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
老年人群中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比例非常高,這是一種持續時間很長的慢性疾病,關節部位疼痛、紅腫是該病的主要病癥表現,隨著病情持續發展還可能出現拳頭無法做出捏握作用、拎不起重物的現象。當前,臨床上類風濕關節炎的治愈率很低,不到千分之三,絕大部分人經過治療都能減輕關節疼痛程度并減速病情發展。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必須與日常飲食結合起來,科學合理的飲食搭配對病癥的緩解和控制有非常大的幫助,若越過了飲食禁忌,很可能導致會加重病情或導致病情反復。下面就類風濕關節炎飲食禁忌和科學飲食推薦進行介紹。
一、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屬于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對稱性、侵蝕性和多關節炎的特征。該病起病緩慢,在患者自感有明顯關節不適癥狀前,往往會出現低熱、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性癥狀。后期關節癥狀多發于脊柱關節或小關節,比如手、足, 腫脹、疼痛和僵硬是典型關節癥狀。早晨起床時會特別明顯的感覺到關節僵硬,稍許肢體活動后僵硬癥狀會慢慢減輕,因此又被稱為“晨僵”,據有關調查表明,將近95%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都出現過這一癥狀。病情發展到晚后期,患者還可能出現關節功能障礙、關節畸形等癥狀。目前臨床上并未明確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原因,考慮因素有自身免疫、感染、遺傳、心理創傷等。免疫功能紊亂是該病的主要發病機制,患者體內的一些內源性物質或者構成滑膜關節組織的某些特殊成分就是自身抗原,導致特異性免疫功能失調從而引發各種關節炎癥狀。另外,該病發病群體主要集中于老年群體,且普遍存在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的現象。
二、飲食禁忌
(一)控制攝入甜、酒、咖啡和茶食量
所有糖與含糖食物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而言,過量攝入容易導致過敏,加重關節滑膜炎癥狀,表現為關節腫痛程度加重,所以要控制甜食攝入。咖啡、酒類、茶之類的飲品過量攝入也會導致關節炎進一步惡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格把控攝入量。有關研究證實,人體攝入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后,體內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出現這種蛋白質可能引發人體關節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對患有該病的患者會加重病狀,所以必須合理控制飲入量。
(二)控制肥肉、高動物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攝入量
人體攝入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偏高的食物后,體內會分解對T淋巴細胞功能有抑制作用的酸類、酮體、炎癥介質等,其中對關節刺激作用最明顯的就是酮體,會引發或加重關節腫脹、疼痛感,導致骨質酥松等,所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要控制對高動物脂肪和高蛋白質食物的食用,日常餐食烹飪過程中盡量少放油,避免關節惡化。
(三)減少攝入咸度或酸度過高的食物
白酒、花生、雞、鴨、蛋等都是過酸的食物,過量食用可能會影響體內酸堿度平衡,出現乳酸分泌過量或偏離現象。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機體內有大量的鈣、鎂離子等會被自動消耗,進而引發類風濕關節炎加重。咸菜、咸魚、咸蛋、腌肉等都屬于過咸的食物,過量使用后會出現體內鈉離子含量升高,加劇類風濕性關節惡化。
(四)減少攝入乳制品
乳制品中的蛋白質可能對某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引起特殊反應甚至加重現有臨床癥狀。 據已有臨床治療分析,部分患者會對乳制品中的蛋白質形成抗體表現出對乳制品的不耐受,體內保護屏障形成后就會將乳制品視為有害物質并給出對應的“抵抗”反應,可能會牽連身體的其他部位受損,最終因過敏而引發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加重。在減少乳制品攝入的同時持續觀察病情是否有緩解。
三、飲食養生與保健
(一)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攝入量不僅與人體腸道菌群健康有關,對體內微炎癥也有改善作用。很多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都伴有便秘、腹瀉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處于藥物治療過程中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所使用的免疫抑制機,可能對腸道菌群有一定抑制作用,腸道菌群失調會引發腸道黏膜屏障受損,可能成為一些誘發類風濕關節炎抗原物質進入血液系統的途徑,所以對類風濕患者而言,非常有必要維護腸道菌群健康。膳食纖維為腸道菌群中的有益菌群形成提供主要來源,其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粗糧一類的食材中,另外山藥、芹菜、苦瓜、黑木耳等食物有助于緩解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局部紅腫熱痛。
(二)羊肉
羊肉是人們一種主要的食用肉類,以綿羊肉或山羊肉為主,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相比于牛肉和豬肉,羊肉中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更少,尤其是在冬季食用還能起到防寒、進補的效果。主要功效有三,一是溫補脾胃,主要對癥于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身體瘦弱、胃痛等;二是溫補肝腎,主要對癥于腎氣不足導致的早泄、遺精等;三是補血溫經,主要對癥于因血虛經寒導致的腹部疼痛、寒冷。
(三)鵪鶉
鵪鶉又被稱為“鶉鳥”、“宛鶉”。鵪鶉肉有著“動物人參”之稱,肉質鮮美,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且易于消化吸收,最主要是有很高的蛋白質含量且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很低,適量攝入對患者有滋補的作用。清利濕熱、補中益氣、滋補肝腎是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而言的主要功效,一是對癥于濕熱下利、濕痹癥;二是對癥于因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減弱、消化不暢;三是對癥于因肝腎陰虛導致的腰部、腿膝處酸痛,還能強身健體。
(四)米酒
米酒又被成為“醪糟”、“甜酒”、“酒釀”,含有人體正常代謝所需的氨基酸,相比其他類被的營養酒,米酒中賴氨酸的含量遠遠高出了數倍,在飲食保健養身方面有著“液體蛋糕”的美譽。主要功效有兩點,一是活血消腫,主要對癥于腫痛淤血;二是內托瘡毒,主要在消除毒癥,加速瘡瘍愈合。
(五)預防調護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與生活環境和氣候有一定關系,平日里要助力防寒、防潮,不居住與過于潮濕的環境里,尤其是氣候驟變季節或是氣候寒冷地區,一定要高度重視風寒濕邪對身體健康的危害。運動、勞作后大量出汗的時候,切記貪涼吹風,內衣汗濕要即刻更換,保持在干燥、清潔的狀態。在疾病出發階段一定要積極配合治療,避免病邪傳變,對于病情發展到后期的患者,最好多多臥床休息,在關節僵硬行走不便的時候防止跌撲。對于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需在家屬的幫助下讓患者肢體維持必要的活動量,這是促進關節功能恢復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為了預防出現褥瘡。久病患者在心理上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的情緒,且消化機能也持續下降,這需要保持患者樂觀積極的心態,做好日常飲食營養攝入,幫助患者疾病恢復。