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芳 邢義通

【摘要】資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學生管理“十大育人”體系之一,同時資助工作又是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護航與燈火,因此有效做好資助育人工作就是夯實了新時代本科教育的基礎工程,做好了堡壘的基石。民辦大學受辦學體制的約束,學生需受資助比重較高,因此做好民辦大學資助育人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就是保證“助學、筑夢、鑄人”工作的順利開展,本文以寧夏理工學院資助育人工作為例,深入分析總結了以“學工魔方”信息技術為抓手的資助工作的精細化管理的體系構建,為加強民辦大學資助育人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資助育人;民辦大學;信息技術;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460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Subsidizing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top ten education’ systems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subsidizing work is the escort and light for poor students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studies. Therefore, effectively doing subsidizing education is to consolidate the basic projec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ornerstone of the fortress. Private universities are constrained by the school running system, and students need to be funded in a high proportion. Therefore,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fine management of private university funded education is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of ‘assisting students, building dreams and casting people’. Taking the funded education of Ningxi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magic cube of learning and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foc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ne management system of funding work,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trengthening the funding and education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Subsidize education; Private universit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ne management;
0引言
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教黨〔2017〕62號文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了資助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工作,因此進一步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大力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是新時代高校學生管理重要工作之一[1],同時新時代如何公開、公正推進資助工作開展也已成為當前社 會重點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讓高校資助體系發揮最大職能,讓更多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也已成為當前需解決的時代課題。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信息化技術手段的快速發展,給我們傳統的工作方式帶來了新的活力,胡小勇等人在《信息化促進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理論研究:內涵、路徑與策略》文章中提到技術賦能解決“不平衡”問題,從粗放幫助走向精準幫扶[2],毛秀元等人在《高校資助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文章中提到加強高校自主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能夠使高校資助信息公開透明,讓資助更加公正平等,也便于高校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同時實現精準幫扶[3]。綜上所述當前高等教育需建立完善的信息手段促進資助工作精細化管理,而民辦大學因辦學經費來源單一,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建立自主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因此本文從依托現有免費開放信息化技術為著力點,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相對完善的資助體系,推進資助育人工作透明化,讓資助真正的幫助有需求的人。
1當前民辦大學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的新問題
民辦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同時民辦大學因辦學體制不同,學生在民辦大學求學過程中繳納費用明顯高于公辦院校學生,而且民辦院校部分專業因專業辦學
特征,需繳納更高的學費,這就給學生家庭帶來了更高的經濟壓力,使得需受資助學生比重相對較高。當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生源年齡結構已步入零零后,因成長環境的變化,零零后學生更關注公平公正,同時他們成長環境正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段,如果民辦大學不能把資助做到公平公正信息透明,就會給民辦大學帶來網絡輿情工作壓力,影響學校招生報道工作,這些變化都給民辦大學師資助育人工作帶來了新問題。
1.1資助育人體系不健全,缺乏扶智工作。
當前民辦大學資助工作,主要以發放助學金等工作為主,在助學金評定環節,因數量名額有限和學生受資助比重較高等原因,學生在申請助學金過程中存在學生與學生的相互矛盾、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相互矛盾,評定工作結束后,沒有相應扶智監督機制,矛盾不能及時化解,造成矛盾積壓,最終會爆發出惡性安全事件,同時因缺少資助后的感恩教育和扶智教育等,使資助工作未能達到應有的更深層次的教育目的。
1.2信息不健全,缺乏貧困認定的精準性。
貧困認定工作是資助工作的前提,當前貧困認定多依賴于學生自主填寫家庭情況調查表,而地方單位為了能夠讓學生獲得資助,在是否真正貧困上不能做到嚴格把關,幾乎每個學生都能獲得不同形式的貧困證明,這就給貧困認定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同時因為信息技術應用的缺乏,貧困認定工作不能進行動態調整與監控,這就造成部分受資助學生拿著資助款擴大不應有的消費,而且部分受資助學生缺乏感恩和感激之心。
1.3資助育人師資不健全,缺乏工作經驗。
當前民辦大學的學生管理隊伍師生比明顯不足,一位輔導員或班主任會管理幾百學生工作難度大,而且大部分學生管理工作隊伍都是新入職的年輕教師缺乏管理經驗,仍以貧困認定工作為例來講,很多年輕教師為了不被投訴,將認定工作交予學生評定小組,雖然學生評定小組由不參與認定學生組成,看似合理,但是也取決于學生之間的關系好壞,大部分貧困學生不善交流,人際關系較差,就存在不被認定情況,很多家庭不困難學生因學生關系處理得好,也能被認定貧困,這就造成資助有失公正。
2以“學工魔方”為抓手的資助育人機制構建
2019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新要求,同時結合當前民大學資助工作存在的新問題,寧夏理工學院提出以信息技術協同創新的機制構建策略,以十大育人體系中資助育人工作要求為目標,以學工魔方為載體,全面推進資助信息化,進而達到資助工作信息透明,公平公正,同時大大減小輔導員工作量,能夠做到過程監督,實現學生家長教師滿意的動態機制功能。
2.1明晰工作目標
結合文件精神工作目標如下:精準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采用家訪、大數據分析和談心談話等方式,合理確定認定標準,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實施動態管理。堅持資助育人導向,在獎學金評選發放環節,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成績、創新發展、社會實踐及道德品質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培養學生奮斗精神和感恩意識。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意識。在國家助學貸款辦理過程中,深入開展誠信教育和金融常識教育,培養學生法律意識、風險防范意識和契約精神。在勤工助學活動開展環節,著力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創新創業的進取精神[1]。
2.2構建一一對應的目標關系
如圖1所示為學工魔方教師端用戶中心,其功能完備,針對資助工作,以日常點名考勤,對受資助學生的感恩教育活動出勤進行考核;可以用動態匯報記錄與受資助學生的談心談話工作;在通用管理中可以登記學生貧困信息,貸款情況;黨員發展情況中查看受資助學生思想狀態;給受資助學生及時記錄獎勵榮譽、處分信息、在平時的走訪宿舍中和日常學習中及時對學生進行打分及時記錄;在綜合測評中設置自主導向指標,實時觀測學生完成情況;通過數據管理完成資助的調查問卷,以問卷方式側面隱性的分析學生反饋,尤其可以觀測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等;以第二課堂構建扶智活動,讓學生參與,及時記錄參與情況;也可以已布置作業的形式讓受資助學生按時間段完成志愿活動,完成一些規定動作,在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教育。
4結束語
寧夏理工學院通過依托學工魔方將新時代資助育人體系工作目標與工作開展進行了有機的一一對應,實現了資助育人的過程監督與全面考核,同時依托學工魔方統計的學生大數據信息,為學生進行了信息畫像和全面分析,教師可以在期末導出每位受資助學生分析報告,結合報告會更有說服力的教育學生,同時通過整體分析也能為下一階段的工作改進提供依據。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在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對資助育人工作的信息化推進,大大節省了輔導員工作統計時間,更主要的是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的融入讓資助工作信息更透明,學生的參評更公正公開。同時為其他民辦大學的資助育人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中共教育部黨組.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J].民辦教育新察,2017(12):75-80.
[2] 胡小勇,許婷,曹宇星,等.信息化促進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理論研究:內涵、路徑與策略[J]. 電化教育研究,2020,41(9):34-40.
[3] 高校資助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20):178-179.
基金項目:寧夏回族自治區2020 年全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精品項目(NXSZ2020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