中均無法對抗善意第三人,夫妻之間對因此產生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2.2日常家事代理權的屬性
2.2.1日常家事代理權的人格權屬性
毋庸置疑的是,日常家事代理權是具備人格權屬性的。首先,日常家事代理權的存在以合法的婚姻關系存在為前提,合法的婚姻關系又以婚姻自由為前提,因此,婚姻關系在成立之初就體現了其人格權的屬性。此外,我國法律還明確規定,在合法的婚姻關系中,夫妻雙方享有平等的權利,此處所提及的平等的權利,不應當只包括在夫妻關系中的地位平等,還應包括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時,夫妻雙方享有平等的話語權和決定權,不應只聽從一方的決定。
此外,在婚姻關系中,無論其婚姻內部關系如何,只要還維系著婚姻關系,夫妻一方對外所作的意思表示如無例外就應當被視為夫妻雙方共同的意思表示,其一方所作的意思表示對外是應當代表以婚姻為基礎所成立的家庭的。基于此,夫妻雙方能夠在家事活動中互相代理對方,而且并不需要以對方的名義來行使該代理權,這也體現了在婚姻關系中夫妻所享有的平等權。
2.2.2日常家事代理權的財產權屬性
除人格權屬性外,日常家事代理權還擁有著財產權的屬性。首先,從日常家事代理權的概念來看,前文提到,日常家事代理權是指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其中一方就日常生活事務與第三人作出一定法律行為時,代理行使另一方權利,且該法律后果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顯而易見的是,針對日常生活事物與第三人所作的法律行為是經濟活動,在這種經濟活動中涉及到財產的處分,因此,日常家事代理權也是具有財產權屬性的。
2.3日常家事活動的界定
對日常家事代理權進行探究首先需要對日常家事活動的范圍進行限定。日常家事是指夫妻雙方及他們共同的未成年子女日常共同生活所必要的事項。一般情況下,包括購買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如衣物、食物、保險,出行所需要的交通費用,子女求學所需的開銷,家人所需要的醫療費用,娛樂費用,以家庭為單位支出的婚禮禮金等日常生活所必要的開銷。隨著家庭的社會地位不同,日常家事活動的范圍也會隨之產生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日常家事活動可以文字對其進行限定解釋,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日常家事活動的限定并沒有一個統一確定的標準,以至于在法律適用上對其進行界定有一定的困難。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如果只簡單從字面意義上考慮日常家事活動的范圍,可能會損害到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中第17條第二款也針對此種情況規定了“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通過該條款來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3當前立法以及司法解釋存在的不足
3.1當前立法及司法解釋未能完整發揮其作用
盡管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條規定了日常家事代理制度,目前還沒有相應配套的司法解釋,當前的規定過于籠統模糊,在實踐中對于婚姻中的受害方并未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相對而言現有的法律落后于實際情況。建立起相對完整的日常家事代理制度是當務之急,既可以有效地保護與第三人進行法律行為的夫妻中受害一方的合法權益,也能夠保護與夫妻進行法律行為的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3.2日常家事活動的界限不明
前文已經相對地給出了日常家事活動的范圍,然而根據社會的實際情況,由于經濟水平不同,日常家事活動的范圍也有所差別,這將直接導致司法實踐中“同案不同判”現象的產生。當前法律職業人員隊伍良莠不齊,在審判案件的過程中很容易不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對于日常家事活動范圍的界定不符合實際情況,這也不利于保護受害一方的合法權益。
3.3未規定日常家事代理權的責任承擔問題
設立日常家事代理權制度的宗旨之一是,當夫或妻濫用或是不善行使日常家事代理權時,日常家庭代理制度要求配偶雙方對造成的法律后果承擔連帶責任。一方面,為了保護善意無過失的交易相對方的合法利益,夫妻雙方要對其承擔連帶責任;另一方面,法律應對夫妻內部之間責任的分擔問題進行詳盡的規定以保護未舉債一方配偶的財產利益。這不僅將有利于震懾試圖濫用家事代理權將巨額債務“甩手”善意未舉債一方配偶的惡意逃債行為,同時亦保護了善意第三人。
4增設日常家事代理權的相關建議
4.1完善日常家事代理制度
盡管《民法典》規定了日常家事代理制度,然而其規定過于籠統,在出臺相關司法解釋的過程中,應當建立起完善的日常家事代理制度以滿足實踐的需要。現有的《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在適用于實踐中時略顯不足。此外,在《民法典》中對于共同債務的認定是以共同生活為基礎的,而司法解釋中則是以夫妻關系存續為基礎的,基礎不統一使得法律在實際應用中未必能發揮良好的效果。因此,完善立法和司法解釋,建立起完善的日常家事代理制度是當務之急。
4.2明確日常家事活動的界限
建立起完善的日常家事代理制度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是應當明確日常家事活動的界限,只有日常家事活動的界限明確了,法官在判案時才能相對準確地判定是否應當適用日常家事代理權。
4.3提升法律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
法律行業的準入門檻相對而言并不是特別高,導致法律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參差不齊,經常會有實踐中對法律理解不夠,判案時濫用自由裁量權的情況發生,對于受害一方的保護不到位。提升法律工作者的職業素質也有助于保護受害方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王婷婷. 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研究[D].安徽大學,2019.
[2]馬憶南. 家庭日常生活所負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N]. 人民法院報,2018-01-19(002).
[3]朱程斌,李龍.民法典增加家事代理:身份權與財產權益沖突的解決路徑——從案例和司法解釋出發設計民法分則家事代理[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8,20(02):15-26.
[4]李佳潤.家事代理制度的新發展[J].綏化學院學報,2017,37(09):39-41.
[5]冉克平.論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引起的夫妻共同債務[J].江漢論壇,2018(07):104-110.
[6]韓煦.夫妻一方舉債之再分析——試論《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9(S2):85-88.
[7]邱國威.論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規則——以法釋[2018]2號為中心[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33(04):36-45.
[8]薛寧蘭.新中國婚姻立法的男女平等價值觀衡量[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8(01):85-92.
[9]曲超彥,裴樺.論我國夫妻債務推定規則[J].求是學刊,2017,44(03):90-96.
[10]冉克平.論夫妻共同債務的類型與清償——兼析法釋[2018]2號[J].法學,2018(06):67-79.
[11]繆宇.走出夫妻共同債務的誤區 ?以《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為分析對象[J].中外法學,2018,30(01):25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